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長城舉報比亞迪秦PLUSDM-i、宋PLUS DM-i兩款車型採用了常壓油箱並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關於這件事情,有人發起了投票,有站長城的,有站比亞迪的,目前誰是誰非的爭論非常多,但是筆者選擇不站隊,因為兩大車企明面上互撕產品排放標準,意味著行業的競爭進入到新的階段,這種互撕,受益的是消費者。
常規油箱的問題,比亞迪專利到底有沒有解決問題?
長城選在這個時間把這個事情捅出來,只從心理學分析,一是它一定是做足了相應的數據準備,二是把監管架到了火上,一定要對方給個說法的意思了,所以事情恐怕不會那麼簡單的結束。
回到長城舉報的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長城認為比亞迪用了常規油箱(低壓油箱),但碳罐也不做大,不滿足國家排放要求。
而比亞迪指出了長城的測試是有問題的,包括測試過程不符合國標,里程數不對,不能作為依據。
這個事情究竟長城舉報的有沒有道理呢?這要從原理來看。
我們知道,汽油是液體,油箱裡放置時間長了會有少量揮發,因此絕大多數主流燃油車都採用常壓油箱,並且配置碳罐吸附揮發的油汽,集中儲存起來。發動機啟動後自帶負壓,會自動把碳罐里的油氣吸進發動機燃燒。
如此一來,既能減少油氣的環境污染,還能將揮發出來的油氣回收利用。
比亞迪插電混動車型同樣沿用常壓油箱+碳罐的這套設計,長期使用過程中經受住了考驗。
但是隨著插電混動的發展,業界對插電混動減少排放的認識在不斷加深,認識到插電混動車如果長時間不啟動發動機,揮髮油氣超出碳罐的吸附能力,就有一定可能溢散造成環境污染。選擇高壓油箱對保護環境來說更加保險。
所以在早中期選擇常壓油箱之後,近期不少插電混動車型開始配置高壓油箱。但是比亞迪為什麼還使用常壓油箱呢?
在比亞迪的《聲明》中,提到了一項專利,表示比亞迪的技術不是同行看上去那麼簡單。這項專利申請中,該提到了一項由油箱、供液裝置和儲液袋構成的油箱系統,它能夠將高溫揮發後的燃油蒸汽冷卻為液態,最終掉落回油箱內。車輛無需使用高壓油箱,系統得到了簡化。
簡單來說,比亞迪通過專利來達成了既可以使用常溫郵箱降低成本,又能實現減少排放的目標,一舉兩得。
不過,究竟這項專利是否有真實的化解了常溫油箱的短板,目前還有待相關方的測試。
為什麼說長城比亞迪互撕,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
這次長城的舉報,肯定會成為今年汽車行業被銘記的事件,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但是行業廠商的產品質量如何、它發展到哪一步了、產品有哪些短板,其實更需要更了解自己的同行來檢驗的。
長城這次的舉報,被稱是拉低了商戰的格局,比亞迪回應是反對不正當競爭。但是長城敢於公開舉報,肯定也是有備而來,在比亞迪的專利加持下,比亞迪的兩款車是否滿足了國六排放標準,還需要相關機構和部門的認定。無論長城舉報的動機如何,首先應該就事論事,檢測比亞迪究竟是否排放不達標。
之所以說,這是一件好事,是因為,企業比消費者更清楚友商的產品質量與技術,這種互撕,其實比監管部門更有效,因為長城作為舉報方,肯定是拆了車,在各項問題上都做了產品檢測與技術分析的。正如有網友表示,長城幫消費者驗了車,除了污染物排放問題,其他應該都沒有問題了。
那麼這種舉報的作用在於,第一,它可能會倒逼比亞迪承擔起龍頭企業的責任,在環保層面投入更多。
第二,長城開了這個頭之後,可能會引發效仿效應。如前所述,同行之間,對競品的產品質量與問題是最了解的。友商在盯著,並且可能會拆你的車,公開曝光你的產品質量問題與營銷誇大之處,這其實倒逼廠商去提升產品質量、克制自身的營銷。
對於消費者來說,也將從這種友商互相監督、拆台的競爭氛圍中受益,可以買到綜合性能與排放標準更好的車型。
其三是幫助車企提前演練海外的惡性競爭,及時提升產品排放標準
如前所述,從目前來看,比亞迪還是用常溫油箱,事實上,長城的舉報,可能會倒逼比亞迪後續更換高壓油箱,在減少排放、環保層面投入更多。
在今天行業廠商都在大打價格戰的背景下,都在講成本控制能力。而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企業都想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大多數人能夠感受到的場景與功能中,比如外觀、內飾,冰箱彩電大沙發,零百加速、續航里程等等,在消費者低感知度或者重視程度低的地方(環保與排放標準)上,減少了投入,但這些減少投入的地方,可能是海外非常重視的環節。
因此,從我國車企出海的長遠角度考慮,這是一件好事。以歐洲為例,參照現有的歐洲排放標準,新的歐7標準進一步收窄轎車和貨車的排放,標準為當前歐6標準的最低值。同時還加入了對車輛制動系統和輪胎磨損產生的微小顆粒的新限制。
來自諮詢公司Frontier Economics的研究發現,符合歐7標準的汽油車和貨車的直接成本,包括型號批准、投資和設備成本,將達到每輛車1862歐元,遠超歐盟委員會估計的184歐元。
在嚴苛的排放標準下,很可能因為污染物排放標準問題問題卡車企脖子。長城比亞迪的互掐,其實是在國內提前演練國外的惡性競爭,及時降低整車蒸汽污染物排放,把排放提到一個更高的標準上。
尤其是在汽車行業,國外會有排放的數據評測,這也能幫助車企打響口碑。以德國為例,通常評測數據排名好的消費商品都能成為暢銷產品,所以品牌口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比亞迪最近的擴張速度非常快,這對股東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並且到了這個階段,競爭已經白熱化,如果再把自身的鐵打鎝更硬一點,今後的路也許會更平坦。
到底誰對誰錯,還是需要監管部門做測試,但行業廠商的互掐,消費者應該感到欣慰,畢竟,技術與產品的問題擺到明面上來探討,其實是有益於產業進步,正如有業內人士坦言:不怕巨頭之間掐架,就怕彼此坐下來喝茶。
經驗教訓與技術突破,在激烈的競爭中才能進步更快,敢於舉報是勇氣,敢於直面舉報,在產品上讓對手心服口服,才是真正的強者。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