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貓是老虎的師父,為了防止「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發生,貓教了老虎所有的能力,單單留了一手,那就是爬樹的本領。其實,這個說法早已經闢謠了,老虎是會爬樹的,不過在原生的環境下,它沒有必要爬樹而已。那麼,都是貓科動物,貓和老虎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簡單的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貓和老虎的區別:貓和老虎雖然都是貓科動物,但是它們還是有著很多不同之處的。首先,在生物學分類上,貓屬於貓科貓亞科動物,而老虎則屬於貓科豹亞科動物。而生物學的分類是根據習性、基因相似度等多個維度來劃分的,在分類中,種是基礎單位,不同的種構成了屬,不同的屬構成了科,而科的次一級分類是亞科。
也就是說,貓和老虎除了是同科成員外,它們的基因相差比較遠。如果用兩種差距較大的動物做類比的話,就是狼(犬亞科)和狐狸(狐亞科)了。其次,貓和老虎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外形。貓是小型的貓科動物,它的平均體重只有四五千克,而老虎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的平均體重在150公斤左右。
也就是說一頭成年老虎的體型能抵得上至少30隻成年的貓了。除了體型的差距外,老虎身上的花紋也與貓不同,雖然貓身上也有類似於老虎那樣黑色的條紋,但是,老虎頭上的「王」字是貓所沒有的。再有就是耳朵的特徵。老虎的耳朵比較短且圓,而貓的耳朵比較長且尖。
關於耳朵形態的不同,其實是由於它們在自然界中生態位的差別導致的。老虎在野生環境下,沒有天敵,而耳朵作為聽覺器官,目的就是捕捉聲音的,老虎圓圓的耳朵雖然較短,但是比較的寬,這樣有利於它對前方聲音的捕捉,從而能夠準確的判斷獵物的方向。
而貓體型較小,在野生環境下,野貓並不是食物鏈頂端的存在,一些中型的食肉動物是能夠捕殺野貓的,比如豹貓。而尖尖的耳朵對後方的聲音捕捉能力比圓耳朵要強的多,這有利於貓躲避大型食肉動物的偷襲。其實,貓和老虎的耳朵區別並不是特殊的。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貓亞科下的動物大都體型較小,它們的耳朵也大都是尖尖的,而豹亞科下的貓科動物大都體型較大,它們大都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所以耳朵相對短且圓。貓和老虎從亞科就已經開始了分化,屬於兩個完全不同且獨立的物種,再加上它們體型的懸殊以及生態位的不同,造成了兩種動物從習性到形態都有很大的區別。
貓和老虎有什麼關係?既然是同科動物,自然是有近緣關係的,只不過貓了老虎的近緣關係遠沒有貓和猞猁、老虎和獅子那麼近而已。從基因的相似度上看,貓和老虎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5.6%,在加上從一些古貓科動物的化石看,兩種動物確實是由同一祖先-古貓獸分化而來的。
其次,作為貓科動物,貓和老虎都是純正的食肉動物,且都具有尖利的犬齒以及可伸縮的利爪,並且貓和老虎的捕獵方式也都是以偷襲為主,而且它們都是獨居動物且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貓和老虎雖然同屬貓科動物,但是它們早在1000多萬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分化。
而體型的分化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生態位,而不同的生態位又決定了它們的外形和習性的不同。總的來說,貓和老虎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它們屬同科食肉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其他方面幾乎沒有相同的地方。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貓和老虎是同一祖先分化的結果,並不是誰進化成為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