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榜樣,前行的力量」,由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文明辦、濟南廣播電視台聯合推出的大型公益宣傳平台《榜樣》為您講述身邊榜樣的故事。
作為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站的一名工作人員,社區里每個建立醫療檔案的患者情況,她都能記得很清楚,比如誰對什麼藥物過敏,誰有什麼患病史等,患者自己記不得的,她都能記得;遇到一位就診的患者,單是知道了你姓什麼,她甚至都能猜出你和社區里的誰是一家人!
這位厲害的人就是槐蔭區中大槐樹八里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一名普通護師,是讓社區里八千多居民放心的健康好管家,她的名字叫孫娟!
滿臉笑容地跑前跑後,無微不至地噓寒問暖,從2008年八里橋社區衛生服務站成立至今的十二年里,孫娟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向就診的社區居民們微笑著、問候著、服務著。
孫娟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還有一些社區基本醫療項目,像門診上病號的看病、診療、輸液等等。有些轄區內不方便來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診的居民,也可以提供上門出診的服務。
孫娟說,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是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里的其中一項,這是前提。首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根據基本信息,社區就會了解居民的年齡、慢性病、過敏史等等。有些年輕人或者一些不方便把檔案拿回家的居民,就給他們準備一個架子專門放檔案。檔案根據就醫的前後順序編好號,等到患者下次來就醫的時候,一看醫保卡上的號,就知道是幾號檔案,拿著找大夫就醫就可以了。
多年社區衛生服務的經歷,源於內心的善良與細心,尤其是把病人當成親人般的關心和呵護,讓孫娟能很好地記得每一位居民患者相關的情況,比如患者有什麼家族遺傳史、過敏史等,孫娟都了解得很清楚;甚至患者服藥的劑量、次數、注意事項等,患者自己都記不清楚的事情孫娟都記得。
有一個八里橋村裡的王大爺,年紀大了記不住事兒,每次來了都要問孫娟:「娟兒,我對什麼藥過敏來?」孫娟每次都要告訴他一遍。還給他寫了個紙條,寫上他都對什麼什麼藥過敏。
為了更好的服務大家,孫娟讓病人加她的微信,實行標籤管理,病人沒法到店就醫的時候,孫娟通過微信提供服務。
孫娟的病人劉大姨情況有點特殊,之前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她兒子過世了。孫娟就給她寫了一個紙條,把慢性病史、家庭住址、孫女和女兒的聯繫電話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的電話都標明了。
孫娟告訴劉大姨,把這個紙條放在包里,假如在路上不舒服,暈倒了,別人看到了就能知道如何聯繫送醫。後來,劉大姨親手織了一個小烏龜擺件送給劉娟,第二年又織了一個大的烏龜,第三年又織了更大的,作為一種祝福和吉祥的寓意,讓孫娟十分感動。
除了劉大姨,還有很多的居民對孫娟讚不絕口。
居民徐艷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之前我一不小心切傷了手了,孫娟一看到就說,大姨你別緊張,再一看這個傷口她處理不了,就說趕緊去醫院吧。但是我當時出來的急身上沒帶錢,她就說我剛取了錢,就給了我一千塊錢讓我先拿著用,真是很感動,感覺跟自己親人一樣。」
孫娟說,干她們這行的都是愛操心的人,而且必須得操心。時間長了,病人就和家裡人一樣。
中大槐樹八里橋社區衛生服務站主治醫師荊懷根說:「孫娟對工作熱情,比較負責,對待病人很周到,服務態度好。對有些出門看病確實困難的病人和老人,她能做到上門出診,在自己的工作能力範圍內,為病人護理,這一點做的非常好。」
中大槐樹街道裕北社區專職副書記黃玉君說:「在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孫娟同志確實是我們社區的一個榜樣。她能夠積極的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能夠經常性的聯合社區黨組織開展一些健康教育講座,志願服務活動。能夠深入群眾,對困難群眾進行走訪,對社區老年人能做到定期去量量血壓,測測血糖,而且都是義務的免費的,這一點深受我們廣大居民的好評。」
孫娟表示,她的職業理想,就是想一直在社區工作,管理好她的慢性病人護理工作,管好她轄區內的慢性病人,管好糖尿病患者,管理好她轄區內的老年人,讓他們的併發症晚出來幾年。
沒有華麗煽情的語言,只有一心希望居民健康的心愿;知道自己所從事的無非是拿藥、打針、量血壓等細碎的工作,腦海里卻十分明白,這些細碎恰恰關乎著一個人的生命與一個家庭的團圓!
所謂感動,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在別人忘記的時候還記得;所謂榜樣,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別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而且你所做到,只是為了別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