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2》:讓范閒成為孤臣,林婉兒才是慶帝最狠的一步棋

2024-05-26   小雲晴朗

《慶餘年2》真的是越來越精彩了。

誰也沒有想到,轟轟烈烈的查貪案,最後死的竟然是御史賴名成,死在了廷杖之下。

陳萍萍告訴范閒,這一切是因為賴名成找了范閒,和鑒查院聯合辦案,犯了陛下的禁忌。然而這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賴名成是清正廉潔之人嗎?范閒認為是,但在慶帝看來卻不是。

因為沒有人比慶帝清楚,科舉是個什麼德行,能夠金榜題名的都是些什麼人,賴名成自然也在其中。

在慶帝的眼中,賴名成表面上清查貪腐,參奏了許多人,一切都是為了慶國。

實際上,提出陳萍萍應該告老,把鑒查院的權力分放六部,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范閒雖有超越者的知識,但對朝堂上的事情,認知還是不夠。

所以,賴名成死後,慶帝其實就已經對林若甫和六部動了心思。

恰好在這個時候,二皇子就遞過來了梯子,讓范閒監考這一次的春闈科舉,可以說是正中下懷。

真正高手間的較量,從來是鮮少陰謀詭計,都是順勢而為的陽謀,比起做局更重要的是造勢。

皇帝達成目的,很多時候只需要在用人上調整就可以,並不需要具體做什麼。

比如要壯大太子的實力,那就讓太子的人監考,想要壯大二皇子的勢力,那就選擇二皇子的人上來。

而選擇范閒,就是要這次春闈公平公正,誰也插不上手,因為范閒就是這樣做人做事。

果不其然,范閒拒絕了所有的「後門」,太子也好岳父也罷,誰的面子都不給。還深夜進宮,用慶帝當擋箭牌。

范閒自以為毫無破綻,實際上在老狐狸們的眼中,和沒穿衣服一樣,他們看穿了范閒,更看懂了慶帝。

最狡猾的是小秦將軍,或者說老秦家。在慶帝深夜召見范閒第二天,在宮內一角攔下范閒,想要塞名單。

其實,小秦將軍秦恆等待的就是范閒的拒絕。宮廷之中,哪怕是無人的角落,也很難瞞過慶帝,何況秦恆做的並不隱蔽。

秦家就是要讓慶帝知道,自己也被拒絕了。因為慶帝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范閒得罪文武百官,得罪所有的派系。秦家在軍中位高權重,自然也要和范閒結怨。

而最遲鈍的,反而是丞相林若甫,不得不說兒子林珙死後,林若甫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很多事情都遲鈍了。

慶帝想要看到的,不是林若甫為范閒保駕護航,不是什麼岳婿和睦,他要看到的是兩人翻臉。

陳萍萍當初為什麼要讓范閒參自己巨貪,目的也在於此,慶帝信不信是一回事,你做不做是態度問題。

遺憾的是這些都沒有發生。所以,林若甫也錯過了最後的機會,慶帝開始磨刀霍霍,準備讓范閒調查往年科舉弊案,將林若甫和他的門生,連根拔除。

當然慶帝的目的,還遠遠不止於此,范閒也是後來才有些反應過來。

「我是真看不出來,我這樣一個孤臣,卻仰這般名望,陛下到底是想做什麼?」

什麼才是孤臣?不僅僅是在朝堂上沒有朋黨,只能依附陛下一人,更是要名聲不好,不可以收攏天下人心。

范閒已經是詩仙,是慶國文壇第一人,這一次主持春闈,又讓他在天下士子心中名聲大躁,顯然不符合「孤臣」。

那麼慶帝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其實就是一出連環計,無論范閒怎麼做,最後都是錯。

名聲起來了,那些積壓下來的科舉弊案,范閒就必須要查。而相關的人證物證,慶帝已經準備好,首當其中就是林若甫。

林若甫當丞相好些年了,門生遍布六部,做不過的事情不少。真要查,查多深?查到什麼程度算完?

之前的查貪案,牽扯的範圍其實只是二皇子一派,所以最多也不過是落個黨爭之名,何況還有賴名成。這位天下第一御史頂在前面。

賴名成只是參奏,並不負責抓捕,不用考慮分寸。但范閒不同,他還是鑒查院提司,是有抓捕權力在手的。

所以這就是無底洞,這其中的分寸把握,現在的范閒是不具備這種智慧的。一旦范閒一頭扎進去,他在天下文人眼中,就不再是詩仙,而是酷吏。

林家的未來都在范閒身上,林若甫不願意范閒深陷其中,所以主動告老還鄉,替范閒解了圍。

而這也在慶帝的預料之中。慶帝並不打算就此罷手,在路上安排了刺客,就像當初收拾京都府尹梅執禮一樣。

一旦林若甫遇難,范閒和林婉兒必然心生嫌隙,兩人婚後難以夫妻同心。這個時候再讓長公主回來,林婉兒必然會親近母親。

把林婉兒也算計在內,慶帝想要范閒成為的「孤臣」,不僅僅是無黨無朋,而是眾叛親離,只有這樣慶帝才敢放心把鑒查院和內庫都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