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不學英語,農村孩子永遠是農民

2023-09-25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任正非:不學英語,農村孩子永遠是農民

一直以來,人們對學英語這件事都是分為兩種觀點。

「反對派」的人大多覺得「學英語是崇洋媚外」、「學英語沒用」、「多數人以後工作了用不到英語」。

尤其前段時間西安交大取消了英語四六級與學位證掛鉤,一時間「英語無用論」甚囂塵上,網上大有就此取消英語教育的架勢。

但如今,「支持派」出現了一位重磅人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

9月22日,任正非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了自己關於英語學習的看法,他說:

「不學英文,農村孩子永遠就是農民。」

「在農村學英文困難,這我理解,但是熬一熬,不就熬出來了嗎?可能口語表達不那麼好,但是有文字的識別能力也行啊。」

儘管任老為我們的教育操碎了心,這次發言時就像是一位絮絮叨叨的老者,在痛惜自家的晚輩子侄不夠爭氣。

但還是有些「反對派」的立場異常堅決,覺得讓孩子學習英語毫無意義,就像買菜用不到微積分一樣。

可我們要知道,對於廣大需要靠讀書來改變命運的普通家庭孩子而言,英語就像是一把鑰匙,來為自己打開一扇機會之門。

如果英語學不好的話,別提走上社會以後的事情了,孩子就連理想的學校都上不了。

英語是普通家庭孩子的「敲門磚」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國家規定英語是與語文數學並列的必考科目,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乃至於孩子進入大學以後,還要考取四六級。

可以說,在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中,英語都是作為主要科目的角色存在。

那麼現在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其他科目成績都還不錯,唯獨英語拖了後腿,最後會是什麼結果?

對普通家庭孩子來說,很可能就此與理想中的院校失之交臂,只能上一所沒那麼好的學校,找一個沒那麼好的工作,整個人生都被英語卡住。

而對於富裕家庭的孩子而言,由於家庭資源雄厚,哪怕上的學校不夠那麼出色,也完全不用擔心就業問題,更不用操心將來的生計,就算英語學不好受到的影響也沒那麼大。

說白了,每個人的人生起點都不一樣,有些人生來就在羅馬,有些人生來就是牛馬,這句話真不是玩笑。

更何況,有調查數據顯示,越是在發達的城市、越是富裕的家庭,孩子學習英語的占比就越高,也從側面佐證了英語對孩子學習、就業所帶來的優勢。

所以任老勸農村孩子學英語,真沒必要斷章取義,就此扣上某些不知所謂的大帽子,對普通家庭而言,英語確確實實就是一塊學歷、工作上的「敲門磚」。

英語給孩子更多可能性

很多反對學英語的人常把「英語無用」掛在嘴邊,覺得大多數孩子在進入社會以後,工作生活壓根就用不到英語,所以沒必要浪費時間。

但我們要知道,對於孩子們來說,其實英語更多意味著一種可能性,一種讓人生更精彩的機會。

確實,絕大多數人的工作不會與外國人打交道,英語技能毫無用武之地。

但我們不能說英語學習對孩子沒有用,因為孩子的未來是擁有無限可能的,多一項英語技能,孩子可選擇的人生道路可能就會多很多。

教育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說到底,就是要為孩子人生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讓孩子有機會有能力去選擇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

18歲時覺得學習英語難,放棄英語,等到28歲時,出現一份很棒但要求英語的工作,只好無限惋惜,當初沒多背幾個單詞。

讓孩子學習英語,並不是說將來就一定要到外企、從事英語相關的工作,而是讓孩子將來需要用到英語時,不至於追悔莫及,失去選擇人生的權利。

普通家庭孩子怎麼學英語?

任老在訪談中提到「農村的孩子學習英語很難」,雖然聽起來有些扎心,但這確實就是事實。

如果我們說得再直白一點,其實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學習英語,都比較難。

富裕家庭的家長可能從小就會為孩子創造雙語環境,等孩子長大一點,還會送去雙語幼兒園,將來長大了也是讀的國際學校,從小就打好了英語底子,英語學習完全不是問題。

但對普通家庭而言,一是沒有能力,二是沒有金錢,很難為孩子創造學習英語的環境和條件。

那難道普通家庭孩子就不學英語了嗎?

當然不是,有錢有有錢的學法,沒錢也有沒錢的學法,二者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現在網絡發達,網上有很多關於英語學習的課程,讓孩子花時間多接觸一些英語內容,其實並不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包括這次任老提到,為農村孩子分配資源,將教育信息化搞起來,建議國家把好學校作為平台,利用網際網路的力量把農村孩子教育搞好,也是同樣的意思。

普通家庭孩子學英語,關鍵在於家長有沒有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並且將之付諸行動。

正如任老在訪談中所說,就算將來孩子口語一般,把讀寫能力提上去也行啊。

結語:

都2023年了,我們討論的應該是怎麼讓孩子學好英語,而不是學不學的問題。

與「讀書無用論」類似,扛起「英語無用論」大旗的人也是非蠢既壞,至少在當下,英語對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今日話題:你覺得應不應該讓孩子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