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兩條鐵路在鄭州偶然交匯,讓千年老二成功逆襲,當了省會

2023-05-14     史密記

原標題:1908年,兩條鐵路在鄭州偶然交匯,讓千年老二成功逆襲,當了省會

河南即中原,這裡是中國的中心,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但在歷史上,洛陽、開封更有名氣,「鄭州」更像是建國之後搭了便車,偶然成了河南的省份,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1949年剛建國時,河南以「開封」為省會,但到了1954年,河南省會正式從開封搬到了鄭州。在當時,鄭州的市區才只有700米長水泥馬路,當地人也說鄭州是「無風三尺土,下雨滿街泥」的城市。那麼,鄭州是如何完成逆襲的呢?

首先,鄭州的發展源於晚清,是鴉片戰爭後的事情。1887年左右,黃河泛濫,傳統的「官道」被河患沖得亂七八糟,開封城也成了黃泛區,朝廷不得已,通過新修鐵路的辦法,加強南北物質往來,而地勢相對較高的鄭州,成了安全區域,是鐵路建設的首選之地。1906年至1908年,「京漢」「隴海」兩大鐵路先後通車,且正式在鄭州形成交匯。昔日作為開封「陪襯」的鄭州,這下地位飛升,成了20世紀中國東南西北鐵路交通的樞紐。

因為成了交通樞紐,鄭州的發展就平地起飛了,從「尚屬一青蔥無際之田園」到商貿往來絡繹不絕,鄭州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到了1908年時,朝廷直接在鄭州「開埠」,1922年鄭州商埠的面積再度擴大,中國大地上南來北往的貨物,幾乎都要在鄭州交匯。簡單地說,那年頭想在北方做點「物流」生意,就一定繞不開鄭州。

但是,因為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的破壞,鄭州也遭到了很大的劫難。許多軍閥頭子都會在鄭州賴著、從這裡扣一點銀子出來。1924年軍閥靳雲鶚路過鄭州,三天時間就搜颳了七十萬銀元的開拔費,到了1926年時,河南一省境內各路軍閥的駐軍,竟有三十萬人之多,河南一省就要支出北洋政府六分之一的軍費,這些軍費大多數都是鄭州支撐著。而到了悲壯的抗日戰爭時期,隴海鐵路與京漢鐵路在戰亂里停運,繁華的鄭州也就被斷血,還成了抗戰相持階段的前線,經濟發展遭到了很大的破壞。於是成了市區只有一條700米水泥馬路的破舊地方。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1952年8月,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鄭州市為中原交通樞紐,為全省經濟中心,將來發展前景尤大。如省會遷往該市,則對全省工作指導及上下聯繫均甚便利」。

如此以來,鄭州才走出戰亂的陰霾,重新定位好自身的位置,而不是說搭了新中國的便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67087a86d696a41c301f2887345c4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