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自古以來就是咱中國老百姓過年最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文化活動,更是一年一度的「年文化盛會」。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是萬歲山宋都大廟會燈會的時間,每年這個時候,位於開封市東京大道上這個叫山而不見山的地方便熱鬧非凡,好像四面八方的人都擁到了這裡。
據說,萬歲山原本是北宋著名的一座皇家園林,也是北宋年間東京汴梁最大最美的園林。宋徽宗曾讚譽萬歲山把各地美景「並包羅列,又兼勝絕」。
現在的萬歲山,也叫大宋武俠城,每年新春都要舉辦廟會燈會,今年已經是第20屆了。無論是一種民俗,還是一種信仰,它傳承的是文化,在開封人心中,過年期間是一定要去趟萬歲山宋都大廟會。
萬歲山宋都大廟會燈會,以獨特的「大宋武俠文化」和濃郁的年味、火爆的人氣已成為中原地區陣容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廟會,被譽為「中原最有特色的廟會」,是河南唯一入選兔年春節全國十大熱門燈會的地方,中央電視台大年初一就報道了開封萬歲山新春廟會的民俗活動與喜慶氣氛,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們來這裡賞民俗、逛廟會、過大年。
我也一樣,記得疫情之前我幾乎每逢過年都要來這裡,體驗一番濃濃的傳統文化。即便是在被疫情束縛困擾著的這三年,我也常常在夢裡想起那歡樂的日子。
時隔三年,我再次來到萬歲山,一種久違的親切感,一份濃郁的思鄉情,一份老百姓獨有的淳樸,一份萬歲山特有的江湖風采。
來巧了,一進萬歲山的大門,就聽到高亢的鑼鼓聲和此起彼伏的叫好聲,身材弱小的我急忙舉起相機招呼著「勞駕!借光!」,歉意地擠進人群,抓拍下了正在高樁上騰空跳躍的威武吉祥的雄獅。
我還沒站穩腳跟,又聽身後響起了歡快的樂曲;極具感染力的高蹺秧歌開場了,踩高蹺的演員們技藝高超,表演生動有趣,引起了人們一陣陣開心的笑聲和掌聲。
瞧那邊更喜慶,大紅的花轎抬起來,高亢的嗩吶吹起來,誰家的新娘坐著轎子裡笑的那麼開心,是紅紅的笑臉映紅了的轎簾,還是紅紅的轎簾擋不住紅紅的笑臉。
這邊擊鼓那邊鑼,這邊喊來那邊和。好戲連台,應接不暇。一打聽,萬歲山宋都大廟會燈會每天竟有近300場的表演,著實令我吃驚不小。
萬歲山大宋武俠城到處洋溢著濃濃的江湖年味。說起江湖,其實人生處處是江湖,多少人曾夢想金戈鐵馬、仗劍天涯;又有多少人夢裡的江湖,人來人往,離離漸漸長相憶,任時光如水,任紅塵萬丈。
邊走邊看,我感覺萬歲山大宋武俠城活脫脫就是一個水泊梁山,漫步熙熙攘攘的市井街道,好像是穿越到了大宋水滸街,王婆茶莊、鄭記肉鋪、獅子樓酒香四溢,各路江湖好漢擦肩而過。
在水滸街里遇見《武松醉打蔣門神》,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眾人齊呼「打得好!」。
武俠文化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大眾文化,特別是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競爭越來越激烈,利益的誘惑也隨處可見,而中華武俠文化倡導的重義輕利、誠實守信、重親情講友愛、助人為樂、知恩圖報、懲惡揚善、義薄雲天等精神更深得民眾之心。
好像突然明白了人們為什麼喜歡來逛萬歲山宋都大廟會了,宋代武俠豪情不僅深藏在世世代代的開封人心裡,也植根於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
孩子們更稀罕大廟會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演。拉洋片,是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小圓孔藏著大世界,一人一箱演繹最早「土電影」;這種「西洋鏡」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
吹糖人,畫糖畫,一錘錘打出的年糕,一絲絲繪成的糖畫,一把把拽出的麥芽糖,這些老作坊手工做出的小吃總帶著獨特的醇香,孩子們格外喜歡。而我卻更愛吃那軟糯香甜的大宋切糕,欲罷不能。
這個小伙子在捏麵人,捏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當我把鏡頭對準他時,他竟有些歉意,因為天氣太冷他穿上了羽絨襖,他說本應該穿古裝的。我安慰他說,身著現代服裝更能體現文化的傳承。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是萬歲山宋都大廟會的燈會時間了。今年大宋武俠城精心打造了50餘組武俠主題燈展,五光十色的彩燈,栩栩如生的造型,燈會不僅規模大、數量多,而且充滿奇妙的武俠情緣,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夜遊開封、體驗宋都風情的好去處。
「萬歲山宋都大廟會燈會」是今年開封「大宋中國年」的重頭戲,頗受老百姓喜歡,特別是今年推出的10家景區一票通,可暢遊大宋武俠城、啟封故園、中國翰園、城牆景區、州橋及汴河遺址等十大景區,為人們提供了「一票游開封」的新途徑,也為外地遊客省去了不少麻煩。
「萬歲山宋都大廟會燈會」一直呈現到正月十六,而且現在還有優惠,原來80元的10家景區一票通,現在只需59.9元,一張票就可以暢遊開封。
久違的年味,久違的燈火;久違的喜慶,久違的抒發!
來萬歲山大廟會的人真多呀,人擠人,人碰人,人挨人,但每個人臉上都綻放著笑容。真是一「會」千年,「廟」不可言!
【三姐姐溫馨貼士】2023河南開封萬歲山宋都大廟會燈會時間: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
【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