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洋:如何把每一寸校園空間都打造成最棒的學習資源?

2023-04-27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史洋:如何把每一寸校園空間都打造成最棒的學習資源?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詩 音樂: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詩

如何把每一寸校園空間

都打造成最棒的學習資源?

作者|史洋

有人將「環境」比作學生學習成長中,在老師和同伴之外的「第三位老師」,足見在教育進入重視個別化培養的時代,校園空間蘊含的巨大育人價值。因此,負責學校空間建設的管理者,必須理解空間布局與學校發展的密切關係。

賦能型空間的打造是創建新生態學校的重要維度之一,在青島恆星高級中學(簡稱「青島恆星」),校園的空間設計由著名建築師史洋完成。近日,史洋接受青島電視台《教育大家談》欄目採訪,以青島恆星為例,闡述了為學校做空間設計時,如何將教育理念融入校園建築。

如何讓校園更美好?——以美學經緯「再織」校園空間

芬蘭:設計強國背後的卓越美育

設計理念:讓學習自然而然發生

我記得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路易斯·康,曾這樣表達對學校的理解:學校開始於一棵樹下,一個不自覺為老師的人與一些不自覺為學生的人,討論著他們對事物的領悟。

路易斯在反覆提及一個詞——不自覺,傳達出一種教育理念:學習不一定要目的性、功利性特彆強,不是填鴨式地把知識告訴學生,或者學生必須用這個公式把題做出來,才是好的學習者。學習應該在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當中,老師自然而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然後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到知識的真諦。

這種學習方式的影響是特別深遠的。所以,在青島恆星學校的設計中,我們就抓住了「自然」這一元素,並不只是物理空間的自然,也是人的狀態。

未來,學校空間的一大特點就是交互性。在青島恆星的校園,大家到處都可以看到超多的室外長廊式座椅等便於停駐、交流的設施,這都是有意為之的。

一所具有啟發性的校園,應該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放鬆、輕鬆。學校想要營造讓人人都願意分享、學習、交流的生態,無論在師生之間還是生生之間,這種氛圍感都特別重要。

如何締造一間完美的教室?——新教育「締造完美教室」的本質要素

教師即設計師——項目式學習連接學習與真實世界

2

餐廳:啟發性、多元性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疫情對學校空間的影響:許多學校都在食堂的餐桌上放了亞克力板做隔檔。學生快速地在這個空間吃完飯,匆匆地回到教室,等待下一個時間節點的任務開啟。

在整個空間利用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狀態是特別講究紀律性、效率以及標準化的流程,這是典型的工業時代的狀態。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學校與工廠的區別在哪?學校與工廠的界限在哪裡?

我們不希望培養流水線式的整齊劃一的學生,我們希望培養更加有創造性、更加多元化的學生,這些理念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

具體的實現途徑是什麼呢?它即要反映到教學內容、老師教授的方式上,同時也要體現在空間設計上面。

所以在這一理念下,以餐廳為例,大家看不到常規的一排排格式化設計,我們做了很多別出心裁的空間布局。

我們設置了類似在小花園當中吃輕食或西餐的角落,在柱子之間做了高腳椅和吧檯式的就餐環境,還有一些常規的長條桌和可以自由組合的吃飯場景。

甚至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桌椅拿掉,就能形成一個比較空曠的空間,可以做一個小型演講。這些使用場景都可以在餐廳的空間當中實現。

新教育實驗的學校文化——為校園立魂

3

圖書館:多功能、內驅力

常規學校的圖書館是以藏書、閱讀、自習的功能為主,這是傳統學校單一化使用的功能。但是在青島恆星的圖書館,空間設計融入了多功能化的使用場景。

比如,在一樓入口處做了一個小咖啡廳,採光充足,可以很悠閒地在裡面會客,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書。

咖啡廳的旁邊有一個策展區域,是一個靈活的大空間,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可以將繪畫、書法、攝影等作品在這裡進行展覽,還可以邀請其它的同學做展示的設計。

在展覽的這一個月時間裡,學校可以把這個空間交給這位同學或者這個設計小組進行主體化的展覽展示,可以通過類似的項目式活動,將學生的策劃,包括開幕式的演講等所有的部分融合在這個策展區里。

學校能夠提供充足的空間資源,讓孩子在中學時代就能擁有很好的平台和機會,來策劃組織類似的任務活動,學生會得到全方位的能力訓練和素養提升。圖書館被賦予了更多的育人價值。

