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財政部意外降低四季度借款規模,從8,520億美元降低至7,760億美元。
難道美國財政部痛定思痛,決心悔改了嗎?
儘管表面原因是聯邦收入增加,但更實質的原因確實與耶倫態度變化有關,不過不是悔改,而是擔心過大的借款規模會對美債市場造成更大的壓力。
近期的美債發行中,認購倍數不斷降低,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債的需求減少。上周發行的三批美債,結果其中的不少部分未能成功拍賣,最後只能由一級交易商自己掏錢買入。
隨著越來越高的比例,最後被迫由交易商自掏腰包,這很有可能導致交易商的積極性受損。
耶倫對此表示關注,認為如果美債需求持續下降,可能會對美債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為了維護美債市場的穩定,美國財政部減少了借款規模。
過大的借款規模導致供給過剩,進而使得美債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這可能會引發投資者的擔憂,導致美債需求進一步減少,形成惡性循環。
不過奇怪的是雖然新公布的預計額度低於市場預期,但是美債的價格卻依然出現了下跌。
接近收盤時,各種期限的美債收益率幾乎全部上漲,其中10年美債的收益率達到了4.8815%。目前20年和30年的美債收益率都已經全部超過了5%了。
2
顯然財政部的預期銷售量減少,並不是市場上供應的唯一影響因素,另一個重要因素來自原來持有者的拋售。
最近,中國再度拋售164億美元的美債,現在持有量再創歷史新低。
但是還不是最重要的,在過去一年,美聯儲的拋售量甚至高達接近10,000億美元。
過去美聯儲是購買美債主力之一,旨在注入市場流動性,維持經濟穩定。
然而,從去年6月開始,美聯儲開始執行縮表政策,即逐步減少資產負債表規模,停止購買新的美債,並通過拋售手中的美債來回收市場資金。
這一行為相當於從多頭(買入)轉向空頭(賣出),打破了過去的投資模式。
美聯儲拋售美債增加了市場上的供應量,導致美債價格下跌、利率上升。這對市場信心造成了衝擊。
投資者擔心供過於求易造成美債貶值,從而帶來投資損失。
同時,利率上升也會增加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壓力。
3
現在由於美債市場的低迷發展,影響已經外擴了,尤其是美國的進口量大大下降。
看來不但美聯儲買不動了,美國的消費者也買不動了。
美國經濟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然而近期出現的數據顯示,美國的進口量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今年上半年美國的進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3%。這一現象引發了人們對美國經濟的擔憂。
首先,物價上漲是導致進口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儘管美國勞動力市場緊張,工資水平有所上漲,但是物價的上漲幅度更為顯著。
普通民眾面臨著食品、能源、房屋等各項生活成本的不斷攀升,這導致了他們的購買力的嚴重受限。
許多人不得不削減消費支出,從而減少了對商品消費的需求。
其次,普通民眾貸款利息支出的增長也對購買力造成了壓力。
隨著物價的上漲,許多人為了應對生活開支不得不借貸,但是貸款利息的增長幅度遠遠超過了工資的增長。
這使得普通民眾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支出,進一步削弱了他們的購買力。
這種環境下,企業和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相對減少,進一步導致了美國進口總體下降。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