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碼通行」小程序上線,乘車碼互聯互通到底是不是偽命題?

2019-10-15     移動支付網

移動支付網 記者 佘雲峰訊:近期,一款名為「一碼通行」的微信小程序悄然上線,信息顯示其由「中交金碼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乘車碼功能涵蓋包括商丘、慶陽、張掖、武威、白銀、酒泉、金昌、隴南在內的8個城市。




「中交金碼」何許人也?

在深入了解「一碼通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它的運營主體「中交金碼」。

該服務號給出的官方介紹顯示,中交金碼科技有限公司立足於公共運輸行業,按照交通運輸部有關交通信息化建設要求,面向全國公共運輸運營企業提供安全、穩定、高效的網際網路技術支持與服務。



天眼查信息顯示,中交金碼的兩大股東分別是嘉興中交瀚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漢小碼聯城科技有限公司。




嘉興中交瀚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顯然是占有7成股份的北京中交金卡科技有限公司,而小碼聯城的投資比例中,螞蟻金服的全資創投子公司上海雲鑫則占了26.4%的股權。



而中交金卡作為交通運輸部指定的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工作支撐單位,在此前還獲得了螞蟻金服10%的直接入股。去年5月,中交金卡引進了新一輪的戰略投資,除了螞蟻金服之外,交通部為了推行全國交通一卡通的市場化運作,顯然加快了腳步。

因此,中交金卡推行「卡」的互聯互通,而中交金碼背靠著交通部和螞蟻金服,有政策也有市場,要做的事情其實也很簡單,即推行「碼」的互聯互通。

支付寶向「碼」,微信有「卡」

二維碼進入公共運輸領域之後,迎來了巨頭紛爭的時代。無論是支付寶、微信,還是銀聯、京東、美團都將自身的支付和場景優勢拓展到了公共運輸領域。

今年8月,微信支付發布的《2019「智慧36行」行業發展報告》稱,乘車碼已支持地鐵、公交、BRT、索道等多個場景,覆蓋全國超過120座城市。微信支付出行場景已經全面覆蓋多個場景,全國431個城市已經搭上智慧出行快車。

而在第三屆智慧引領綠色出行峰會上,螞蟻金服則表示從公交、地鐵到共享單車,全國已經有超過400家公共出行機構藉助支付寶的雙離線移動支付技術,為超過4億用戶提供綠色出行服務。

巨頭紛爭帶來的結果就是多個運營方、多個渠道、多個平台,再加上國內公共運輸市場原本就是一個複雜的環境,各個城市一卡通之間擁有不同的運營主體,這直接導致了二維碼乘車的互聯互通問題。

此次,中交金碼推出的「一碼通行」微信小程序支持8個城市,意味著用戶只需開通其中一個城市的「乘車碼」即可在所有8個城市實現刷碼乘車。

實際上,2018年5月,符合交通部交通一卡通二維碼標準的「武威電子公交卡」便已經在支付寶上線,是支付寶客戶端上線的首張帶有「交通聯合」標識的電子公交卡,同時這也是首個符合交通部交通一卡通二維碼標準的乘車碼。



同年6月,上海公交上線騰訊乘車碼,11月再支持支付寶刷碼乘車。而據移動支付網了解,上海上線的「騰訊乘車碼」是全國大中城市中首個符合交通部二維碼支付標準規範的交通二維碼支付應用。但此次「一碼通行」的支持名單中,並沒有「上海」在列,其中的問題不得而知。

在支付寶的電子公交卡支持列表里,商丘、張掖、武威、白銀、酒泉都在其中,且大部分有「交通聯合」標誌。因此,大致上吻合中交金碼「一碼通行」的支持範圍,但是這些卡片是否能實現異地刷碼小編沒有實地體驗目前也不得而知。



不同於支付寶,微信的乘車碼在互聯互通上則另闢蹊徑。今年2月,騰訊「乘車卡」開啟內測,目前該功能已經正式上線,對於擁有NFC功能的手機,只需開通該功能便能實現在全國200多個互聯互通城市刷卡乘車。而這項功能是基於HCE的卡模擬,相當於一張互聯互通的「虛擬卡」。



對於交通部的互聯互通,支付寶和微信顯然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支付寶在資本方面捷足先登,因此對於二維碼互聯互通有著相對優勢。微信則另闢蹊徑,採用了NFC的方式切入到卡的互聯互通領域,當然微信還有先天的社交優勢,這也是「一碼通行」上線微信小程序的原因。

乘車碼互聯互通到底是不是偽命題

一卡通時代,互聯互通的意義在於能夠實現一張卡通刷各個互聯互通城市。而二維碼交通支付而言,是否需要一個碼通刷全國呢?本身就「輕量級」的乘車碼其互聯互通到底是不是偽命題?實際上移動支付網早在去年的文章(二維碼時代下的互聯互通,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中便闡釋了相關的觀點。

「一碼通行」的出現已經實現了互聯互通的功能,理論而言,商丘、慶陽、張掖、武威、白銀、酒泉、金昌、隴南在內的8個城市乘車碼能夠「一碼通行」,這也是二維碼交通支付領域第一個不通過「轉碼」真正實現一個碼通刷多個城市的案例。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儘管目前只支持8個城市,但是在交通部的測試名單上已經有上百個城市的體量,進一步擴大範圍只是時間問題。

而在此之前二維碼的互聯互通主要是通過「轉碼」的方式實現的。去年9月,深圳、青島、寧波、舟山、嘉興、珠海六個城市發起成立了「城市通共享聯盟」,其通過城市公共服務APP實現資源互通共享,從而實現不同APP的異地刷碼服務。

去年12月,為了解決地鐵二維碼的異地互刷問題,在支付寶的技術助力下,長三角地區的滬杭甬率先在全國正式啟動地鐵刷碼互聯互通,隨著溫州、合肥、南京、蘇州、廈門、青島等城市地鐵的加入,目前互聯互通的地鐵城市已經達到了10個。

今年3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推出了「城軌易行」平台,同樣也是通過轉碼的形式,賦予各地鐵APP異地漫遊的能力,但推行至今聲勢式微。

「轉碼」與否的區別在於,真正的「一碼通行」可以實現任何一個城市的二維碼互刷,不用下載多個APP、也不用根據地區調出相應的乘車碼,而「轉碼」的過程意味著還需要多一個步驟的開通與調換。對於「輕量級」的二維碼而言,兩種互聯互通其實都有其優勢和意義。

今年2月底,交通部發布了《交通一卡通二維碼支付技術規範》,規定了交通一卡通二維碼支付的應用場景、支付體系框架和流程、二維碼數據結構、信息接口、安全要求、受理終端要求以及客戶端軟體要求。這為「一碼通行」的實現打下了基礎。

「一碼通行」的意義顯然是真正的互聯互通,順應一卡通的腳步,二維碼的互聯互通必然也是趨勢,對於用戶的體驗也更加友好;但是不同於卡的互聯互通「一碼通行」無法涵蓋到地鐵領域,在二維碼進入交通支付之後,地鐵公司重新拿回了運營權,對於地鐵二維碼的互聯互通而言,既要達到「互聯互通」的目的,又要兼顧自身的利益,「轉碼」顯然是更加合適的選擇。

因此,乘車碼的互聯互通有其必要性,目前來看上述兩種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不過你要問乘車碼互聯互通的出現對於已有的交通二維碼支付局面有沒有什麼影響,小編認為影響不大,畢竟二維碼不比交通卡,受理終端兼容起來方便,支付寶、微信該支持的城市依然還是會支持,不過是兼容原有碼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pLNz20BMH2_cNUgIji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