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這杯茶,喝的人多,喝明白的人少

2019-08-31   愛上品茶

人生好比是一壺茶,喝的人多,喝明白的人卻很少。


有人覺得這杯茶很苦,有人覺得不夠甜,可這就是茶的味道。


說茶不好喝的人,大機率不懂茶;說人生坎坷的人,也未嘗明白人生。

1

《道德經》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è)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意思是:天下人知道什麼是美,是因為有醜陋的存在;知道什麼是善良,是因為知道有惡的存在。


人生也是如此,任何階段都有好事與壞事。只是人們總健忘好事,卻對壞事記憶尤深。


美與丑、善與惡、好與壞,同時存在,如同太極圖中間的陰陽魚,少了哪一個都成不了太極。


生活必定不是一帆風順,坎坷在所難免,但正因此,美好的事物才顯得彌足珍貴。

漢代著名古琴曲《鳳求凰》背後有這麼一段愛情故事:

西漢時期,司馬相如作客卓家,憑著一曲《鳳求凰》,求得卓文君的芳心。但卓文君身為富家千金,她父親卓王孫不同意她嫁給貧窮的司馬相如。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因為生活窘迫,卓文君甚至將自己的頭飾賣掉了,開了一間酒鋪,她親自當壚賣酒,雖然日子清苦,但卻很幸福。後來其父卓王孫顧及情面,也就把二人接了回來,但接回來後,他們卻安於清貧,繼續在街市上開了酒肆。

文君夜奔,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等典故,就是從這二人延伸出來的。


二人落於清貧,看似很苦,但兩情相悅,日子卻過得幸福。

清貧是苦,幸福是甜,這苦中有甜的滋味,不正是一杯茶?


中國茶並非只有苦澀或者鮮甜,而是兩者想應和,才擁有這獨特的味道。


只甜不苦的是奶茶,只苦不甜的是廣東涼茶。


而中國茶,是將苦與甜融合在了一起,每一杯,都能喝出兩種滋味;每一杯,都是人生的感悟。


人之所謂成長,在於一路嘗盡酸甜苦辣、笑聲與淚花,卻不改炙熱光明的心。


茶之所謂頓悟,在於一壺泡出人間百味、浮沉與動靜,洗過去浮躁喧譁的心。


2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苦與甜,但到了後半生,看回從前才發現:吃過的苦,都鋪就成功的路。


《孟子》講: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每個人的成功背後,都有別人看不到的辛酸。


成功不是財富、權勢或地位,而是內心的升華、精神的蛻變。


周華健唱的《真心英雄》中,有一段歌詞: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

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我們都是在經過艱難困苦後,才成為如今喜歡的模樣。

不後悔過去,不恐懼未來,把握現在的每一分鐘,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莊子》講: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音沖)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意思是說,如果人要到郊野樹林去旅遊,只需要帶上三餐就可以了;如果要到百里外的地方去,那需要花一個晚上的時間來辛苦準備乾糧;


如果到千里外,那更久,得用三個月的時間來儲備乾糧。


百里、千里,除了是路途的遠近,還是人的境界、追求;宿舂糧、月聚糧,都是為境界而吃的苦。

愛茶的人就知道,每一杯茶湯,都是由一片片綠葉採摘下來,經過工藝「折磨」才製作而成。


每一份收穫,都離不開辛苦的付出;每一口茶湯,都離不開沸水的沖斟。


我們為什麼總說茶如人生?


因為每一杯茶湯,都是苦中帶甜;也因為同一棟樓裡面,有不同的喜怒哀樂。


人生這杯茶,喝的人多,懂的人少。


只有走過浮華與虛榮,我們才開始懂得,喝茶,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愛上品茶】為您解答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問題,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