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謝大叔,半年前就查出有高脂血症和動脈斑塊的問題,後來除了吃藥,他也開始嘗試各種「軟化血管」的方法。
某次和鄰居聊天,鄰居得知他的情況後,提醒他:「高血脂嘛,不就是吃的太多了,想要改善,當然就要少吃點,特別是晚餐,最好別吃。」
謝大叔覺得靠譜,從那天開始就沒吃過晚飯。
半年後,謝大叔回醫院複查。結果血管硬化問題絲毫未改善,血脂甚至還上升了,同時還查出了胃潰瘍!
謝大叔十分疑惑:都已經少吃了一餐,為什麼血脂不降反升?
一、不吃晚飯真能清除斑塊、軟化血管嗎?
如今,有不少人宣揚節食或者不吃晚餐可以降低血脂,還能夠軟化血管,減少血管硬化的風險,是在養護心臟。
然而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如果晚餐包含大量內臟或油炸等高膽固醇食物,減少該類食物攝入,的確可降低血脂。但晚餐並不是導致血脂升高和動脈硬化的唯一罪魁禍首,對於孕婦、老年人、成長期的青少年來講,不吃晚餐很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消化道疾病等問題出現。
而且,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表示,動脈硬化並不能逆轉,只能延緩。每個人都可能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只不過年紀越大後,硬化情況越明顯而已。建議用科學的方法去維護和保養血管,最終目的仍然是延緩動脈硬化的進程。
張海澄提醒,關於網絡上的「軟化血管」的傳言,大家也要注意分辨。
比如喝醋、喝紅酒、吃深海魚、吃黑木耳等等,這些行為並不能軟化血管。想要血管健康,我們要做的就是科學飲食,科學運動,控制三高並改正不良習慣。
二、協和研究:不吃晚飯或可改善血糖,減體重
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刊登了來自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楊華瑜、毛一雷教授的研究,研究表明:16:8輕斷食的進食時間控制在6:00-15:00(早段進食)比11:00-20:00(中段進食)效果要好得多,換句話說,不吃晚飯才是輕斷食的重點!
試驗研究選擇了性別、年齡、BMI和體重相匹配的90位健康參與者,並按照1:1:1的比例隨機分成三組:限制在6:00-15:00進食的早段進食組,限制在11:00-20:00進食的中段進食組,以及不限制進食時間的隨意進食組。
在為期5周的試驗中,最終有82名志願者堅持下來,而試驗結果是:在不限熱量僅限制進食時間的情況下,早段和中段進食的日常攝入熱量會比隨意進食組低。另外,早段組空腹血糖以及胰島素抵抗的效果更明顯。還有減肥方面,早段組體重下降更多,而中段組和隨意組的體重則變化不大。
因此,研究人員的結論是進食時間宜早不宜晚,6:00-15:00(早段進食)比11:00-20:00(中段進食)效果要好得多,特別是在降低空腹血糖、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和減重、抗炎等方面更有益處。換句話來說,過午不食是過15:00不食,方能最大限度發揮輕斷食的作用。
對於此項研究,也有不少學者提出了反對意見。專家指出,研究中參與人數過少,僅90人是無法代表更廣泛的人群。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丁大法表示:過午不食其實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比如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異常,更應該規律進食,還有像腫瘤患者和消化道潰瘍患者,過午不食也是不合適的。特殊病患以及特殊時段工作人群,更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進食時間。
三、建議做好4件事,讓血管老得慢一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老年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阮磊介紹:血管能將血壓和氧氣、營養運輸到各個器官部位。而一旦血管不健康了,將直接與腦卒中、心梗、動脈瘤以及血栓等疾病的發生相關。
年齡增長後血管也會逐步老化,情緒壓力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更會加速血管衰老,特別是45歲後,尤其要關注血管健康。
北京天壇醫院腦血管病中心三病區主任張東表示:硬化的血管並不能再度軟化,所能做的,就是按時服藥和改善生活習慣來延緩血管進一步硬化。
做好以下四點,讓血管老得慢一些:
堅持運動:杜絕久坐不動,平日應當堅持運動,包括運動時長、強度和頻率都達標,但注意運動要量力而行。
糾正不良習慣:比如要杜絕煙酒,少熬夜等,這些行為都會損傷血管,甚至成為誘發猝死的危險因素。
減肥:肥胖不僅不好看,甚至還會引發高血壓高血脂等健康問題,嚴重的甚至還會影響心、肝、腎、腦的健康。
控制四高:有基礎病的患者要遵醫囑服藥治療,將指標控制住。沒有代謝問題的人群,也要積極預防。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血管會逐步出現老化堵塞的情況,建議用科學方式延緩它進一步硬化,比如積極運動,科學飲食,糾正不良習慣等。
參考資料:
[1]《血管多強,生命就多長!做好這8件事,讓血管老的慢一點!》.科普中國.2023-05-30
[2]《「過午不食」實錘了!協和醫院最新研究:每天8小時進食,別吃晚飯!》.梅斯醫學.2022-03-20
[3]《這些軟化血管的偏方,騙了很多人!》.健康時報.2022-02-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