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想吃垃圾食品?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睡飽

2019-10-28     健康界國際

現在是凌晨3點,你已經連續第二晚醒了。你起床後,跌跌撞撞地去廚房,喝了些媽媽說會助眠的牛奶。

但為什麼你還吃了冰淇淋和餅乾呢?

行為神經科學家艾琳·漢隆(Erin Hanlon)說:「當睡眠不足時,你不會想要吃胡蘿蔔。」她在芝加哥大學研究大腦系統與行為之間的聯繫。她補充說:「你會想吃一些糖果或者鹹的和澱粉類的東西,比如薯片和餅乾,或者糖果。」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一個古老的系統

睡眠不足和垃圾食品有什麼關聯嗎?答案可能得追溯到我們的先祖,他們在泥土中挖出富含澱粉的塊莖,還把甜漿果中和肥膩的魚類上作為食物。

簡而言之,缺乏睡眠會觸發古老的本能,這些本能會使人渴望享用一些豐盛、甜美,且高脂肪的食物。

「從進化上來說,吃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的食物是一件大事,因為你不一定一直都能吃到那些食物。」同時也是研究助理教授的漢隆解釋說。「比如在饑荒的時候,能吃到很多碳水化合物或含有高脂肪的飯菜,你的大腦就會給出正面的反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漢隆繼續說:「人類也是在過去短暫的一段時間裡,才實現了集體溫飽和食物富足,而且能選擇富含飽和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我們的大腦還沒那麼快能把那個古老的本能給放棄。」

睡眠和內源性大麻素

你可能聽說過兩種控制我們食慾的激素:瘦素(leptin)和生長素釋放肽(ghrelin)。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副主任、睡眠專家Raj Dasgupta博士說:「瘦素(leptin)的首字母「l」代表減肥:它抑制食慾,因此有助於減肥。生長素釋放肽(ghrelin)的首字母『g』代表增重:這種速效激素會增加飢餓感並導致體重增加。」研究表明,當睡眠不足時,生長素釋放肽的水平會升高,而瘦素則會銳減,這會導致飢餓感增加。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但這還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睡眠不足的時候想吃的是糖果而不是胡蘿蔔。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知道身體的另一個系統: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它能使我們的身體保持體內穩定和平衡,並調節睡眠、食慾,乃至發炎和疼痛等。

在1988年,科學家們首次在老鼠的大腦中發現了第一個大麻素受體。之後的幾年內,他們發現了兩種受體:CB1和CB2,並發現它存在於所有脊椎動物中——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魚類——可能還有一些無脊椎動物。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內源性大麻素是一個古老的系統。實際上,已知具有大麻素受體的最原始的動物是海鞘,這個種類已經存活了6億多年。

這個系統與飲食有什麼關係?漢隆說:「我們將內源性大麻素注入動物大腦的特定區域後,它們通常會選擇攝入一些特定的美食,比如他們更偏愛蔗糖而不是糖精。理論上兩者的味道是相同的,但蔗糖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更多。」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內源性大麻素系統觸發了我們對脂肪、澱粉和含糖食品的渴求。而瘦素和生長素釋放肽的聯合作用,使得睡眠不足讓人攝入得更多。

在2016年發布的一項研究中,漢隆比較了正常睡眠四個晚上(每晚睡眠超過8個小時)的人們和只有4.5小時的人們中2-AG(一種內源性大麻素)的循環水平。與睡眠充足的人相比,睡眠不足的人的飢餓感和食慾更強了,他們很難控制自己對高碳水化合物,高熱量零食的渴望。

「這套機制我們暫時還不能完全解釋清楚。」漢隆說。但實驗證明,你最好多睡一會兒,以減少深夜裡對垃圾食品的渴望。

參考資料:

1. CNN: There's a scientific reason you crave junk food when you don't get enough slee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g4YEm4BMH2_cNUgc-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