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釀酒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無論是從歷史文獻中,還是從影視作品中,我們都看到過自釀酒的記載。
過去官家有自己的釀酒坊,民間也有數量眾多的燒酒坊,即使規模相對小的酒館也會自己釀酒售賣,所釀出的白酒深受那時候人們的青睞。
在新中國成立後,所有的個人釀酒坊都被合併成了國有酒廠,但是民間尤其是在農村鄉下,仍然還有許多個人自己家的釀酒小作坊。除了自家飲用外,大多還會拿到集市上售賣,品質不錯,最主要價格還非常實惠。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這種類型的自釀酒就開始不能喝了,很多酒友也表示不理解,都聲稱自己喝了幾十年了,為何突然就不讓喝了呢?為何以前的自釀酒可以喝?為此,行家表示:是這3點原因導致的!
原因1:不良商家
過去,我國沒有酒精酒這種工藝,那時所有自釀酒都是用糧食發酵蒸餾釀造的,因為價格實惠,所以利潤非常低。但是自從90年代白酒工藝出現了用食品添加劑勾兌的酒精酒後,自釀酒的市場也被攪亂了,一些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不良商家開始用酒精酒冒充糧食酒,所以口碑也大幅下降,如今一提起自釀酒就讓人感覺品質沒有保障。
原因2:觸碰了資本的蛋糕
這個原因非常關鍵,也是導致自釀酒走向沒落的最主要原因。現如今,白酒每年有6000億的市場份額,因為其中的利潤是非常大的,一些名酒動輒就是幾千元的售價,這吸引了資本注入其中,誰也不想這塊蛋糕被自釀酒分割。這個時候,資本慣用的伎倆就是收購,當無法收購時那就毀掉,於是有針對性的各種規定就由然而出。
我國相關部門早就規定禁止個人自己釀酒和銷售,因為這樣不具備生產經營許可證,所以自釀酒根本到不了正規的渠道銷售。
這個現象就好比過去農村養豬一樣,自己家的豬可以屠宰,也可以賣給別人,但是如今自己家的不僅不能屠宰,更不能銷售。
原因3:安全問題
自釀酒確實存在安全問題,過去就有,只不過那時信息閉塞,出了問題大家也不知道。和正規酒廠相比,個人自釀酒不僅設備不健全,工藝更是落後,同時釀酒的環境衛生也往往不達標。
其實很多人青睞自釀酒,主要就是因為它價格便宜,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很多人收入低,平時飲酒只能選擇便宜的白酒。
其實,現在很多酒廠都有廉價的白酒,比如二鍋頭系列,老白乾系列,有些還是純糧食釀造的,價格上也不比酒精酒貴多少,就像下面這2款白酒就是很好的例子。
1、國康1935
此酒是我國醬酒誕生之地茅台鎮的特產,因為品質是茅台一樣的優級,在貴州備受酒友青睞,其價格更是廉價,而且還帶有茅台的風骨,所以也被評為「小飛天」,有些人甚至把它稱為是茅台平替。
此酒傳承了茅台12978坤沙技術,一年歷經的幾百種釀酒流程都是與飛天茅台一脈相承,原料也是相同紅高粱,品種也是本地特產的紅英子,加上一樣的五年窖齡,才會有著相似的茅香。
入口時,口感醇厚協調,老酒的窖香特別迷人,純正的窖香讓人為之陶醉,同時回味還有四溢的糧食香,滴滴香濃,滿口留香。
2、寧城老窖
在我國內蒙也有一款好喝又廉價的醬酒,它就是寧城老窖。
當年它也有「小茅台」的美名,也曾是內蒙數一數二的名酒。查看寧城老窖的歷史不難發現,此酒因為到茅台鎮學習醬酒工藝而走紅,後來又憑藉優質的品質榮獲了多個獎項,但是由於後期發展不順,二十年前就被其它白酒品牌收購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品牌名氣沒有過去有名,價格也一直比較穩定,但是品質還是當年那個好喝的寧城老窖味道,所以很多當地人依舊愛喝這款醬酒。
文章的最後,你覺得是何原因導致自釀酒沒有了市場空間呢?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