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了不少育兒知識,可孩子問題還是很多?教育和養育要分開

2020-03-16     春花育兒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有一個疑問,如今育兒的知識隨處可見,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夠通過網絡或者書籍找到相對應解決的辦法,但即使有了那麼多切實可行的方法,為什麼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還會出現很多問題?

其實教育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孩子又都各有不同,同樣的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孩子甚至從沒有出生之前其實就開始了走上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

家長對孩子教育也真的是用心良苦,從胎教開始到早教,再到後來的開發智力補習班興趣班等等,費盡心思不說不惜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用自己能給到的最好教育資源來培養孩子,家長自己各種各樣的育兒知識學習了一堆,形形色色的教育班給孩子上著,但是到了小學中高年級之後孩子的問題一點都沒比別人家的孩子少,甚至還比別的孩子要多。



家長對孩子的愛無可厚非,用心的投入也是真心實意,但是好心未必就能辦成好事,想要一個好的結果不僅需要理論的指導,還需要家長有謀略有方法,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家長如此熱衷學習教育知識但未必能夠達到想要的結果的原因。

這樣的家長可能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會產生一些問題,通常就會覺得這個方法看起來很不錯,但實際應用起來卻有很多障礙,很多育兒方法都是一開始有效,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沒用或者家長自己都堅持不下來。

而且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家長能夠學到的教育知識主要是兩類:一種就是專業知識,一種是非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指的是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等,這些知識雖然很有用但需要系統專業的學習,一般沒有基礎的家長只能是略懂皮毛,畢竟這是一門學科,家長有自己的工作時間有限,這種專業的知識是沒有辦法學透徹的。



大部分家長能夠看懂並且實踐的都是一些非專業的教育知識,這種非專業的育兒知識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第一就是碎片化教育,而且國內很多教育都是比較傳統的,比如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管不成才」也就是「嚴肅教育」。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每天都要求背古詩,強行約束和死記硬背,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國外的教育雖然有好的方面但不太適應本土國情。

西方的教育方式從一開始就沒有系統的進來過,對於現在的家長來說屬於中西結合的比較混亂的教育模式,一般家長都是看到什麼樣的理論覺得好就拿過來用,造成的結果就是短期內可能有效但由於沒有後面教育的延續從而導致了斷層。

第二種就是專業知識和個人經驗比較混亂,很多教育方法都是用專業詞彙但講出來卻並非系統的專業知識,用專業的詞彙作為吸引人目光的噱頭,講出來的知識卻是非專業的知識。



這樣也造成了家長理解起來從概念開始就很模糊,然後稀里糊塗的就開始使用了教育的方法,如果從一開始家長就不能徹底弄懂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也就不會影響孩子的個人品質或者是性格,還有一種就是講個人經驗比較多的育兒文章,這些教育知識雖然看起來很好用,但是卻忽略了個性化,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同,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有用的知識用在別人身上就未必好用。

諸如此上的一些原因導致了家長學到的教育知識不僅混亂還有些尷尬,如果理論對孩子剛好匹配還能有效果,如果不匹配不僅無效還有可能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總結來說最大的教育問題就是家長沒有系統的學到正確的育兒知識,而是比較混亂並且中西方結合的產物,但也不能對所有的教育知識都持否定的態度,畢竟現在鋪天蓋地的教育知識對孩子短期的問題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並且絕大部分育兒知識都是有益的,不僅對孩子的教育有用對家長的成長也有幫助,育兒知識沒有不好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



比如說《正面管教》中提到的「懲罰席」,這是這本書中比較核心的教育方法,確實管用但有的家長沒有學透這個理論,只是照本宣科的拿過來就用,只要孩子犯錯誤了就讓他在那塊地毯上站著懲罰,而中國的育兒有中國的特色,在孩子接受懲罰的這段期間可能家裡的老人就會走過去,給孩子喝口水,吃點水果,甚至拿個玩具讓孩子在地毯上玩起來,這樣的「懲罰」就失去了書中所想要達到的目的,還是中西方結合之中產生的問題,家長理解是一層過濾,到了執行又是一層過濾,然後到了真正實施在孩子身上,教育的核心就變了味道。

所以中國的家庭教育還是要結合本土的實際情況來實行,家長也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要把教育和養育分開,家長還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結合實際來改變教育方式,而不只是埋怨為什麼自己執行了那麼多教育理論孩子卻還是問題一堆,這需要耐心和過程,也是家長和孩子不斷磨合,該學的還是要學,該改正的還是要改正,要直面這個問題,而不是把責任都推給社會或者是教育機構來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E_v6XABrZ4kL1VisM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