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le Diffusion
文章一:
加工食品、漏腸症和腎病
一項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顯示了加工食品是如何增加患腎病和糖尿病的風險的,但是抗性澱粉可以有所幫助。
食物雷區
討論食物與健康的關係就像走過一片雷區。我們都有自己獨特的烹飪習慣、偏見和對飲食的個人看法。我們的飲食模式是個性化的,我們總是奇怪地想保護自己的飲食方式。同時,書籍/有影響力的人會通過定製昂貴的混合物或飲食向你承諾永生。然而,營養科學往往需要細緻入微的解釋,但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不重視細節的時代。
我們也生活在超級加工食品的時代,大部分食物都以某種方式加工,甚至是你在超市買的蘋果,但食物加工有不同的類型,或者更好的說法:加工程度。初級加工就像熏魚或剝堅果。二次加工包括烤麵包之類的東西,三次加工給了我們微波餐。超加工食品更進了一步,它們儘可能方便可口地特製食品。超加工食品的健康後果是許多研究的主題,它們似乎並不都是積極的,高度加工食品消費的增加一直與不良健康結果有關。
美拉德小鼠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食品烘烤過程中產生的高級糖基化終止產物與小鼠和大鼠腸道屏障通透性和微血管疾病之間存在潛在的機制聯繫。
美拉德反應在胺基酸和糖之間發生化學反應時,賦予了食物特有的外殼或風味,如烤焦的肉、煎餃、餅乾、曲奇以及烤棉花糖。食品工業通過向食品中添加這種反應的產物或增強該反應來利用這一事實,以製造出受歡迎的風味和香味。這需要加熱,因此可以通過熱加工來實現,如烘烤餅乾或炸薯條。一個有趣的小插曲,許多烤箱至少達到大約180攝氏度,因為這是大多數食物進行美拉德反應所需的溫度。
但美拉德反應產生高級糖基化終產物(AGEs),這些糖分子結合的蛋白質往往是壞消息,它們與衰老、糖尿病、炎症、阿爾茨海默病、腎病和心血管疾病有關。大多數AGEs逃脫了消化,最終進入結腸。但是這意味著什麼,或者這些AGEs做了什麼,尚不完全清楚。
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對兩組小鼠/大鼠進行了研究:一組採用正常飲食,另一組採用熱處理的高年齡飲食(飲食內容相同,只是烘烤了一段時間)。
腸道通透性和抗性澱粉
高年齡飲食與慢性腎臟疾病和炎症有關,24周後的發現簡要如下:注射氯化alagebrium可使狀況有所改善,這表明年齡或可能是一個因果因素;炎症分子C5a似乎在年齡誘導的腎臟問題中發揮重要作用;高年齡飲食增加了腸道的通透性,導致炎症的發生;熱處理飲食改變了腸道微生物的組成,以及某些胺基酸的代謝途徑;糖尿病小鼠對腎臟的危害更大;而高纖維、高抗性澱粉飲食可積極影響腸道通透性,改善腎功能,甚至在糖尿病小鼠中也可行。
總體而言:
我們提供的證據表明,長期食用加工食品會導致腸道屏障通透性受損和補體途徑的激活,給齧齒動物帶來微血管疾病的風險。腸道靶向性飲食干預可以限制現代加工飲食的負面影響,為更好地配製食物以限制健康後果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
警告時間:
這項研究聚焦於年齡,但是由於不同的年齡,我們不清楚應該把哪些作為主要責任。也有可能是所有年齡都有影響。由於食物成分是出現在一起的,所以也可能是幾個年齡之間的相互作用。目前,還不清楚是哪種機制導致腸道通透性的破壞。齧齒動物並不是人類,所以也許存在差異。我們知道年齡會影響人類的健康,但是我們還不清楚這種機制是否和小鼠/大鼠完全相同。建議慢慢來,對老齡的小鼠/大鼠持續喂食老齡飲食,以確保良好的健康影響。不要只吃餅乾和煮過頭的烤焦肉,加入抗性澱粉也有幫助,還有水果,蔬菜等也可能有保護作用,比如你吃的是烤牛排,冷卻的烤土豆可能有助於緩解年齡效應。每個人對不同的食物成分有不同的反應,還不清楚人之間是否存在年齡敏感性差異。因此,請謹慎行事。
文章二:
更多證據表明超加工食品和過早死亡有關
一項新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消費與過早死亡有關聯。超加工食品是由食品製成的工業配方,很少或沒有全食品,常常添加色素、香料、乳化劑和其他添加劑。
過度加工的食品會損害我們的健康,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巴西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了另一種危險:超加工食品消費似乎與各種原因導致的可預防的過早死亡大幅增加有關。
