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飲食過於節儉不利健康

2019-06-19     中國食品報網官方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這一點放在飲食上,卻不見得是好習慣。尤其是老年朋友們要特別注意,以下一些過於節儉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應提高警惕並加以糾正。



剩飯剩菜,最好在6小時內吃完

很多老人喜歡將剩飯剩菜放在冰箱好幾天,每次吃時又反覆加熱,這種做法非常不利於健康。炒熟的菜放置太久,菜中的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容易對身體造成危害。因而隔夜菜,尤其是綠葉菜,不要吃剩的。同時,老人的胃腸功能都很脆弱,吃剩飯剩菜會導致胃腸道疾病發作,輕則頭暈、心慌,重則嘔吐、腹瀉,有的還會因此引發其他疾病,所以要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居家過日子,難免會有剩飯剩菜,如果食用一定要注意方法。原則上是剩葷不剩素,尤其是綠葉菜、涼菜儘量當頓吃完。不同剩菜,一定要分開儲存,可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乾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剩下的炒菜、燉菜、湯,必須先在鍋里燒開,裝在有蓋的容器里,涼透後再放入冰箱冷藏。剩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在6小時內吃完。吃前一定要回鍋熱透,因為低溫只能抑制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死細菌。菜入口後如果味道變了,應立即扔掉,千萬不能食用。米飯、饅頭等主食最好在第二天吃完,因為澱粉類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黃曲黴素,這些有害物質在高溫加熱下也無法被殺死。

吃鹹菜,最傷心臟和腎臟

鹹菜憑藉獨特的重口味,成為很多胃口差的老人的首選。殊不知,腌菜經過製作加工,含鹽量很高。老人身體組織器官防禦能力下降,常吃鹹菜、腌菜會使致病細菌侵入身體,容易導致血壓升高;會升高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會傷害胃黏膜,有胃癌的危險;會降低身體免疫力,促進身體鈣質的流失,出現骨質疏鬆。常吃鹹菜,傷害最大的就是腎臟和心臟。

如果實在喜歡吃鹹菜,吃前要將鹹菜用水煮2—3分鐘,或在開水裡焯一下。老人一定要控制每日鹽的攝入量,飲食一定要低鹽低油,多食綠葉蔬菜,多喝水。兒女們要用心開導老人,講清常吃鹹菜和吃鹽多的害處,使老人慢慢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腐爛變質水果,必須果斷扔掉

水果營養豐富,口感又好,頗受大家的「寵愛」。但上年歲的老人,苦日子過慣了,有時水果爛了,卻不捨得扔掉,把爛的部分切掉繼續吃,認為腐爛的部分已經去除,吃掉餘下的也無大礙。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吃了爛水果中的真菌毒素,會發生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腹脹等,嚴重者還會發生抽風、昏迷,危及生命。但並不是所有變爛的水果都不能吃,要區別對待。

磕磕碰碰而損傷的水果,變軟的部位,只是因為碰撞,細胞發生了破損,使傷口出現特別的顏色。這種水果只要在碰撞後沒有霉變,短時間內吃完,不會影響健康。

儲藏不當造成凍傷的水果,也是因為細胞破損,導致外表出現爛掉的現象,但並沒有細菌繁殖,只要沒有霉變,是可以食用的。

微生物侵染造成水果腐爛變質的部分超過1/3,各種微生物和真菌都會在水果中加快繁殖,並在繁殖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毒物質。此時一定不能食用,必須果斷扔掉。水果怕干、怕水、怕熱以及怕凍,可用5種方法保存:

保留每個水果的袋子或套子,防止碰撞和摩擦;用保鮮膜包裹,可以適當控制氧氣的量,降低水果呼吸速率;放置於陰涼通風處或冰箱,千萬不要放在高溫、高熱處,溫度高會造成致腐性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加劇水果的腐爛變質;不要密集堆放,如果水果堆放在一起,就會產生乙烯聚集,果實就會熟得快,腐爛快,要放得分散一些;如果不是馬上吃,先不要清洗,吃之前再清洗,水果表皮的果膠有抵禦微生物的作用,清洗會把它去除掉,使水果水分流失、易腐爛。

(莫鵬)

(文章轉載於「中國食品報網 www.cnfood.cn」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Py4K2wBmyVoG_1Z7e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