當然,這些是體現圖書館多功能性的設計理念,除此之外,我認為圖書館常規的閱讀空間設置也應該融入更有深度和前瞻性的育人理念。因此,我們考慮的是如何通過閱讀空間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習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快樂的事。

我們的學校完全可以在設計時多衡量一下,設計的初衷是方便整齊劃一的管理,還是方便學習者的資源獲取和使用,要多考慮怎麼優化學生在圖書館閱讀的體驗感和自由度。

真正的校園文化是什麼?——文化無法被刻意創造

林忠玲:他把學校建在圖書館中

青島恆星的圖書館創造了一些特別自由靈活的類似於在自家客廳里的閱讀空間。比如,一些木地板的平台,上面有一些懶人沙發,學生可以很慵懶地在沙發上進行閱讀,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在一種特別放鬆的狀態,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下,獲取知識。而不是一種非常端莊地坐在課桌前不斷閱讀的狀態。

我們認為自然閱讀的狀態才能緊密地跟社會的需求以及社會所推崇的理念緊密結合起來,不至於把學生培養得特別機械化,最終走到社會上會體會到非常強的落差和不適應感。

專訪|曹文軒:這個世界上,最巍峨的宮殿是圖書館——閱讀,是實現民族願景的必由之路

朱雪晴:把每一間教室都建成圖書館

4

教室:面向全選課走班的空間

選課走班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個性需求,是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

在學校設置之初,校長王傑峰就跟我提到青島恆星在課程體系上跟當地很多學校的不同之處。

山東省採取3+3的新高考錄取方式,所以一些傳統學校的應對方式是給出幾個固定的選課套餐供學生選擇。但是王傑峰校長更希望青島恆星能充分滿足孩子們的學習需求,做全選課走班。

這樣,學校就不再像傳統的樣子,教室在這邊,實驗室在另一邊,學生還需要走來走去。我們將實驗室、教室、圖書等整合在了一個組團裡面,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走到不同課程的組團,特別像大學裡的工作室式的環境。

全課程走班對教室的空間設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學科教室的規划上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學校的二層空間中根據課程需求,設置了豐富多樣的功能教室,服裝設計教室、舞蹈教室,藝術教室如油畫、版畫,還有機器人教室、工程教室等。

我們把這一層做成了特別開放的教室景觀面,到處都是落地的透明玻璃。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學校整體內部學習場景會映射到空間的外部,變成校園景觀的一部分,而不是大家關起門來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學生們上課的狀態會展示給外面的學生,儘管這些學生沒有參與到學習中來,但也可以看到裡面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空間內外形成強交互關係和文化氛圍。

當然,有些教室比如實驗室,有一些重型的儀器、特殊設施或者需要遮光的試驗品,空間設置了實牆,根據每個空間功能和需求的不同來做特色設置。

李亞敏:如何締造完美的教室環境文化?

教室文化構建的內涵、價值和路徑

5

運動空間:打破第三個尺度、自由開合

學生在校園裡的活動往往被三個尺度框住,分別是課桌、教室、大操場。提到運動空間,大家想到的往往還是大操場、籃球場、足球場等,是一些做大型體育運動的場所。

但是,為什麼不能打破這第三個尺度呢?我們有陽台、走廊、小跑道、大跑道,有樹下的小花園的空間,有庭院裡的小長凳的空間,增加不同空間跟學生身體產生結合的可能性。

所以,即便是課間很短的時間內,學生也可以在小中庭里、走廊里、大台階上做一些遊戲或運動。在很短的時間內跑上一圈會消耗多少卡路里,我們都把這些數值和符號寫到地面上作為提示。

一個自由開合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學習、自由運動,讓學習時時發生,讓運動也時時發生。

來源|問對教育、守望新教育。

轉變,從「閱讀空間」開始!——打造新型校園,探索教育轉型

請多給老師一些信任和空間——教師是一個需要創造力和熱情的職業

童年需要自由玩耍的空間和經歷——玩耍為什麼會使孩子更優秀呢?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生命敘事集錦|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向上成長,向新而行,向世界開一朵屬於自己的花

營造書香校園|美文案例集錦——閱讀改變人生,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教師生命成長與專業發展美文案例合集——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特別推薦:新課標、新課改、新教法學習資料合集——仰望星空,守望田野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