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排名第1、專業課A+,發表4篇高水平學術論文……這位成電學子耀眼前行

2019-07-29     大學生雜誌官網

電子科技大學

「你的夢想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英才實驗學院姜瑜銘同學用了整整四年時間。對他來說,夢想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追夢的過程中逐漸明晰,並且因為不斷追夢而綻放異彩。

四年的成電時光,把這個鼻樑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高高大大卻溫文爾雅的「白面書生」,鍛造成了一個目標清晰、堅毅有力、目光中透著睿智的學霸。學校授予他「成電傑出學生」榮譽稱號,同學們也誇讚他為:「姜優秀!」


從剛進大學校園時的迷茫,到愛上計算機專業、傾情圖像處理,發表4篇高水平論文,擔任醫學圖像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審稿人,姜瑜銘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我、挑戰自我的征程。

人物名片


姜瑜銘

中共黨員

英才實驗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15級本科生

四川省優秀畢業生;三年專業排名第一,綜合成績97.43;曾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獲唐立新獎學金以及世強獎學金等;曾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eritorious Winner、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口語測評大賽三等獎、VisDa Challenge 2018全球第二名(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會議之一ECCV上舉辦)等;擔任班長,帶領班級獲得「2018年度成電傑出班級」榮譽;英才實驗學院2017級導生;在校期間已發表論文4篇,擔任醫學圖像頂級期刊IEEE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審稿人。

美麗成電·奮鬥之美

大一上學期,姜瑜銘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品學樓和圖書館度過的。每天早起讀英語、背單詞、聽聽力,成了他的日常生活;上微積分、線性代數、C語言等基礎課程,他都坐在前排,課後常找老師請教。正所謂「天道酬勤」,大一英語期中考試,他取得了全校最高分,微積分和線性代數課程也雙雙拿下高分。

大一下學期,他憑藉優異成績轉入了英才實驗學院。英才實驗學院與眾不同的探究式課程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且「身邊的同學也都很優秀,我只有比別人更認真、更努力才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差勁!」於是,他把認真和努力帶到了每一門課的學習中。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外國語學院高照老師講授的英語文獻閱讀課程上,他第一次閱讀長達數十頁的英語論文。從剛開始的不知所云到後來能夠熟練閱讀各種英文文獻,再到能夠自信地在大家面前做交流分享,這門英語課讓他體會到了嚴謹踏實的學風。一個學期後,在學霸雲集的英才實驗學院,他取得了綜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績,並拿到了國家獎學金。

大二時,他報名參加台灣交通大學春季交換生項目並成功入選,在台灣度過的這一個學期,就像是遠赴了一場閉關修煉,讓他受益匪淺。在那裡,他在正常課程之外,還額外修讀了算法導論課程。他每天早上坐第一趟校車趕到教室,待晚上直到圖書館閉館才坐著最後一班校車回寢室。勤奮努力,讓他拓展了視野,也取得了所有課程全為A、專業課均為A+的優異成績。

在學習過程中,姜瑜銘逐漸發現了自己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濃厚興趣。於是,回到電子科大後,他在選專業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在興趣的驅動下,他終於找到了奮鬥方向。


大二暑假,姜瑜銘開始進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段立新教授的研究團隊,從此開啟了自己在學術殿堂探索旅程。段立新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眼部醫療圖像分析、大數據等。

曾經對電子信息技術並不「感冒」的姜瑜銘,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不僅最終從事了電子信息技術的研究,而且是把電子信息技術與醫學圖像緊密結合了起來,走上了「信息醫學」的研究道路。

「段老師很負責,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我當『小白』,而是真的給我布置了一些科研任務。」他說,「我在段老師的指導下一點一點完成任務之後,逐漸覺得科研其實也不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自己靜下心來,把一個問題給鑽透。」不僅如此,他經常和段立新教授聊人生規劃,並且總能得到著眼長遠的指導。

緣於以前對醫生這個職業的嚮往,姜瑜銘在實驗室的眾多研究課題中,選擇了眼部醫療圖像作為研究方向,從計算機視覺的角度研究醫療圖像處理。他發現,做課題項目和學習課堂知識有著本質區別,做課題尤其注重工程實現能力,「在一開始,僅僅裝伺服器環境,就耗費了我近兩個星期時間」。

更大的挑戰在於,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姜瑜銘一時很難找到創新的突破點,即便是要重複做出別人的實驗結果,也會面對各種困難,四處碰壁。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打倒他,每當遇到困難時,他都主動想辦法,或是查閱文獻,或是找資料,再和老師、同學們一起討論,尋找解決辦法。

「科研其實就是解決問題,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它沒有上課時學到的知識那麼直觀,也沒有人會告訴你該怎麼做,只有多嘗試、多思考、多投入,才能有成果。」姜瑜銘在科研中傾心投入,讓他在敲開學術大門之後,越來越體會到了探索與發現的樂趣。後來,在段立新老師的推薦下,姜瑜銘有幸赴中國科學院慈溪醫工所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科研實習,遇到了許多耐心的老師,而這些老師都成為了他科研和人生路上的領路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學期間,姜瑜銘已發表了4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會議EMBC和中科院JCR二區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發表2篇論文。醫學圖像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還邀請他作為審稿人。


成電四年,姜瑜銘奮鬥四年、收穫四年。每一個階段,都留下了一段難忘的成長經歷,而每一段經歷,無不是用辛勤的付出澆灌而來的。

還記得大二那年,姜瑜銘收到來自經管學院同學的邀請,一起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當時他沒有任何比賽經驗,但決定和隊友們一起嘗試,於是三個建模「小白」開始了一場建模歷險。

姜瑜銘和隊友們從圖書館借了十多本關於運籌學的書籍,在網上下載了幾十篇專業文獻,在浩瀚的知識中尋找合適的模型。三個人在三天時間裡完成了20多頁的論文。他們最終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順利通過了校內賽選拔。

那年的過年時間特別早,校數學建模隊的訓練時間也非常緊促,幾乎期末考試一結束就要迎接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的正式比賽。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由於時差的關係,論文需要在最後一天的早上提交。於是,在前一天晚上,他們在品學樓A區的機房裡一起奮戰到了最後一刻。

最終,姜瑜銘和隊友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Meritorious Winner。這次重要的嘗試,使他在以後的學習科研中,遇到比較難的挑戰,不會恐懼和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敢嘗試。


本科畢業,姜瑜銘選擇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全獎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對他來說,這是一次新的征程,也是一次新的挑戰。但他已經做好了一切心理準備。

文:學生記者團 何易虹 李森驛 任藍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gNaWmwBUcHTFCnfyF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