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若發現此動物,為何要第一時間擊斃?全是鮮血換來的教訓

2024-01-20     一畫書畫

原標題:抗戰時期若發現此動物,為何要第一時間擊斃?全是鮮血換來的教訓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野心勃勃,企圖靠著彈丸小國的力量將我國占領。為了實現自己的圖謀,日本軍隊在中國大地上犯下了無數滔天大罪,如南京大屠殺,日本731部隊等等。

他們想方設法地謀害中國百姓和軍人,除了採用屠殺、細菌戰等殘忍方式外,在抗戰期間,他們使用了一種動物,而這種動物曾經對我軍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抗戰時期

如若發現第一時間擊斃

中日開戰之時,日本以及中國的通信方式大多採用電報,一般情況下,如果將日本的電報系統破壞,基本上能夠使其元氣大傷。

當時,我軍為破壞日軍,多次攻擊和毀壞日軍的通信設備,起初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後面發現即使將日本的通訊設備破壞,敵方仍然能夠做出非常精準的部署,而且時常對我軍發起偷襲,這對我軍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一開始,我軍以為日本掌握了更加高科技的方法傳遞信息,但發現朝著這條思路走不通,正當大家陷入絕境時,事情發生了轉機。

有人偶然發現天空中盤旋的鴿子,而且發現每次作戰,我軍上方或者周圍都有信鴿的出現,這引起了我軍的警覺。

「飛鴿傳書」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古代,沒有先進的科技手段快速傳遞信息,但是老祖宗卻訓練出了信鴿傳遞信息,在那個車馬慢的年代,信鴿顯得如此迅速。

為了驗證判斷的正確性,我軍多次試驗,將戰場周圍的信鴿擊斃。結果沒想到真的是信鴿的原因。由於我軍擊斃了信鴿,信鴿無法準時為日軍傳遞信息,日軍對我軍的攻擊明顯放緩。

這讓我軍終於明白,為什麼採用游擊戰,並將對方的電報系統破壞都不管用的原因。因為日軍的通信系統遠不止電報,還把中國老祖宗的方法運用上戰場,電報沒了,大批鴿子跟隨,仍然能夠竊取信息,使得日軍在支援、撤退等方面無比及時和精準。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保障我軍的安全,我軍對信鴿採取了全部擊斃的對策。為此,還專門成了滅鴿隊,慢慢的,我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地位逐漸轉變,士兵的作戰信心也大大提高。

在多次剿滅信鴿的過程中,我軍還發現,日本人馴養的信鴿數量遠遠超乎了我軍原來的猜測。擊斃一批又一批的信鴿後,仍然還有大量的信鴿補給上。

而日軍從原本的國內輸送信鴿轉變為在中國土地上培育信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日軍在南京建立的鴿舍,信鴿數量達到上萬隻。

在吸取此前的慘痛教訓後,我軍深知除去信鴿迫在眉睫,因此廣泛號召百姓也加入到消滅信鴿的行動中。當時糧食短缺,百姓打下信鴿還可以成為菜肴,因此大量人加入到消滅信鴿的行動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齊心協力,信鴿的數量終於出現質的減少,我軍的心頭大患終於得以緩解。

但中國的信鴿傳書,為何會讓日本人知曉,還能夠運用得如此熟練,這之間又有怎樣的淵源?

日本信鴿的起源

這一切還要從中國古代說起。

飛鴿傳書,在我國溯其源,可以說是在漢朝已有,隨著長時間的發展,飛鴿傳書的馴養模式也更加的完善和高效。

唐朝時期,中國處於鼎盛狀態,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對日本和亞洲各國都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因此經常會有其他國家來中國參拜和學習,這其中便有日本派來的遣唐使。

早在隋朝,日本便派過四次遣隋使,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讓日本人更加迷戀中國的文化,因此到了唐朝時期,日本更是派遣了十幾次的遣唐使團。

正是在遣唐使的多次來唐的過程中,日本知曉了中國的飛鴿傳書,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讓他們驚奇不已,當時我國也非常願意將中國的珍寶技藝分享給來朝見的他國,日本便派人專門學習了信鴿的飼養和訓練的技術。

回國後,完整的信鴿培育技術便在日本生根發芽,從此,日本人開始大批量地馴養信鴿,而飛鴿傳書的智慧也在日本流傳下去。

後來,中日戰爭打響,日軍發現中國軍隊很難對付,尤其是中國軍隊擅長打游擊戰,常常琢磨不定位置信息,而電報系統又被破壞,這讓日本人更加犯難,但是狡猾的日本人很快就想到了飛鴿傳書的方法。

當時,日本在國內由官方大批量的馴養信鴿,系統化的養鴿模式為戰場上輸送了大量的軍鴿,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日本在初期戰場上的不斷勝利。

嘗到甜頭的日本人,開始馴養更多的信鴿,官方人手不夠,便開啟了全民養鴿的模式,因此,我軍在剿滅信鴿時才發現數量非常龐大。

後來,日本投降,但中國仍留有許多信鴿,其中南京的鴿舍最為突出,為了保證我國的安全,這些信鴿最終被殺死,更多的是成為食物,解決戰後食物不充足的問題,也算是死得有意義。

究其本質來說,信鴿本身是無辜的,但是他們被刻意訓練傳遞我軍信息,就對我軍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如果不在第一時間擊斃,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而這樣的結局是絕對不能出現的,因此剿滅信鴿雖然殘忍,但是錯的是日軍利用信鴿,導致信鴿最終成為犧牲品。

不得不說,日本人確實非常聰明,但是這種聰明總是被用在危害他國利益之上。

日本人有一種特性,他們善於學習和接納他國的長處,以此來促進本國的發展和壯大。但這種聰明,不是大國該有的聰明,和平發展才是我們追求的真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c088243158b93798ff7eadeb74c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