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調設計程序,適合初學者

2019-10-14     暖通學哥

設計順序:先末端,後主機

設計原則:合理、經濟,最大限度節約運行成本

設計方案及適用範圍:

一、末端部分:

1、風機盤管系統;

適用範圍:一般辦公、餐飲等場所

2、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

適用範圍:要求較高的辦公、酒店、餐飲娛樂等場所

3、全空氣系統;

適用範圍:商場超市、車間等大開間場所

二、主機部分:

1、螺杆式冷水機組製冷,市政或鍋爐供熱;

適用範圍:有專用機房、電力充足、需專人值守

2、風冷機組製冷(制熱),市政或鍋爐供熱;

適用範圍:空調面積較小、沒有機房、無專人值守

3、離心式冷水機組製冷,市政或鍋爐供熱;

適用範圍:空調面積較大、有專用機房、電力充足、需專人值守

4、溴化鋰機組製冷(制熱),市政或鍋爐供熱;

適用範圍:電力不足、有市政熱源並經綜合比較經濟、有專用機房、需專人值守

三、其它:

1、一拖多系統;

適用範圍:空調面積較小、無專用機房、無專人值守、空調面積較大但非同時使用且需獨立計費等場所

中央空調設計程序,適合初學者

2、風管機系統;

適用範圍:大開間、無專用機房、無專人值守、控制靈活、初投資較低

設計程序:

一、末端部分:

(一)設備選型:

1、計算實際空調面積;

2、根據使用場所確定冷負荷指標,計算出設計總負荷,根據設備布置特點確定所需設備數量,確定設備型號;

冷負荷概算指標:

應用場所

辦公

客房

會議室

商場

餐廳

洗浴

大堂

車間

指標(W/M2)

150

150

260

200

250

200

200

視實際情況

採用組合式空調器,循環次數商場6~7次,推薦8~9次

(二)水系統設計:

1、設備定位布置,確定立管位置,根據系統複雜程度確定採用同程式或異程式(當立管與最末端設備距離超過30米時儘量採用同程式);

2、確定主管道走向,並與設備合理連接,當主管道有分支時應設閥門以便於調節;

3、根據設備流量確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據設計水流速計算出管徑;

4、空調水設計流速為0.9-2.5m/s,管徑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應小於500;

5、水管與設備連接時,進水管上設軟接、過濾器、閥門,出水管上設軟接、閥門;

6、冷凝水管徑設計:

當機組冷負荷Q≤7KW,DN=20;Q=7.1-17.6,DN=25;Q=17.7-100,DN=32;Q=101-176,DN=40;Q=177-598,DN=50;Q=599-1055,DN=80;Q=1056-1512,DN=100;Q=1513-12462,DN=125;Q>12462,DN=150

7、空調水管保溫:

當採用超細玻璃棉管殼保溫時,供回水管保溫厚度採用50mm,冷凝水管保溫厚度採用30mm;

當採用橡塑材料保溫時,供回水管保溫厚度採用30mm,冷凝水管保溫厚度採用15mm;

當冷凝水管採用PVC等塑料管材時,可不作保溫處理。一拖多氟系統應當保溫。

(三)風系統設計:

1、風量選擇:

(1)新風工況:按每人最小新風量確定

影劇院、博物館、體育館、商店,每人最小新風量8M3/H;

辦公室、圖書館、會議室、餐廳、舞廳、普通病房,每人最小新風量17M3/H;

客房,每人最小新風量30M3/H,正常採用50M3/H;

(2)迴風工況:按循環次數確定,一般取8-10次/H,即空調空間體積×(8-10)/H

2、風機風壓的選擇:

估算法:風壓=(最不利環路長度×10)Pa

3、設備定位,儘量靠近水系統立管;

4、布置風口,在保證無空調死區的前提下,儘量減少風口數量、保持風口規格統一;送風口風速在2-2.5 m/s之間,迴風口風速在3-5 m/s之間,根據風口風量和風速確定風口尺寸;

5、確定主風道走向,並與各風口合理連接,當主管道有分支時應設閥門以便於調節,並且每個風口均設風量調節閥;

6、根據風口數量確定各段風道風量,再根據設計風速計算出風道截面積,根據安裝空間確定風道規格,在保證裝修標高的前提下,儘量減小風道的寬高比,儘量減少變徑;

通風空調風管內設計流速(m/s):

