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齡長就是忠誠?忠誠度的要求不是無底線的索取

2023-03-28   青湖已

原標題:司齡長就是忠誠?忠誠度的要求不是無底線的索取

最近幾天,在瀏覽某媒體雜誌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司齡大PK,阿里人比騰訊忠誠,頭條員工新的發亮」。該消息列舉了以下數據:

1.聯通、移動和電信,員工平均在職時間(司齡)4年以上

2.中興、華為員工平均在職時間4年以上

3.阿里員工平均司齡2.47年,騰訊2.28年,百度2.29年

4.京東員工平均司齡1.86年,今日頭條員工平均司齡1.04年

據此,他們得出結論:員工平均司齡短的公司,有跳槽的風氣,司齡短的員工忠誠度不夠。我沒有深究這則數據的取樣時間,但是對於將員工的在職時間與忠誠度直接掛鉤這樣的邏輯比較感興趣。

司齡長就是忠誠?忠誠度的要求不是無底線的索取

在職場上,員工忠誠度是企業很重視的一個問題,對於員工來說則是很敏感的一個話題。企業之所以重視,是認為員工的忠誠度與業績效率有關、與經營風險有關、與人工成本有關;員工之所以敏感,是認為自己對於所謂的「忠誠」天天接觸,但始終沒有找到真正的理由。

一般來說,企業或管理者會這樣理解員工的忠誠:

1.任職時間

不管企業怎樣,不管多大問題或者困難,堅持的時間越長,對於公司越忠誠。這話聽上去不大好聽,但就像某媒體的鮮明觀點一樣,將員工的在職時間與忠誠度掛鉤基本上是企業界的共識。

2.忠誠就是無私

在相當數量的企業或者管理者眼中,如果一個員工足夠忠誠,一定是寧願放棄或者犧牲自己的私人利益來成全公司利益的。他們認為,一個員工在關鍵時候顧及個人私利是不忠誠的,在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的矛盾中必須放棄個人利益,這才叫忠誠。

3.無條件服從

面對公司或者管理者的要求、安排與規定,必須「一切行動聽指揮」,要「沒有任何藉口」。他們反感喜歡頂嘴的員工,討厭敢於提出問題或異議的人。那些像木偶一樣的員工反而被認為是忠誠的。

其實,企業或管理者的這些邏輯違背了管理的客觀事實與基本原則。極容易成就混日子、搞形式、做樣子和裝傻充愣類型的員工。表面上好好好是是是,實際上出工不出力。工作效率上不去,運營成本下不來。表面「忠誠度」的要求其實是給企業自己挖坑。

一個員工忠誠與否,怎能與時間輕易掛鉤,難道乾得時間短就是不忠誠?市場和契約體制下,難道讓員工放棄自己的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的員工要麼腦子不夠用,要麼心術有問題,對於任何問題都沒有異議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打工族憑藉自己的勞動投入換取收入,如果不計較自己的利益,飯都沒得吃,忠誠有何用?企業活力和效率的來源是創新、是打破陳規陋習,沒有員工的異議與個性,豈不是死水一潭?

司齡長就是忠誠?忠誠度的要求不是無底線的索取

我個人不贊成企業的「忠誠度」管理,這樣的管理沒有任何意義。如果真的存在「忠誠」,那也一定是企業與員工良好互動的結果,是企業各方面舉措深得人心的結果。人心向背,得道多助,當贏得了員工的信任,自然就擁有了忠誠;背道而馳,即便聲嘶力竭也沒有什麼用處。

如果非要談論員工忠誠,我認為只要符合以下三點,就是忠誠。

1.講信用

人無信不立,信用或者誠信是一個員工基本品質的表現。在員工面試、入職、簽約、工作、離職一系列過程中,能夠做到誠實守信,按照約定說到做到,沒有違背契約,沒有侵犯企業的利益,就是一種良好信用的表現。

講誠信的員工,行事磊落、有始有終,說到做到。這就是忠誠的表現。

2.盡職責

職責不僅是工作效率和目標的要求,更是一個人基本職業素養的表現。一個有職業素養的員工,不管情緒怎樣,不管觀點如何,不管與管理者或者企業有多大的矛盾和分歧,都不會放棄或者疏忽自己職責的履行。

在任何情況下,只要還在崗就認真對待工作,對自己的職責不推脫、不懈怠,敢於承擔、勇於擔當,這樣的員工是忠誠的。

3.有原則

品性良好的員工都講究原則,知道自己利益與行為的邊界在哪裡。一方面,不會因為自己的職位、資源或者社會關係,就私自侵犯公司的利益或者為其他人謀私利;另一方面,堅守自己的底線,時時處處維護公司的聲譽、正當利益(不是非正當利益)和制度規則。

做事有原則,進退有尺寸,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說什麼,知道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應該說「是」,在什麼情況下應該說「不」。這樣的員工,不一定聽話,不一定唯命是從,但絕對是忠誠的。

事實上,那些唯唯諾諾、俯首帖耳的「忠誠者」往往是公司利益的背叛者;那些討領導歡心的甜言蜜語,往往是「失荊州」的毒藥;那些沒有原則的忍讓和逆來順受往往是對歪門邪道的縱容;那些「好好先生」或者「好好小姐」往往是公司崩潰的蛀蟲!

司齡長就是忠誠?忠誠度的要求不是無底線的索取

沒有誰註定要對公司忠誠,也沒有誰無緣無故對公司忠誠。作為有利益需求、職業需求和自我思維個性的員工,要想忠誠,首先是自我目標達成的滿足、是個人價值理念的融合、是能力發展平台的提供。企業不注重包容性文化、激活性體制和創造性團隊的打造,不注重人力資本的足量投入,僅僅站在少花錢多辦事或者盲目苛求員工「效忠」的立場上進行「忠誠度」宣傳和管理,無異於對空吟唱、無異於無的放矢。

假如誰乾得時間長誰就對公司忠誠,那麼,那些在崗位上一呆就是幾十年的國企員工就不會有那麼多牢騷和不滿;假如大家都以無條件滿足公司需求為忠誠的尺度,所有勞動法規和合同契約將成為擺設。職場上沒有絕對的忠誠,對於員工來說能夠盡職盡責就是忠誠,對於單位來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要自己的員工忠誠,請先忠誠於自己的員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