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荊門:致敬內蒙古援助荊門醫療救護團隊

2020-02-05     內蒙古日報



湖北省荊門市

內蒙古赴鄂首批醫療隊

139名醫護人員及2名帶隊

與當地醫療工作者

竭盡全力開展疫病防治工作

最美逆行者的大愛

涌動在荊門大地

感動著激勵著

當地的幹部和群眾勇戰疫情

《荊門日報》記者張愛華等人采寫了

《防疫一線,你們最美——

致敬內蒙古援助荊門醫療救護團隊》

向遠征他鄉

來自內蒙古的白衣天使們致敬

小編編髮了這篇感人的文章

帶讀者走進這群可敬可愛的人

防疫一線,你們最美

——致敬內蒙古援助荊門醫療救護團隊

每個時代都有負重前行的人在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告別親人遠征他鄉,奔赴戰場只為守護好他人生命

1月28日,大年初四帶著初心和使命帶著草原人民對湖北人民的牽掛由139名醫護人員及2名領隊組成的內蒙古援助荊門醫療救護隊千里迢迢奔

赴湖北荊門

這是抵達荊門的首支「國家醫療救護隊」。

放下行裝,他們很快融入荊門市各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和當地的醫療工作者一同打響對抗疫魔的戰鬥,演繹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間大愛。


這支內蒙古援助荊門醫療隊醫護人員分別來自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赤峰4個城市的13家醫院,主要由各醫院呼吸、急診、血液內科、重症感染等科室的主力醫護人員組成。抵荊後,他們隨即被分成5個小組,奔赴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鍾祥市人民醫院、京山市人民醫院、沙洋縣人民醫院和屈家嶺管理區五三醫院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與當地醫療工作者一起投入到疫病防治工作中。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及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的20名醫護人員被分配在位於中心城區的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這20名醫護人員都是各自所在醫院的醫護主力。

此次援助,他們均被分配在感染病區,每天與患者「零距離接觸」,參與重症疑難病例討論、給出治療方案、協助制定出院標準,進行體溫、血壓測量、輸液、血濾、上呼吸機、護送醫療物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密不透氣的防護口罩,一個班次下來,衣服濕透,渾身癱軟。

採訪中我們了解到,這支援助隊伍中有幾位90後,最小的人員只有24歲,在家長眼中她們還只是孩子,卻已肩扛責任,從不叫苦叫累。

來自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張卿被分配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參與援助工作。56歲的她是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博士、教授,也是援助隊員里年齡最大的一位。早在一周前,她已和此次同行的醫院另19名醫護人員向黨組織遞上申請,主動請纓加入抗擊疫情第一線。

畢業於湖南湘雅醫學院的她和荊門有過多次接觸,「有很深的感情」,得知醫院要派出專家援助荊門,她不假思索便答應下來,臨行前才將此事電話通知家人。丈夫得知後堅決反對,「主要擔心我年紀大了,抵制不住病毒的侵襲,同時家裡的情況也很特殊。」張卿告訴記者,自己上有80歲的老母,而姐姐因腦梗偏癱在床,都需要照顧,為了怕老人家擔心,家人至今沒有告訴老人實情。

因為疫情的阻隔,張卿一家今年與遠在北京的兒媳未能團聚,大年初五,同樣學醫的兒媳從千里之外打來電話,反覆叮囑婆婆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防止感染。「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雖然風險特別大,但有組織的信任、家人的關心,工作雖然累,但我覺得精神上特別滿足,相信疫情一定會退去,我們一定能平安返回!」張卿說。

楊飛來自赤峰市醫院,是該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副主任醫師,1981年出生的他說話認真,一看就是特別真誠、熱愛生活的人。

初到沙洋人民醫院,便主動要求去重症監護區,有時一待就是12個小時。由於他個子很高,醫院的防護服難以有適合他的碼號,每次進病房,他只能穿上小一號的防護服,弓腰穿梭於病房,避免身體暴露,每次下來腰酸背痛。

馬雲飛和楊潔是赤峰市醫院血液科的護師,兩姐妹同是1989年出生,她們和同行的另外27名醫護人員一同被分配到沙洋縣人民醫院進行醫療援助。

在該院感染區病房,兩人除了承擔患者的護理工作,還要為醫院醫護人員培訓防控知識,教會無創呼吸機的使用,指導如何更好地消毒殺菌、垃圾管控,協助關心病患者心理疏導等。為節約防護物資,她們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進入感染區,一去就是6個多小時,有時候甚至更長時間,這其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為了減少感染幾率,姐妹倆毅然剪掉了秀麗長發。「頭髮還可以再長,但生命只有一次。」面對記者詢問,她們說,其實從小到大,她們都沒有剪過短頭髮,只因露出來的長髮容易從防護服帽子縫隙里鑽出來,很容易成為病毒的載體。剪去後,心裡也酸酸的,但她們更想保護自己、工作人員,還有家人。如果不是對抗疫情,她們也一定是愛美的小仙女吧,不過別擔心,在荊門人民的眼中你們依然是最美的戰士。

是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除了身體力行參與疫情防控,有的援荊醫療隊員還動用個人的力量幫助籌集醫療物資。

楊飛的弟弟是陝西一家家居用品清潔研發和銷售公司的老總,目前公司規模不算太大,但他和哥哥一樣熱心公益。得知哥哥所援助的荊門出現醫療設備短缺,他跑前忙後,最終為我市募集到一批防疫物資和資金。

……

幾天的採訪下來,我們的足跡所到之處,我們的目光停留之處,到處都有感人的故事在發生,讓我們的內心時時被愛包圍著,由於篇幅有限我們不能一一記錄。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有國,哪有家?」目前在京山市人民醫院從事醫療援助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宮梅動情地說,她的心聲也是參與此次援助行動的所有醫護人員的心聲。


謝謝你們!遠方的朋友!

荊門與內蒙古隔山隔水不隔愛

相信在大家全力以赴、

眾志成城的努力下

肆虐的疫情終將過去

春天,必會到來!


來源:《荊門日報》記者張愛華通訊員朱秀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Kj0FXAB3uTiws8KigVq.html


張琦被公訴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