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存款10W,爸爸車禍住院卻不願出錢,冷血嗎」:位置不同,少言為貴

2023-11-29     精讀君

原標題:「女友存款10W,爸爸車禍住院卻不願出錢,冷血嗎」:位置不同,少言為貴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697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58個詞條

01

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女朋友爸爸腿斷了在住院,家裡找她要錢治病,她說沒錢,她有存款10W+……

光看標題,覺得女生自私自利,但看完帖主的闡述之後就理解了,再看帖主和女友的聊天記錄,對女生又多了一份心疼。

帖主說,女友父親重男輕女,小時候對她弟弟特別好,家裡有什麼好東西全留給她弟,她上大學還是自己借的錢,大學畢業後,自己再把借來的錢還了。

女友工作5年,存款10W+,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逢年過節需要加班她第一個報名,能不回家就不回家,因為回到那個家就不自覺地心煩。

這一次,女友父親喝醉酒騎摩托車出了車禍,把腿摔斷了,母親給她打電話要錢看病,她就給了2000,跟她媽媽說自己沒錢,在外面吃吃喝喝用完了。

帖主不理解:

「我知道她是因為過去發生的事記恨她父母,但事情已經過去那麼久了,世界上最親的還是她爸媽,實在不理解她這樣對待她父母。」

聊天記錄里,帖主一直站在一個看似理性,實則高高在上的態度,不是勸女友回去照顧父親,就是用自己的「大道理」勸她看開一點。

但女友並不打算聽勸,反而對帖主的行為極度反感,並試圖通過講述兒時的經歷解釋自己當下的感受。

然而,帖主無法共情女友,繼續站在道德制高點規勸女友,最後丟下一句「但他們始終是你父母啊」。

大概是覺得靠自己的力量無法說服女友,於是帖主上網投稿,希望藉助網友的力量證明自己的想法。

但顯然,一邊倒的評論證明,大部分網友都明白一個道理: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誠然,寬容是美德,但板子不是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所以說,帖主沒有任何立場勸人寬容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有這樣一句話: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陪他走一程。」

不要隨便給別人提建議,因為不同的生活閱歷、不同的三觀,都會造就不同的思考與選擇

02

「你就不能大度一點嗎?」

「別計較那麼多!」

「開玩笑的,你怎麼還認真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讓人惱火的話,因為總有那麼一些人,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人大度。

然而,這世上不是所有的過錯,都能用一句「大度點」、「看開點」就輕飄飄地放下。

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大度一點」,真的很令人生厭。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這麼一幕:

喪子的宋喬安,看到殺人犯的父母跪倒在面前,依然堅決不肯原諒。

她的同事勸她:要不算了吧,罪犯也死了,讓他們的家人好過一點。

丈夫也勸她:你要放下,才能向前走。

可是她始終不願意假裝大度。

是啊,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傷害,所有的痛苦都值得被原諒。

不理解當事人的苦楚,動不動就站在道德制高點綁架他人,這種失去原則的「善」,可能比惡還惡。

勸人大度,是這世上最大的刻薄。

《奇葩說》有一期,蔡康永和馬東談論「原諒」這個話題。

馬東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終究會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

蔡康永回答:「那不叫原諒,那叫做算了。我們不是聖人,我們只是累了,所以後來就算了。

陶勇醫生出院後接受採訪,提到那個拿刀砍他的行兇者,被問到是否會原諒對方時,他是這樣回答的:

「我能理解,但不能寬恕。不把自己埋在仇恨中,不代表我可以寬容他、諒解他。
如果我輕易原諒了他,對於醫生本身,是不公平的,這也是對其他醫務工作者的道德綁架。」

對於那些真正被傷害的人來說,「原諒」二字沒那麼簡單,因為傷口早已在他們身上烙印留疤。

那些說著「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的人,往往都是旁觀者,刀沒砍在他們身上,他們自然感覺不到疼。

像蔡康永一樣,一句「算了」,已經是最大的慷慨。



03

楊奇函說過一句話:我們未必是好人,我們只是沒機會去放蕩

很多時候,我們的言行之所以看似合乎道德規範,甚至常常站在道德高地批判眾生,不過是因為事情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沒機會去放蕩。

作家楊文曾提到自己坐火車的一段經歷。

火車上,一位母親帶著女兒,沒有和她商量,直接坐到到她位置說:「我帶著小孩不方便,用上鋪換你的下鋪。」

楊文見她如此態度,有點生氣:「能不能先問一下別人啊?」

這時,中鋪的一位阿姨插話:「人家帶著個小孩也不容易,你就換一下吧。」

她無奈地說:「我沒說不願意,只是不喜歡被強迫。」

結果那阿姨卻來了句:「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近人情。」

她說:「那好,下鋪讓她們睡,阿姨你睡上鋪,我睡你的中鋪。」那阿姨立馬拒絕了。

生活中,像這位阿姨一樣的人很多,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時,總覺得自己很高尚,一旦利益受損,本性就露出來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達克效應」,指的是那些能力較弱、認知水平較低的人,反而更喜歡自以為是。

就像那位阿姨,自以為高尚、寬容,張口閉口勸人大度,實際上心胸卻不見得多寬廣,他們只不過是想站在道德制高點,綁架一下你,爽一下自己而已。

但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樣,你無法理解別人,就不要用自己的尺,去丈量別人的生活

柴靜在《看見》一書中有一段話:

「人怎麼才能寬容呢?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
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有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與人相處,切忌以己度人。

位置不同,少言為貴

真正的善良,是不讓別人為難。

*作者簡介:飛白,精讀主創,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8b7c29aa502fa36777165e9fd4a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