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2022年度銳公司榜單發布

2023-02-02     投中網

原標題:投中2022年度銳公司榜單發布

近年來,中國經歷的外部環境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已開發國家向中國發起的「科技戰」使得 「卡脖子」技術的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科技創新變得尤為重要,國內政策也大舉向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核心技術領域傾斜,相關創新企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股權投資作為資本供給及產業扶持的重要通道和手段,也正在發揮著積極關鍵的作用。

投中信息連續三年發布「銳公司100榜單」,重點關注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智慧醫療、企業服務等科技創新賽道。「投中·銳公司100」榜單,以上述領域的成長性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為基礎,選出融資活躍度高、成長性強的企業,並以「銳」冠名之。銳即芒,從金而兌聲,自是鋒芒畢露,生就勇往直前,於大千世界,森羅萬象中。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投中繼續以資本的視角觀察科技創新的發展歷程,讓未來的軌跡更加觸手可及。

本次榜單評選投中研究院從企業外部關注度、產業協同性以及產業影響力三大維度,綜合進行報名徵集、問卷調研、行業專家走訪及數據分析等流程,綜合評選出100家年度最具創新力和成長力的創新科技企業。

資本與科技:積極互動正在發生

為更好地引導科技發展,國家通過各種手段鼓勵資本和產業向科技創新流動,並獲得了顯著的成效。從國內科技企業的重要退出通道來看,自2019年科創板設立以來,已迎來500多家上市企業。股權投資機構也在逐漸提升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的比重,使得資本成為該類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源動力。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近90%的科創板上市企業曾被股權機構投資。

更好的退出前景也進一步促使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的關注,這也增加了私募股權領域向早期和成長期的科技企業的投入力度,投資金額也有明顯的增加。從上榜企業的融資表現來看,B輪及C輪階段企業達到6成,具有較強增長預期及行業影響力的企業獲得了更快的資本加持,其中最為突出的僅一年就獲得3輪融資。從融資金額來看,最新一輪融資超過10億人民幣的企業超過2成;5-10億人民幣融資金額的企業占比接近3成。

「創新」與「硬核」是資本關注的焦點

資金和企業正在更多進入「創新」與「硬核」的技術的領域,「國產替代」表現尤其突出。從本次入榜企業的覆蓋領域來看,醫療健康、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人工智慧企業占據上榜企業的前三位,合計占比達6成。從國內產業來看,創新醫藥、醫療器械和半導體行業目前仍與國際企業存在較大差距,未來有關鍵時刻被卡脖子的巨大風險,由此,上述領域國產替代的需求也吸引了更多資金與企業入局。

擁有「官方認證」也是資本對企業投入的重要評判標準。從入榜企業來看,具備國家級高新技術與專精特新認定的企業占比超過4成,而具有省市高新技術認定的企業占比超過8成。這類企業大多長期專注和深耕於聚焦的細分賽道,能夠通過研發,掌握產業核心技術,不斷趨動產品轉型升級,在行業競爭里占據主導地位。

北上深仍是「銳公司」的聚集地

作為國家規劃明確定位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北上深仍然引領著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本次上榜企業中,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座城市的上榜企業占比超過6成,且對比2021年上榜企業,占比進一步擴大,創新一線地位不可動搖。

北京作為國內高校雲集、科研機構眾多的中心城市,畢業生占據明顯優勢,也聚集了全國最多的科研人才。北京依託相關人才基礎,以國家級創新項目為載體,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較大優勢,從本次榜單北京的入榜企業來看,70%以上的企業集中在先進位造和人工智慧領域。

其次,上海的科技創新科地位也在日益提升,依託天然的地理環境及人文氛圍,具備了成為科創中心的良好基礎。從入榜企業來看,生物醫藥與集成電路兩大行業表現突出,未來在產業集群效應下,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發與集成電路的技術的突破,困境將會越來越小。

榜單詳情如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8d14fb85783ae57390949684ebc44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