名稱

住宅

公共建築

工廠

干管

3.5~4.5

5.0~6.5

6.0~9.0

4.0~6.0

5.5~8.0

6.5~11.0

支管

3.0

3.0~4.5

4.0~5.0

3.5~5.0

4.0~6.5

5.0~9.0

從支管上接出的風管

2.5

3.0~3.5

4.0

3.2~4.0

4.0~6.0

5.0~8.0

風機入口

3.5

4.0

5.0

4.5

5.0

7.0

風機出口

5.0~8.0

6.5~10.0

8.0~12.0

8.5

7.5~11.0

8.5~14.0

註:1、表中分子為推薦流速,分母為最大流速。

2、對消聲有嚴格要求的系統,管內的流速不宜超過5 m/s,支管內的流速不宜大於3 m/s。

7、當風道穿越機房或防火分區時,風道上應設防火調節閥;

8、當風機風量大於10000 M3/H時,風機的進出口應設消音靜壓箱,通過靜壓箱截面流速為2-3 m/s;小於10000 M3/H時,在風機出口處設消音器即可,消音器的內徑與主風道相同;

9、鋼板空調風道保溫:

當採用超細玻璃棉板保溫時,保溫厚度為40mm;當採用橡塑板保溫時,保溫厚度為15mm。

二、主機部分:

(一)製冷、制熱主機:

根據使用場所確定負荷概算指標,再乘以總的空調面積便可計算出總的設備負荷,再根據系統情況確定主機數量,選出設備型號;對於一些多用途的空調場所,計算設備負荷時需考慮同時利用係數。

空調主機負荷概算指標:

應用場所

辦公

客房

會議室

商場

餐廳

洗浴

車間

冷指標(W/M2)

120

120

200

150

180

160

視實際情況

熱指標(W/M2)

100

100

100

100

100

120

視實際情況

(二)冷卻塔:

根據制冷機組的所需冷卻水量確定,實際選用的冷卻塔水量應大於所需水量,應當注意的是冷卻塔的工況應和機組冷卻水的工況保持一致。

(三)冷媒水泵:

1、數量:比機組多出一台作為備用;

2、流量:根據機組冷水流量 ×(20~30)%確定;

3、揚程:根據系統情況,通常取(20~40)m;

(四)冷卻水泵:

1、數量:比機組多出一台作為備用;

2、流量:根據機組冷卻水流量 ×(10~15)%確定;

3、揚程:根據水泵至冷卻塔的高度+機組壓降+(5~10)m;(五)軟化水設備:

 根據流量來確定,通常取(3~8)M3/H

補水泵的流量,應根據熱水的正常補給水量和事故補給水量確定,並宜為正常補給水量的4-5倍。正常補給水量一般按系統水容量的1%考慮。初步設計時可按循環水量的1%估算。補水泵的流量是正常補給水量+事故補給水量;而水處理設備的流量可按照正常補給水量確定,即1%。補水量可按照系統負荷來估算:以設計冷量為基礎,系統水容量大約為2-3L/KW。有用建築面積來估算,大概每平方1升

(六)軟化水箱:

 根據標準水箱尺寸,通常取(2.5~8)M3

(七)落地膨脹水箱:

1、罐體直徑通常取:Φ1000~1200

2、配2台水泵:

流量:(3~8)M3/H; 揚程:(冷媒水泵揚程×1.3)m

(八)分、集水器、分氣缸:

1、直徑D=(1.5-3)×支管中的最大直徑,mm

2、長度按支管數量和閥門型號確定

(九)冷卻水處理:

 通常在機組冷卻水進口處設電子水處理儀進行處理。

一般中央空調系統的定壓點均設在冷凍水泵的入 口的回水干管上,這樣可以使水泵產生的壓頭在系統中得到合適的分布。目前供熱空調系統定壓補水方式主要有膨脹水箱定壓補水,補水泵定壓補水,氣體定壓罐結 合補水泵定壓補水等。其中膨脹水箱定壓補水是最經濟最簡單的方式,所以現在在民用建築中大量使用,但是膨脹水箱必須設在系統的最高點。

每供1kW冷量或熱量時的水容量 V(L /kW)

系統的管路或設備 V 室內機械循環供熱管路(溫差20~25℃) 7.8 室外機械循環供熱管路(溫差20~25℃) 5.8 室內機械循環供冷(溫差5℃)或冷熱兩用 31.2 室外機械循環供冷(溫差5℃)或冷熱兩用 23.2 鍋爐 2~5 制冷機的殼管式蒸發器 1 蒸汽-水或水-水熱交換器 1 表冷器(冷熱盤管 ) 1

趕快來分享關注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IgSym0BMH2_cNUgwa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