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放棄進攻基輔,又放棄了蛇島,是因為兵力不足麼?還真是

2022-07-18   烽火俊赫

原標題:俄軍放棄進攻基輔,又放棄了蛇島,是因為兵力不足麼?還真是

【話說軍世】已經持續了數月的俄烏衝突,在熱度上有些逐漸降低,被歐洲國家的一些情況搶去了「風頭」,而俄雖然看似打得挺慢的,但是,畢竟實際控制的面積在增加,且不僅沒有賠錢反而因為能源還掙了錢,那麼,我們來說點「馬後炮」的事情,此前俄軍接連放棄進攻基輔,隨後又放棄了已經占據的蛇島,這是為何呢?

馬後炮:俄軍放棄進攻基輔,又放棄了蛇島,是因為兵力不足麼

俄軍軍事行動主要是消滅新興的納cui力量,保護俄僑民,其實也是進一步彈壓過度親歐的力量,準確地說應該是彈壓親北約的勢力,避免自己失去緩衝區,與北約東擴與直接「臉對臉」,保護親俄的力量,保護平民,則既是俄軍的行動「名片」,又是俄為有效控制該區域的一種舉動,而這也正是俄軍進攻「墨跡」,烏軍阻擊有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前期俄軍的炮火其實並不算猛烈。

當俄軍被迫蹲下來和烏軍在城市中打巷戰,還要一邊作戰,一邊注意撤離平民,這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兵力,俄軍總規模並不算小,約有104萬人,其中陸軍約30萬人,但是,烏軍的規模也不算小,戰前總兵力約26萬人,在戰鬥的過程中,據說擴充到了70萬人,進而又出現了「百萬大軍」的說法。

1、其實俄軍撤圍基輔撤離蛇島,還真是因為兵力不足

烏軍與德軍的對比中,俄軍整體實力更強是事實,但是在目前的軍事行動中,俄軍出動兵力不足20萬人,在烏的作戰兵力僅有12-15萬人左右,在兵力規模上明顯不如已經「近百萬」的烏軍也確實是事實。

以占據土地為目標的大規模的進攻作戰時,兵力規模很重要,如二戰中德國進攻蘇聯,1941年6月22日開戰時,德軍三個集團軍群有190個滿編時,總兵力高達550萬人(其中德軍為380萬人),而當時蘇軍加上還在訓練的後備兵力約有290萬人。在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中,面對已經被大量收買的伊拉克軍隊,美軍的陸海空軍技術裝備水平全部領先伊拉克幾個「段位」,美軍參戰兵力依舊高達19萬人,還有英軍4.5萬及澳大利亞和波蘭的軍隊。

即便是占領伊拉克後,美軍依舊不得不時不時地向伊拉克增兵,其本身就是雖然打敗了伊拉克正規軍,但是美軍只能占領一些較大的城鎮,沒有足夠的地面兵力占領控制更加廣袤的偏遠地區,單純依靠空軍去「打帳篷」,也無法實現對於偏遠地區的控制,這一點,在阿富汗這麼證明的明明白白的。

2、放棄進攻基輔:因為可能傷亡太大,拿下後意義不大

當俄軍在軍事行動之初,試圖包圍基輔「一戰定乾坤」時,烏軍並沒有出現士氣崩潰的情況,反而逐步抵抗作戰,將兵力收縮於城市中,準備巷戰,相比伊拉克和阿富汗,烏克蘭的城市更密集,大中城市也更多,雖然俄軍在技術裝備上占優勢,但是巷戰不僅傷亡非常高,而且非常耗費人力,如果強行進攻,俄軍大部分兵力將會被吸引在基輔附近,那麼西方的援助將確實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俄軍後勤補給線後會受到嚴重打擊,還有反包圍俄軍的可能,烏東地區也將會因為兵力不足,無法取得原定的最低作戰目標的戰果。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即便拿下了基輔,烏軍仍有可能在西方的支援下繼續作戰,而俄軍在基輔周邊控制的區域並不算大,且與烏東距離較為遙遠,無法及時的互相支援,或者是打通連成一片,這樣就將面臨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所面臨的情況,重兵守著大城市,但是周邊全是「虎視眈眈」的眼神,出個們都要小心被人打一槍,在市區也要小心被「悶頭一炮」,此時俄軍的選擇就變的更加務實一些,老老實實的拿下烏東,連成一片之後再緩慢推進,減少被偷襲造成傷亡,這樣顯然更穩妥。

相比拿下基輔,利用地面兵力鞏固已經拿下的地盤,顯然是俄軍行動更需要取得的戰果,美軍則是「跳躍式」的打擊重點城市,試圖建立「親/美/政/權」,然後保持對周邊地區及時的武力威懾,以實現控制,不過就近20年來看,效果確實不理想,俄軍對已經拿下的地盤控制能力顯然更強,不論是城市還是村鎮,而這本身也需要相當數量地面兵力去執行。

俄軍前期放棄基輔,其實與俄軍部分裝備領域「偏科」也有很大的關係,俄海軍水面艦艇的現代化程度不足,尤其缺少擁有區域防空能力的大型水面艦艇,還缺少能支援立體登陸作戰的兩棲攻擊艦,另外,在無人機領域,俄軍也明顯「拉胯」一些,前期烏軍無人機頻頻偷襲得手,後期,俄軍集結於烏東作戰,加強了野戰防空才壓制了烏軍無人機的瘋狂。

3、放棄蛇島:可能是一次「引蛇出洞」的戰略調整

對於俄軍而言,放棄蛇島即是戰略調整,又是給歐洲「面子」,放手蛇島,允許烏的糧食向外出口,這是一個很高的姿態做出了表態,雖然美國的「小夥伴」依舊不遺餘力的說這說那,但是不得不說,這一政/治先手玩的真的很妙。

反過來看,烏軍需要這樣一個象徵「勝利」的收復行動,蛇島可以成為烏軍宣揚自己戰果的重要「名片」,而俄軍的戰果太多,顯然不那麼「需要」蛇島,雖然蛇島具有控制烏出海口的地理位置,但是,即便是失去了蛇島,俄海軍在黑海的力量仍舊足以控制並封鎖烏出海口,而烏海軍呢?目前還處在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對於俄烏雙方而言,蛇島都更像是一個「孤懸」於海上的小據點,島上面積不足以形成完整的海上基地,反而需要相當於數量的後勤補給和遠程防空保護,目前俄烏都需要將大量兵力、重要裝備和物資調整到烏東作戰,因此,俄軍主動放棄蛇島,既是海上兵力受限,又是多重考量在一起的政/治舉動,而烏軍雖然收回了蛇島,但是,這也意味著烏軍需要部署相當的力量去保護蛇島,並為島上提供運輸等,反而會被限制住部分兵力,降低了一部分烏東的支援,這其實正是目前缺錢的烏最不想的兵力分散部署,而蛇島及周邊這部分烏軍力量實際處於被動的等待著俄軍不知何時的下一次行動,可能成了俄軍困住部分烏軍的一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