過去企業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實施雙軌制。企業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由社會化收集的養老保險基金養老;機關事業單位實行退休費制度,按照在職職工待遇的一定水平,由用人單位供養。養老模式的不同導致了雙方養老待遇差距較大。
2014年10月開始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動機關事業單位也參加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這是國家啟動雙軌制並軌的第一步。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普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待遇都會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已經退休的人員呢?從2016年開始,國家將原先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費調整,整合到一起統一使用《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通知》。2016年的養老金調整幅度是6.5%,2017年是5.5%,2018年到2020年都是5%。
相對而言,養老金調整雖然是使用統一的調整通知,但是具體的調整方式並不是簡單的人人按照調整比例進行增加。國家要求調整辦法要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來進行。
定額調整,體現的是公平原則,人人增加相同的錢數,對於收入水平較低的企業退休人員增加的幅度更高。比如說上海市2019年退休人員養老金全部金額調整60元,對於3000元的養老金退休人員增加幅度是2%,而對於6000元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增加幅度是1%。而且,增加相同的錢數,對於低收入人群的效用更大一些。畢竟3000元增加60元和6000元增加60元對於改善生活的效用是不一樣的。
掛鉤調整,體現的是長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原則。長繳多得就是按繳費年限調整,繳費年限越長越划算。這一點肯定也得到了很多企業退休人員的支持,當然我們不能全部都按照繳費年限調整。山東省2019年調整方案,對於15年以下,16~25年,26~35年,36~45年,46年以上的每一年繳費年限,分別增加基本養老金1.5元,2元,2.5元,3元,3.5元。如果都是這種情況,肯定是企業退休人員更划算,畢竟體現不出養老金的高低。不過,很多地區並不是按照繳費年限調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一般是參照級別。
按養老金水平掛鉤,就是貫徹多角度得的原則,按照本人上年度12月份基本養老金的一定比例增加。這種情況下確實養老金越高增加的越多,一般是增加1%~3%。
傾斜調整,主要是針對高齡老人傾斜照顧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的人員傾斜照顧。高齡老人傾斜照顧主要是針對70歲以上的老人,符合條件的人增加相同的錢數,這對於企業退休職工也是公平的。艱苦邊遠地區的退休人員,一般不會區分企業和事業單位,都會進行相同錢數的額外養老金傾斜。對艱苦邊遠地區進行額外養老金增加也是應當的,畢竟這是為我國的艱苦邊遠地區發展做貢獻呢。四川省針對國家劃分的1~6類艱苦邊遠地區,分別額外增加10元20元,30元,40元,60元和80元。長期累積起來也是不小的數目,比如六類地區10年可以多增加800元呢。而且,還會影響每年的養老金按比例增加。
實際上,有一些地區對於養老金較低的企業退休人員還有一定的傾斜專門照顧政策。比如說新疆和河南對於養老金水平低於1500元和1000元的退休人員,額外增加50元和20元的基本養老金。天津市對於養老金調整後仍然不足省平養老金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部分,每年額外再增加基本養老金1.2元。
根據以往的經驗,每一年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水平都會不同。比如說2019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增加5.5%左右,而機關事業單位一般只增加4%左右。大家的比例差距是慢慢縮小的,這也算是相當不錯的做法了。
舉個例子大家可能更直觀一些。我岳母退休養老金只有390元,另一個朋友退休養老金1000元,養老金差距610元。經過近20年的調整,我岳母養老金3200元,那個朋友養老金變成了4500元,養老金差距變成了1300元。可實際上,差距真的增大了嗎?很多人認為是差距變小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