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才智和能力,往往會下意識地去參照對方的學歷和文化程度,人們通常比較尊重高學歷的人,而鄙視低學歷的人,甚至對文盲不屑一顧。
不過,看歷史就知道,有很多朝代的開國之君,往往並沒什麼文化,但他們都是經天緯地的不世之才,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寒苦,壓根就沒讀過幾句書,人家照樣坐上了龍椅開創了明朝;
還有漢高祖劉邦更是被稱為「文盲皇帝」,但他所建立的大漢王朝,卻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
劉邦
當然和大家說這些的目的,並不是說讀書不重要,但我們應該了解的是,一個人有沒有文化,有沒有才能,其實和讀過多少書、上過幾年學、拿過一些什麼學歷證書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就拿漢高祖劉邦來說,很多人動不動就說他是「文盲皇帝」,但劉邦真的是個大字不識的文盲嗎?我想事實未必如此,甚至,今天很多擁有博士學歷的人,也不一定比得上劉邦的文化素養。
那麼劉邦到底有沒有文化呢?我想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劉邦絕不是文盲,他小時候是讀過書的。
劉邦
《史記》當中非常明確地記載,劉邦和盧綰(盧綰是劉邦的髮小),《史記》中說:盧綰與高祖小時候是「俱學書,又相愛也」。
也就是說,劉邦和盧綰小時候情同手足,還一同在私塾讀書。當然,這個讀書的過程持續了多長時間,讀到了幾年級,咱們都無從考證。
但可以肯定的是,劉邦至少是接受了啟蒙教育,而且脫離了文盲這個層次,因為劉邦長大以後,還通過了秦朝的公務員考試,順利當上了泗水亭長,這也可以證明劉邦的文化水平,至少達到了能寫會書的程度。
劉邦
當然,能寫會書,只能說明劉邦不是一個「文盲」,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那麼劉邦的文化素養怎麼樣呢?
可以通過他所作的兩首詩來了解!劉邦一生寫過多少首詩作,咱們不知道,但是他有兩首傳世之作,分別是《大風歌》,還有《鴻鵠歌》,這兩首詩皆被後世譽為千古絕唱。
《大風歌》和《鴻鵠歌》的藝術水準,完全可以用首首是絕唱來形容!劉邦一生,也只有這兩首詩歌流傳於世,或許他這輩子只寫了這兩首,又或者寫過許許多多的詩作,最後只有這兩首被傳誦了下來。
劉邦
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兩首作品的文學高度的確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比如《大風歌》,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因為整個就只有三句: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那麼這首大風歌雖然只有短短三句,但卻將這種帝王的豪邁之情與大氣磅礴,展現得淋漓盡致!
嚴格來說,《大風歌》和《鴻鵠歌》都屬於漢樂府的詩歌體裁,所以都叫什麼什麼「歌」,既然是歌,當然都是用來唱的,大風歌就是劉邦在建立漢王朝之後榮歸故里,在一場酒宴上即興創作的唱詞。
劉邦
《鴻鵠歌》也是一樣,是作為楚歌歌詞使用的,戚夫人跳舞、劉邦在一旁喝酒唱詞高歌助興,這首詩雖然情緒有點低落和無奈,但同樣充滿了帝王之氣。
說到皇帝寫的詩詞,我們就不得不提自詡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一直自認文采了得,一生寫過四萬多首詩作,但我想請問一下大家,乾隆皇帝的詩,你記得幾首呢?
所以,我說啊,劉邦的文化程度可能不是很高,但他的文化素養一定不低,至少,就憑這兩首《大風歌》和《鴻鵠歌》,就可以將自命不凡的乾隆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了,因此,文化,其實是一種境界,而不在於你讀過多少書,或者有什麼樣的學歷,劉邦,自然也不是傳說中的「文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