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旱季,到處火辣辣的,很多動物都承受不住,相繼消亡。
令人驚訝的是,當地的肺魚,在地面完全沒有水的情況下,使勁往河床深處挖洞,然後躲進洞中,用粘液包裹身體。
等雨季來臨,肺魚又迅速甦醒,繁衍生息。
在當地,肺魚被稱為「不死之魚」。
這就是肺魚思維。
顯然,當厄運來臨的時候,拼的是戰勝厄運的能力,而不是躲避厄運。
作為母親,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到底是賦予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還是給孩子持續保駕護航?不同的思維,帶來不同的育兒效果。
從現實來看,越來越出色的孩子,是遇到了以下幾種母親。
01
「心狠」的母親,培養出獨立的孩子。
社會各行業都存在叢林法則。孩子從走進學堂,就開始面臨競爭的壓力。
學習上,你比不過別人,那就意味著輸在起跑線上了。
離開學堂,那就更需要競爭了,不懂得競爭,做生意,哪怕是找工作,都很難。
可是 很多母親卻不明白,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反覆進行保護,耗費大量的時間,體現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飛了」的狀態。
等孩子二十幾歲,不得不獨立的時候,才發現根本站不起來,連起碼的自律都沒有。
魯迅說過這樣一段話:「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孩子越早學會給自己開良方,那麼就越早能夠有「自愈」的能力,也能夠獨自走出困境。
北宋初年,有個叫呂蒙正的孩子,被父親趕出家門,和母親一起住在破破爛爛的窯洞裡。
到了過年,家裡什麼都沒有。母親安排呂蒙正去親戚家借過年的東西。
可是親戚都擔心呂蒙正還不起,就拒絕了。
受到委屈之後的呂蒙正,寫下一副對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南北。」
意思是說,缺一(衣)少十(食)沒東西。
再後來,呂蒙正一舉高中狀元,做了宰相。回到家,很多親戚來巴結,他再次寫對聯,貼在門口:「舊時饑荒,內親外戚無人雪中送炭;今科僥倖,張三李四皆來錦上添花。」
經歷了過借東西,呂蒙正知道,自己沒有價值,就別開口了。也明白,以後的路,都得靠自己。
看起來無情的母親,卻在育兒方面,體現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凡事靠自己」。
人都是逼出來的,孩子也是一樣。很多事情,需要儘早去經歷,而不是等父母老了,才去經歷。
應該孩子意識到,家是休息的港灣,但不是人生的溫柔鄉,也不是一直可以依靠的。
02
「謀局」的母親,培養出有遠見的孩子。
肺魚在乾旱的時候,深挖洞,保護自己;在雨季的時候,馬上出來,完成繁殖的任務。
如果幹旱多年,肺魚就靜靜蟄伏多年,並不很著急。
劉伯溫在書里寫了一句話:「旱斯具舟,熱斯具裘。」
在乾旱的時候,就準備好小船,在夏日裡,就開始做棉衣。這事情看起來格格不入,但是很有遠見。
萬事萬物都有規律,我們可以順著規律去思考,而不是等事情發生了,才匆匆忙忙想,如何是好。
作為母親,有沒有大的格局,是否能夠考慮孩子十年之後的事情?真的很重要。
很多家庭里,孩子讀完大學了,但是沒有工作的謀劃,反而變成了啃老的人。這就是不懂得謀局的體現。
走一步看十步,讓孩子多思考未來,教育成功的機率更高。
北宋名臣寇準的母親,在臨終前,畫了《寒窗課子圖》,交給家裡的女僕。
母親過世多年後,寇準做了宰相,準備大 辦生日宴。此時,女僕把畫拿出來,交給寇準。
畫上寫著:「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寇準看後,立馬撤掉宴席,一輩子做清廉的好官,雖然人生沉沉浮浮,但是並無大災大難。
人生順利的時候,準備應對挫折;挫折來了,一切都會從容,一切都能過去。
培養長期思維,比活在當下,吃喝不愁,更有意義。
03
「摳門」的母親,培養出能節儉的孩子。
很多母親,對於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的。恨不得把家當全部給孩子,自己吃野菜都可以。
其實,母親顯得很富有,會讓孩子變得奢靡。
唯有那些一直摳門的母親,會給孩子一種「家裡沒錢」的印象。雖然寒酸地過了成長期,但是孩子會「窮怕了」,也會努力賺錢,把錢存起來。
作為70後的我,在小時候,母親極少給我零花錢。
有一天,我和母親去集市賣菜。
我看集市旁邊有米粉店,就非得去吃一碗。母親拗不過,就陪我進店。
但是母親堅持要一碗米粉,並且她一口也沒有吃。
回到家,我因此很愧疚,因為母親大半天,只是喝了幾口水而已。我卻還要這要那。
再後來,母親也常常告訴我,一擔菜只能得幾塊錢,而種菜需要很多功夫。也知道一家人,一個月的開銷多少,都從哪裡來。
「窮苦」本身是一種教育方式,也是吃苦耐勞的根本。
塞·約翰生說過:「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
聰明的母親,不僅會給孩子錢,還會告訴孩子花錢和賺錢兩件事。
04
我們無法阻擋危機的到來,但是我們可以擁有危機感,也有應對危機的準備。
小說家巴爾扎克說:「世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困難對於天才來說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母親,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就得從小謀劃,讓孩子成為越挫越勇的人,會賺錢的人,懂得變通的人,會謀劃的人,未來可期。
要記住,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不是最後一任老師;陪伴孩子一生的老師,是孩子自己,還有困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