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肇慶德慶縣歷史地位有多牛?這裡建有一座學宮,有小故宮之稱

2022-08-14     開心菜菜慢生活

原標題:廣東肇慶德慶縣歷史地位有多牛?這裡建有一座學宮,有小故宮之稱

宋朝的時候,皇帝們似乎特別熱衷於給城市起帶「慶」的名字。比如廣東的肇慶。

端州原是宋徽宗的封地,他當了皇帝後,認為是端州給他帶來了好運,便將端州改為肇慶,意思是喜慶開始的地方。

到了他孫子那輩,在恭州當了皇帝,爺孫倆都做了宋朝的皇帝,雙喜臨門之事,便將恭州改為重慶,喻意雙重喜慶。

還有湖南邵陽的寶慶,肇慶下面的德慶,全部都得名於宋朝。

再說這肇慶市的德慶縣,本叫端溪,原是康王的封地,康王升為皇帝後,將端溪改為德慶,寓「頌其以德致慶」之意。

德慶縣有一座非常知名的建築:德慶學宮,始建於宋朝1011年,是嶺南和中國南方現存最古老的孔廟。

德慶學宮整個建築面積約3900平方米,在南北中軸線上建有有石欄、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殿、尊經閣,還有明倫堂、名宦祠、鄉賢祠和附屬建築尊聖義祠等。

學宮的前面是一所小學,據一些本地人回憶,原來的德慶學宮面積並非現在這麼小,其實就連現在的小學都是從前學宮的地盤。

不過,在德慶縣這樣一個地方,能有一座如德慶學宮這樣的建築,也實屬難得。因其建築牆面多為紅色,很有故宮的風範,常常被人稱為德慶的小故宮。

既然來到德慶縣,那學宮肯定是必須要來看一眼的。

過了欞星門是泮池,過了泮池是大成門,然後是大成殿。大成殿是整個學宮的主殿,裡面供奉著孔子。

我倒是對大成殿側面的東西廡很感興趣,裡面是《中國科舉文化展》。在隋朝至清末的1300年歷史中,通過科舉制度考取進士的有11萬人,舉人上百萬人,改寫了很多讀書人的命運。狀元、探花、解元倒是聽得多了,看到有個地方寫著兩個字,愣是一個人字也不認識,後來問了德慶學宮的解說人員,才知是「傳臚」二字的繁體字。

傳臚在不同的朝代,意思也略有不同,曾是殿試揭曉唱名的一種方式,殿試公布名次的那一天,皇帝至殿宣布,由閣門承接,傳於階下,衛士齊聲傳名高呼,謂之傳臚。到了明代,將科舉第二﹑三甲第一名為傳臚,清代時,專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

據不完全統計,宋代至清代科舉制度以來,德慶考中進士的有18人,舉人95人。且不說它的建築結構如何有古人智慧,我有些好奇,連廣州那麼大一座城都沒有孔廟,為什麼德慶卻有一座孔廟呢?

其實,這跟德慶的地理位置有關。

德慶對面的小學再過去一點是西江,德慶就位於西江中游北岸。 自秦漢以來,嶺南與中原往來,一般會走漢水和灕江,經西江到德慶,然後再轉至沿海各地。 因此,德慶一直有著 「嶺西舟車之會」黃金水道、海上絲綢之路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 在這樣一個嶺南與中原文化交匯之地,建有這樣一座孔廟便一點都不奇怪了。

作為德慶學宮,這樣一座南中國頂呱呱的建築,是來肇慶旅遊不可錯過的人文景點。

旅遊貼士:

德慶學宮地址: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德城鎮朝陽西路50-1號

開放時間8:00-17:30

門票:30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66c00f29dbd6ef368a216bfbe46ec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