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主業。在這個主業里,最關鍵的就是證據。凡是犯罪,必有現場,凡是現場,則必有痕跡,這些痕跡就是破案的關鍵所在。但是,如何才能在蛛絲馬跡中辨別出有用信息進而鎖定嫌疑人可不是一件易事。
幸好,我們警方有疑難案件痕跡鑑定的定海神針--崔道植專家,他可是憑藉一個彈殼就能撥開迷霧確定追查方向、根據半枚指紋就能鎖定證據、確定嫌疑人身份的傳奇國寶級人物。從警64年來,處理過7000多件的鑑定工作,無一處差錯。
1997年中國十大案件之首的「白寶山案」因案犯行為猖狂襲擊軍警、持槍殺人搶劫而轟動全國。當年北京、新疆兩地均發生持槍殺人案件,但因現場證據太少,只有幾枚散落的彈殼和彈頭,所有人都一頭霧水。這兩地之間案件是否有所聯繫? 沒有人知道。
公安部的領導把電話打到了崔道植的家中,問他是否有把握鑑定出相隔三千多公里的兩地子彈是否出自同一支槍,崔道植只說了一句可以,就連夜匆匆從黑龍江趕到了烏魯木齊。經過三天兩夜的鑑定,可以確定這兩地的彈殼都是出自同一支「八一式」步槍,這一關鍵性的進展為後續偵察工作確定了準確方向。很快,犯罪嫌疑人就被緝拿歸案。那一年,崔道植63歲,仍奮鬥中刑偵工作前線。
2002年,黑龍江的一個小縣城,一對母子在家遇害身亡,而現場唯一的證據就是報紙上半枚帶血的指印。當時,很多專家都認為指紋特徵太少、不具備認證條件,嫌疑人抓了又放,足足五年也沒有破案。世界上沒有兩枚完全相同的指紋,對於難以辨析的指紋來說,或許只有經驗豐富的痕檢專家才能找出端倪來,於是刑偵隊隊長請來了崔道植專家。
兩天兩夜經過上百份指紋的比對後,崔道植終於在一位嫌疑人的左手拇指上發現了七處與現場指印的特徵點相符。但是他沒有一錘定音,而是再次回到案發地點採集樣本,打算進行二次比對。這一次,崔老發現共九處穩定的特徵點,可以確定無疑了。然後,他又連夜做出了一份鑑定報告,上交給刑偵隊長。在證據面前,罪犯只能認罪伏法。
從志願軍戰士到刑事技術專家,無論是抗美援朝,還是在各種疑難案件中屢立奇功,崔道植老人一直在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上嘔心瀝血、兢兢業業。今年85歲的他依然奮戰在前線,只要黨的一個命令召喚,他必定隨叫隨到。這是他的信仰,也是他不悔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