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問金庸筆下最可惜的一個門派,非那靈鷲宮莫屬,因為從《天龍八部》的結尾來看,虛竹入主靈鷲宮,關於這個門派的故事自然是可以延續下去的,甚至虛竹會是後天龍時代的天下第一高手,且不說他能在武林中翻雲覆雨,但至少不可能讓靈鷲宮失傳。
然而很遺憾,數十年後的《射鵰英雄傳》時代已不見靈鷲宮勢力的存在,在筆者看來,只有一種解釋,那便是虛竹帶著靈鷲宮的人離開了靈鷲宮,因為但凡有一個人留在靈鷲宮,這門派也不至於斷了傳承,射鵰時代理應有此派中人的身影。
(虛竹劇照)
那麼虛竹離開靈鷲宮的理由是什麼?
一、金庸晚年改書,打通各部作品的世界觀
《射鵰英雄傳》連載於1957年,直至1959年才完結,而《天龍八部》則是1963年才開始連載,直至1966年結束。
所以從成書先後的角度來看,《射鵰英雄傳》中不存在靈鷲宮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當年金庸是以連載的方式發表作品,難免想一出是一出,此時他壓根還沒構思好整個「金庸武俠世界觀」,在寫《射鵰英雄傳》的時候,他腦海中壓根就沒有「靈鷲宮」這三個字。
但是,這種說法在新修版中便不成立了,因為金老晚年改書,修改了幾個細節,打通了兩部作品的世界觀。
首先是段譽的人設,新版中強調了段譽的結局:「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後,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段正興之母姓名,史無記載,是木婉清、鍾靈、曉蕾,還是別位嬪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段譽劇照)
金庸在這裡引用了史料,意在讓段譽與其歷史原型靠攏,他的兒子段正興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大理皇帝,而段正興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南帝」段智興,從這個角度來看,《天龍八部》的世界觀已與《射鵰英雄傳》打通。
而熟悉原著的人一定知道,新修版中金庸還特意讓虛竹將蕭峰的降龍二十八掌修改為十八掌,還融入了逍遙派武學的精義,再傳承到後世,確保丐幫武功不失傳,這也同樣是打通世界觀的證據。
也正因為如此,虛竹的靈鷲宮勢力理所應當會傳承到後世,除非他本人離開了靈鷲宮。
二、靈鷲宮改名靈鷲寺?虛竹求而不得
其實除了「虛竹離開靈鷲宮」之外,還有一種理由可以解釋靈鷲宮沒有傳承到後世,那就是虛竹將靈鷲宮改了名,這事不是沒有伏筆的。
在原著第四十四回中,虛竹就提到過自己的願望,是帶著靈鷲宮的一幫女子出家,改靈鷲宮為靈鷲寺。
原文道:「如來當年在王舍城靈鷲山說法,靈鷲兩字,原與佛法有緣。總有一日,我要將靈鷲宮改作了靈鷲寺,叫那些婆婆、嫂子、姑娘們都做尼姑。」
虛竹的確是一心向佛,他的願望始終是當個普通的小和尚,但很明顯,這也說不通,因為無論是靈鷲宮還是靈鷲寺,射鵰時代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地方,靈鷲宮的消亡絕不是因為「被改了名」。
(靈鷲宮女劇照)
《天龍八部》應該是金庸筆下最讓人糾結的一部作品,其主題是「求不得」這三個字,而具體體現在書中劇情上便是「怎麼不順怎麼來」,哪怕是主角,其人生軌跡也都是一波三折,所求所想皆不可得。
比如蕭峰親手打死摯愛阿朱,段譽始終得不到王語嫣的愛,兩位兄弟的命運都如此坎坷,虛竹又怎能例外?他想當和尚,想退隱江湖,哪有那麼容易?
他的妻子不會同意,他妻子的父親也同樣不會同意。
三、夢姑的父親,無法拒絕的命令
夢姑是何許人也?她可不是什麼闖蕩江湖的多情女子,找了個大俠便與對方一同退隱江湖,李清露是堂堂西夏銀川公主,她的父親可是西夏皇帝李諒祚,而「嫁」入帝王家的虛竹自然沒法像張無忌、楊過那樣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他「西夏駙馬」的身份註定他退不出這江湖,這裡指的江湖當然不是武林,而是書中那個充斥著打打殺殺的世界。
(夢姑劇照)
李諒祚是個怎樣的人?若你熟悉西夏的歷史,便會知道他野心勃勃,是個好戰之人,他在位期間就有不少進犯大宋之舉,而這也為西夏與大宋的交戰埋下了伏筆。
虛竹是個怎樣的人?書中寫得很直白,說是「濃眉大眼,但雙耳招風、嘴唇很厚,還鼻孔上翻」,別說是美男子了,甚至可以說是十分醜陋的,李諒祚怎會答應讓一個如此醜陋的男子成為自己的女婿?說出去都有辱西夏國威,而李諒祚能將銀川公主嫁給虛竹,自然也是考慮到虛竹武藝不凡這一層原因的,日後必將能為他所用。
(西夏皇帝雕像)
說到這裡,虛竹的去向已經很明朗了,毋庸置疑,後來虛竹十有八九是被李諒祚召回西夏,成了李諒祚手下的一員大將,而靈鷲宮的那幫人自然也是隨主人一同去了西夏,十有八九是成為了西夏一品堂的人,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後世武林中不見靈鷲宮勢力的存在。
靈鷲宮還在那縹緲峰之上,只是世間再無靈鷲宮主,只有成了西夏大將的駙馬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