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媛蔡天鳳,慘遭前夫一家謀殺,屍體被切割、烹煮、丟棄。
目前警方通報的兇手的犯罪動機:蔡和前夫離婚時,曾承諾會照顧前夫一家的生活,再婚後,她斥巨資買樓,供前夫一家和自己的兩名子女居住,為了避稅,她將房子寫在公公名下,當然也簽了協議,講明如果房子有朝一日出售,所得歸蔡天鳳所有。
近期,該房產增值,蔡天鳳有意出售該房產(蔡表明會另購房屋安置前夫一家),此舉引起前夫一家的強烈反應,前公公更是揚言:「你賣樓,我殺了你!」期間有人來看房子,讓前夫一家頗為緊張,遂動了殺機。
細細琢磨,此案還有很多蹊蹺之處。在案情真正水落石出之前,我不打算對此案發表什麼評論。
只是案發後,很多人對蔡天鳳的悲慘結局感到痛惜和憤懣,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人不能太善良!
做人不能太善良?對此觀點,恕我不能苟同。
生而為人,當然應該善良,到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善良都是美德,只是從善也需要理性和智慧,愚善的結果,得不到皆大歡喜,有時候甚至是悲劇。
善良的行為當中,最普遍的大概就是「助人」—— 除了愛以外,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詞,是「幫助」。
作為施助者,怎麼能讓雙方都感覺舒服、快樂、輕鬆,這確實是一門深奧而微妙的學問。
尊重被助者。
施助者和被助者,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你是施助者你就有了對受助者頤指氣使、吆五喝六的權利。
誰沒有自尊心呢?受助者因為自身境遇,他們的自尊心很可能更為敏感而強烈。如果你不懂得尊重,最後收穫的可能不是感激,而是仇恨。
施助,但不求回報。
幫助了別人,就覺得別人欠你,想要得到回報。如果別人沒有回報,你就感到失望,覺得對方「不懂感恩」,是個「白眼狼」。
那你施助的行為,並不是給受助者帶來溫暖、踏實的感受,而是壓力,而你因為對方沒有回報你,而耿耿於懷,這一來,本來是很美好的事情,搞得大家都不開心不舒服,已經變味兒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不許諾。
很多施助者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喜歡許諾——
「你好好讀書,我會供你上大學,如果你有本事,我可以資助你出國留學。」
「你別擔心,等你結婚的時候,我幫你承擔結婚費用。」
「你安心養病,後續的所有費用我全包!」
……
你的初心是好的,但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中,你的想法也許有變,你的經濟能力也許有變,你的個人境遇也許有變,你給對方許諾,對方就會當真,到時候你又不能或不願兌現諾言,對方有可能會很失望甚至憤恨。
施助者要注意:不給對方壓力,也不要給自己壓力,就讓一切都順其自然。
什麼樣的人,不可助?
貪婪的人。
懶惰的人。
心術不正的人。
分不清情分和本分區別的人。
……
人性微妙而複雜,即使出發點是善意,但因為你處理得不周不當,也有可能觸發了「惡」的開關。
這種事情真的太多了。
行善,不是簡單的事情,它更需要智慧。只有有智慧的善良,才會結出善果。
卡瑪婚戀諮詢(收費)預約郵箱:kama21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