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校長幫幫)後台回復「在線教育」 免費領取《2019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前瞻分析報告》
前言
標準化一直是教育企業擴張的巨大瓶頸。有些機構在還沒有建立完整的標準化可複製體系時,開始盲目擴張新校,最終導致財務監管不到位、資金鍊斷裂,潦倒收場。
因為標準化運營而高速增長的好未來,第一個7年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13億美元,第二個7年,市值增長到127億美元,超越新東方,成為教培圈跑的快且穩的標杆。
今天,我們從「強教研、重運營、巧招生」三個方面解析好未來標準化運營,希望對廣大教育機構有所幫助。
1
強教研
「成也名師,敗也名師」是很多教育機構的痛處,名師在教育公司平台獲取關注和資源後,都有極強的自立衝動,新東方「新舊三駕馬車」的紛紛出走,巨人教育在四次核心團隊離職後的分崩離析,好未來卻能一路乘風破浪,逐鹿中原。
張邦鑫建立的標準化體系,確保老師去留不影響教學,具體實施策略是:中央教研團隊 + 信息化管理系統 + 標準化教師。標準化教研弱化老師的同時,提高了消課率。學生是衝著學而思來的,而不再是某個名師,即使換老師,這個教學體系也不會變化。
標準化體系中,學而思批量複製名師「三招式」值得借鑑,它很好地解決了機構受困於名師的頑疾。
1)選拔:大量招聘5%通過率,能進入的都是最優秀的;複試通過後,一個月封閉式培訓;校長親自面試,教研員現場評課;2周崗前培訓,做題、錄課;
2)培訓:文化課,首先是價值觀認同;技能課,強化教學技能;日常課,不間斷的批課、練課來提升能力;內功測試,每周一次階段性檢查;拓展課,多元化活動。
3)考核:三大考核指標,包括續班率、退費率、工齡,退費率和續班率直接影響著教師每年四次的課時費上漲標準的評定,同時退費率高的老師會被減少帶班量。
解決好了教學標準化,才可能在保持單點教學品質的同時,進一步突破增長瓶頸,完成規模化運營。
2
重運營
通過開分校將優秀的商業模式進行複製,是教培機構做大曆程中的必經路。可是很多校長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個校區開好了,將同樣的運營模式複製到分校,效果卻往往不盡人意,這是為什麼?
在規模化發展道路上,好未來卻始終保持健康發展和均衡擴張。2019最新數據顯示,好未來總市值250億美金,在69個城市共設有758個教學中心。得益於以下幾點:
1)爆款產品快速引流
雖說家長幫在學而思的招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裡不得不提學而思的產品設計。為什麼學而思的引流產品總會吸引到大量的家長?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引流產品不是一層不變,總是不斷升級,還低價甚至免費。
這些爆款產品,都有一些共性:品質高、體驗有趣,出效果快。
2)高效轉化與續班
轉化高效得益於學而思成熟的市場招生邏輯。而重視續班,則得益於學而思從一開始就給教師灌輸的續班服務意識。它對教師續班的考核、激勵以及指導,讓教師在一個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會注重教學質量,有意識得提高教學服務並且不斷分析家長的心裡,不斷溝通、取得信賴,從而促成續班。
3)口碑與轉介紹
越是用戶基數大的機構越重視口碑與轉介紹的招生方式。學而思的口碑傳播,從它進入每一個城市的一開始就已經做了。他們通過控制第一批生源質量來快速打造出第一波口碑;而後,經過已經被驗證的課程和已經成熟的教學服務對不同級別的學生進行優質服務,陸續推出一波又一波的口碑。
引流成功的要素不只是低價,更多的是爆款產品能打動學生,而且所有的引流、轉化都其實在為續班鋪墊,這三個環節如何有效銜接,我們需要和學而思學學。
3
巧招生
學而思在每個地區開設分校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由家長幫作為「開路先鋒」先行入住,並依託平台免費提供學而思的系列學習資源,分享教育經驗,以「幫家長,幫學生,做教育」的理念吸引大量家長粉絲,為學而思當地分校打造口碑。這個引流的環節,貫通了學而思學科招生的三板斧:講座、考試(測評)、短期課。
這也是學科招生的底層邏輯:在維護老生的過程中,基於線上引流、活動現場成交、塑造口碑等環節給新生設計相應的入口,讓新生源源不斷的進。據好未來有關人士介紹:負責招生運營的學科夥伴,常年有80%的精力是用於維護老學員的。
教育培訓企業的擴張,其實伴隨的是一個內外兼修的過程。通過內部的標準化運營,打造自己的口碑與品牌,然後在選擇合理的複製模式進行對外的擴張,從而實現自身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
思考
中小教育機構之所以發展速度緩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沒有建立一套完整可落地的標準化運營體系,沒有把前期的經驗累積固化下來,並形成制度、流程和表單,造成機構仍停留在人治,而非法治。
唯有通過標準化體系和師訓體系建設,打造機構特色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才能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