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性行為除了傳染性病,還可能惹出大問題!

2023-12-30     琳琳育兒日記

原標題:不安全性行為除了傳染性病,還可能惹出大問題!

帶來的隱患極多,

而我院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

它除了有可能傳染性病,愛滋等外,

還有可能導致一種消化道難治性疾病

——

炎症性腸病,是近年來消化道疾病領域的熱點話題,在美國紐約布法羅兒童醫院平均每周就有1位兒童因炎症性腸病致死,而再把視野聚焦到中國廣州地區,僅我院每年都有超過100台炎症性腸病手術。

近日,我院蘭平教授和朱立新副研究員參與了關於炎症性腸病病理機制的一項國際突破性研究,其結果表明,

這一發現成果

炎症性腸病包括兩種疾病: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的共同點包括:同屬胃腸道疾病;都和腸道菌有關;都有抗自身免疫的特徵(病人的免疫系統錯把自身的蛋白看成入侵的外敵);均尚無療效明確的治療手段。

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發病器官和組織的分布差異。

可就病理、組織分布、對一些治療手段的反應等方面而言,兩者又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但是,在分子病理機制層面上,業界研究此前還不明確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的具體差異,因此,目前一般只能對這兩種病「一視同仁」,採取同樣的治療手段。

我院在炎症性腸病領域一向走在國際前沿。最近由我院主導,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脾胃病研究所、同濟大學生物信息學系,美國布法羅兒童醫院胃腸病和營養中心、以及比利時魯汶大學胃腸病轉化醫學中心合作,發起了一項關於炎症性腸病病理機制的國際研究,在全世界率先觀察到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在分子病理機制上的差異,有望在將來發展出對這兩種病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治療策略。

(在線發表連結: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izy359,https://doi.org/10.1093/ibd/izy359)。

克羅恩病以及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粘膜代謝通路的變化。

據蘭平介紹,克羅恩病人的腸道組織有更為顯著的抗病毒免疫以及抗自身免疫的特徵,並且,抗病毒免疫相關基因活性和抗自身免疫相關基因活性顯示高度特異的統計相關性;另一方面,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則顯示更加顯著的抗細菌免疫的特徵。

當前,

種種結果均提示,

更引人深思的是,研究結果顯示,克羅恩病人腸道的免疫反應是特異針對性病病毒的。此次研究的樣本群體主要來自歐美,研究者認為,這種性病病毒感染腸道的現象或許和歐美地區較為開放性的性行為方式有關。

儘管性病病毒感染腸道現象是否在亞洲國家普遍存在還有待進一步證實,但這項研究仍有其重大意義。蘭平指出,在多元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日,人們不應認為不安全性行為只會傳染性病從而放鬆警惕,需注意其還可能導致炎症性腸病——這種可以致死並且多發的消化道疾病。保護自己,同時也愛護他人,世界的和平健康,需要所有人類攜手共同呵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afba62144ef10bc4bf0597896c506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