定義超加工食品
我有時會幻想在加工食品的過道盡頭放上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遠離此處」。最近,人們開始提到超加工食品這個新名詞,它們與健康風險有關。
那麼,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有什麼區別呢?加工食品只是改變了原有的形式。國際食品信息委員會將加工定義為「食物在準備食用之前發生的任何有意的變化」,例如巴氏殺菌、加熱、罐裝或乾燥食品。有些人甚至認為冷藏食品也屬於加工食品。
大多數食物都有某種程度的加工,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不健康了,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分類方案,將食物分為未加工、低加工、中等加工和高加工四類。
根據NOVA食品分類系統分為四組。
第1組:最低限度加工和未加工食品,如蔬菜、水果、穀物、豆類和堅果,可能經過烘烤、煮沸或巴氏殺菌等加工,以延長保質期或使其可安全食用。
第2組:直接從第1組食品或自然中獲得的加工烹飪配料,如橄欖油、楓糖漿和鹽,主要用於準備和烹飪第1組食物。
第3組:加工食品,如新鮮麵包、糖漿水果和奶酪,通過添加鹽、糖或第2組至第1組食品中的其他物質等成分製成。
第4組:超加工食品,很少含有第1組食物或成分,通常含有大量的糖、精製穀物、脂肪、防腐劑和鹽。這些食品本應是方便、美味和低成本的。
讓我們更仔細地看看新星第四組,超加工食品。從下面的例子中你可以看到,這一組食物通常含有你我在家做飯時不會用到的物質
超加工食品的例子
超加工食品包括著色劑、調味劑、變性澱粉、水解蛋白、氫化油、人工甜味劑和填充劑,如果不包括我最討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就太失職了。雖然個人可能會有異議,但將食品歸類為高度加工食品似乎是合理的,比如含糖飲料,如碳酸軟飲料、能量飲料、果汁飲料和含糖咖啡飲料。
重組肉製品(如熱狗和魚條)、冷凍披薩和電視餐屬於超加工食品,甜餅乾、薯片等包裝小吃也是如此,糖果也屬於此類。其他有問題的食物包括加糖早餐麥片、烘焙混合物、包裝小圓麵包、麵包、冰淇淋、加糖酸奶、可可混合物、速溶湯、盒裝麵食製品。人造黃油和超加工塗抹食品比如甜奶油奶酪是NOVA第4組食品。這些食物熱量、鹽、脂肪和添加糖更高,含有增味劑和增稠劑等添加劑。
超加工食品與過早死亡
科學家設計了一項研究,評估食用超加工食品對巴西30至69歲人群過早死亡的影響,估計約57000人因此而死亡。這是首個估計超加工食品消費如何影響壽命的研究,研究人員依賴之前的分析,比較了食用大量加工食品的人和食用相對少量加工食品的人的死亡風險。世衛組織認為,30至69歲的人死於非傳染性疾病為時過早。
研究表明,如果巴西人每日超加工食品熱量占比不超過23%,每年可以減少約2萬人過早死亡,儘管大多數巴西人低於這一門檻,但仍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從超加工食品中獲取的熱量高達每日熱量的一半。美國人平均每日超加工食品熱量占比高達57%,研究主要作者表示,心臟病可能是導致這些過早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糖尿病、癌症、肥胖症和慢性腎病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消費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認知能力下降等負面健康結果有關。此外,這也不是首次發現過度加工食品消費與更高的總體死亡風險之間存在聯繫的研究,義大利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了這一點。
完全避免超加工食品?
最近的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文獻將超加工食品消費與慢性病和過早死亡聯繫起來。研究人員提醒我們,應該儘量以最少加工的新鮮食物為主,避免攝入過多的超加工食品。
我們是否需要抑制超加工食品的消費?營養教育可能是一個組成部分,就像改善在所謂的食物沙漠中獲得健康食物一樣。不過,我們也可以嘗試適度食用這些食物,並努力增加食用完整的、最少加工的食物,比如葡萄、蘋果和堅果,以及偶爾享用甜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