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李安的120幀新作在千呼萬喚中上映了。
威爾·史密斯一人分飾兩角,50歲和23歲的年齡跨度,早就預定了年度期待。
可惜,豆瓣4萬多人打出7.1分,IMDb的5.7分更是跌破及格線。
口碑失利之下,甚至有「李安走下神壇」、「李安不會拍電影了」之類的評價出現。
這究竟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我們試著一起聊一聊——
《雙子殺手》
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樣,《雙子殺手》還是120幀模式。
在院線主流還是24幀的情況下,這種由李安首次探索並大膽啟用的技術,放映限制依然很大,願意堅持真是令人欽佩。
而且李安也已經65歲了,不知道他是不是想和拍《異形》的雷德利·斯科特以及老牛仔伊斯特伍德一樣,高齡奮戰在電影的最前線。
當然,這對影迷是莫大的福氣。
有人說,無論導演拍多少片子,都是在重複他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從第一部自編自導的《推手》開始,李安始終在關注人內心的矛盾,不論是和父母、戀人或是兒女,都是在不斷的衝突當中,尋求和解的方法。
而這一部《雙子殺手》依然如此,一個FBI特工即將年邁退休,卻遭到了年輕版自己的追殺,這又是一場我與我的對決。
電影的開始,是特工亨利在執行一次暗殺任務,目標是一位屢次逃脫的恐怖分子。
在快速飛馳的火車上,他把槍口對準了目標。可就在那時,一個小女孩走過差點被誤傷,好在他及時收回了扣扳機的手。
雖然最後射殺成功,他依然覺得良心過意不去,於是決定退休。
亨利回家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生活,直到一次釣魚,才發現自己一直被政府監視。
他被好友告知,自己最後一次射殺的對象不是恐怖分子,卻是一位俄羅斯科學家。
而且好友也隨即被殺害了。
意識到危險之後,亨利協同政府監視他的臥底丹妮一起逃跑。
同樣處於追殺名單之中的丹妮,也從對亨利行為的不解,到經歷暗殺之後的信任,最終決定與他一起探究事情的真相。
他們住在亨利好友大亨遠在2000多公里外的家中,暗殺卻隨之而至。
而暗殺他們的人,是一個不論相貌、身手都與亨利一模一樣的人,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人不過二十出頭。
一個二十出頭的亨利,還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而且他急於證明自己,只有在扣動扳機的時候才是平靜快樂的。
這是一個純軍事化培養出來的殺手,與年老的亨利截然相反,他沒有太多的感情,以執行任務為最大的目標——一個徹底的、純粹的殺人機器。
完全是溫和與洶湧的對決,年老與年少的交鋒。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總是覺得一切的選擇都不是最初想要的。但在重新給你一次人生的時候,他卻不跟隨你的腳步。
在亨利即將反殺成功的時候,他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臉,那張他一直不敢從鏡子裡直視的臉。
可是這幅面孔又如此不同。這張年輕二十多歲的臉上,寫滿了他成熟以後對自己的愧疚,對曾經年少時的嘆息。
但這不可能是他的兒子,因為這一輩子他就沒有嘗試過愛情。
那這個人,他是誰,從哪裡來,又為什麼要殺死自己呢?
丹妮拿到了年輕人留下的帽子,與亨利的血液做DNA對比,發現他們是一個人。
一切疑問不得其解,只有去找原來帶他打仗的上司。
亨利與丹妮、大亨一起飛往布達佩斯,在那裡的上司早就知道他們會來。
與此同時,那位年輕的殺手也找了過來。
原來,年輕殺手就是上司的養子。
養父子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因為年輕殺手也想要一個說法,為什麼會有一個人和自己一模一樣?
激烈的殺戮還在繼續,手持重權的上司完全屏蔽了警方的干預。一場不計後果的狂轟濫炸,只求讓亨利儘早赴死。
上司將如何解釋這一切,他為什麼要殺死亨利?為什麼會有一個年輕版的下屬?那位俄羅斯科學家為什麼一定要死?
這一切的謎題,都將會在接下來的劇情中揭開。
亨利與年輕版自己的對決,恰如我們面對心中的惡念。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惡念,這惡念仿佛是活的,且不斷地折磨我們,讓我們無一刻安寧。
李安就如同一個溫柔的醫生,用手術刀割開你的心。
他讓你看到你自己深深埋藏的惡念,並且要你試著去擁抱自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痊癒。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電影院觀摩一下,當然最好還是120幀3D4K的版本,因為那是李安開闢的電影技術革命。
它能讓你更沉浸其中,更清晰地感受演員的表演,光影的走向,特效的逼真,和角色的真實。
這是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士》後第二部如此拍攝的電影了,李安一直在堅持自己的探索與創新,遺憾的是目前只有他在孤軍奮戰。
這次他讓威爾·史密斯年輕20多歲的關鍵,就是一種進階的De-aging技術。因為太過前沿,甚至還沒有一種統一的中文叫法。
120幀的「過度真實」,加上De-aging的「返老還童」,生生讓這部電影具有了令人震撼的視覺奇觀。
如果不是事先知情,電影院裡的你絕對看不出,年輕版殺手是個由CG製作而來的形象。
24幀的電影存在已久,我們觀眾也早已習慣。
很少有人想過,也許電影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拍攝,用另一種語言來表達。
可總要有探路者。
李安就是一個如此快樂的探路者。
他能在功成名就之後,大膽走出舒適圈,去做自己想做的,拍自己想拍的,足見赤子之心。
雖然上一部電影的票房不夠理想,但他依然堅持走自己的路,而且越走越遠。
所以愛電影的小夥伴們,請不要讓他越走越孤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