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最重要的問題:意識到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2019-07-20     哄小七的後花園

來源於網絡

問題:作文無話可說,把寫作當任務

有句話在學生中流傳很廣,「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可見,寫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一大害啊。也是,千篇一律的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下大雨帶自己去醫院看病,路上還摔了一跤,這樣的案例能從小學用到高中,甚至高中的作文,都是童年時候的事,搞得我以為高中生活多麼枯燥乏味,可是,學習成績也沒見提高呀?其實,只有有生活,有看書,怎麼會無話可說呢?

作為語文老師,我對學生的生活還是很感興趣的。每次假期回來,我都會花一節課時間讓學生到前面來說說自己的假期生活是什麼樣的,學生一開始扭扭捏捏,但是基本上都能說得出來,也挺有意思的,有去和朋友玩的,有去掙錢的,還掙得不少呢。

按理說,生活那麼豐富,那麼去講講自己的一些故事應該也不算難事,但是一讓他們去寫東西,就太難了。尤其現在學生大多數會容易陷在手機的世界裡,拔不出來。這就會很麻煩。但是我自認為也算是比較會換位思考的小老師,有些時候,比如說讓學生到前面來講講自己看的書,看的小說,玩的遊戲,範圍比較寬泛,但是仍有學生會做不到。

甚至有一次在辦公室聽一位老師講,他出了一個題目「如果沒有手機……」,這個題目是非常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在我看來,學生們用手機做的事太多了,但是如果沒有手機會怎樣,仔細想想,或許生活確實會有些變化,但是也值得去設想啊。但是收上來的作文不多,甚至有一篇就一行「如果我沒有手機,我會死。」

理智點看待這些事,就會明白,罪魁禍首自然不是手機,而是人。沒有自制力的學生沒辦法放下手機,一旦沒有辦法放下手機,也就不會去關係身邊的生活了,而寫東西最需要的就是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因為寫作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生活就能寫好文,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01 咱們需要表達感情吧?

喜怒哀樂,只要還是沒出家的和尚尼姑,我們都有吧?更別說那些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了,荷爾蒙正盛,情感更是豐富得不得了,想說的,不想說的,臉上看得清清楚楚。這樣來源於生活的活生生的感情不就可以寫下來嗎?這還非常滿足寫作要求里的「真情實感」呢!

只不過,為什麼大多數人不去用這種方式表達呢?要我說還是懶!每當經歷一件事,哪怕只是一件小小的事,對於孩子來說,內心的情感都是九曲十八彎的,但是,他表達出來的就只有微信或者QQ說說里短短的一句話,非常火爆的一句話,極其吸引人,這樣的一句話如果寫成一篇作文,那該多吸引閱卷老師啊!可他就是懶,不願意動筆去寫,去仔細品味那情感。

02 咱們需要表達觀點吧?

咱們都知道孩子是有叛逆期的,對吧?何止是孩子,在單位工作的,都對老闆或者同事有過不滿吧?可是咱為了表示自己是公正的,是合理的,那麼,我們就需要把自己憤怒的理由一條條說清楚,對不對?但是,看看眼下,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生氣了,碗一摔,進自己屋裡,門一拍,生悶氣去了,再或者跟你吵吵,莫名其妙地就跟你懟上了。

其實這裡面呢,還包含一點家庭教育的問題,如果家長引導的好的話,這一點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的。這一點做好了,還可以鍛鍊思維能力,變得條理清晰,家庭生活和睦。

03 咱們沒事可以記錄生活吧?

我們的生活在自己看來可能是一汪平靜的湖水,但是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新大陸呀。昨天的人民日報上一篇文章說的,北大登山隊為了登珠穆朗瑪峰,半天時間走98800步是日常,而很多人說這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呢,只是他沒見過這樣的生活罷了。

有些公眾號,比如說子魚yu,他就專門找一些不同職業的人來寫文章,大家看了驚奇得不得了,很感興趣呢。以前有博客,後來是微博,字數縮短了很多,後來有QQ空間的日誌,現在00後普遍沒有寫日誌的了,說說的字數寫的也越來越少。有的時候看學生的一條說說,我得在心裡問好幾個問題也弄不明白他到底想說啥,問吧,又覺得在評論區問大家都能看到實在不好意思。

這一點,我覺得是大家的意識問題,你要知道,你的生活值得記錄。

如何培養寫作是生活一部分是意識呢?

01 復盤。

對於每一天發生的事情,在晚上找個時間,十分鐘左右回想一下,有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對某件事,某個細節有想法,這個時候就是寫東西的時候了,可以把想法寫下來,或許一開始沒什麼條理,但是沒關係,第二天可以再修改,再思考,再創造。

復盤這個詞語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了,對於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實用的好東西,完全可以習得。其實,復盤的時候也是一種思考。這種思考可能是在幫自己完善白天做事時候的行為,可能是在尋找白天沒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能只是在消化白天的一些事情,一些知識,它一定是有用的。

02 對輸入進行輸出

我們總是說,語文這門學科需要看的課外書很多,那麼怎麼來檢驗你看的效果呢?那當然就是輸出啦。最最低階的就是抄抄好詞好句,往上一層就是抄寫好段落,往上一層就是概括梗概,再往上一層就是寫寫讀後感,也差不多就到這了。實際上,最好的輸出是什麼?當然就是講出來啦。有人說「演講是最鍛鍊人的技能」,可不是嘛,需要抓取核心內容,需要有自己深層次的感悟,需要有條理,不能有口頭禪,給聽眾還要有產生共鳴,或者吸引其去買單的效果。這個輸出才是最有效果的。

生活中,不僅僅是看書,看劇,看影片,哪怕是看綜藝節目,你有任何感觸,都可以寫下來。

03 留有無聊發獃的時間

小妹放暑假的時候,每天吃完中飯晚飯,都急吼吼地上樓,幹嘛去——當然是看電視。我讓老媽把電視扔了,她又不舍,最後把機頂盒藏起來了。小妹生氣了一天也就罷了。

接下來的生活就發生改變了,偶爾躺床上發獃,不知該幹啥。又過了兩天,開始找書看,書架上有一半是我的書,我說過隨便她看,她這時候開始找書看了。只要她開始看書,那就不需要擔心什麼了。一邊看看書,一邊發發獃,這樣才能消化,才能思考,才能創造。

其實我想說的是,雖然電子產品無法禁止,我的方法也不一定正確,但是只要有電子產品在,孩子大多數時候還是會選擇電子產品,因為反饋太及時,太爽了。那麼讀書的習慣要何時才能養成呢?

哪怕她無所事事,也比每天埋首電視手機要好得多。

這裡要提醒各位,要有意識的是,每天的復盤,對輸入的輸出,發獃時候腦子裡的各種思想,其實他們都是寫作的基礎。都是來源於生活最真實的東西,也是最吸引人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_BeGWwBmyVoG_1ZSx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