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磨一劍!韓國KF-21首飛成功,綜合作戰能力僅相當於殲-10C

2022-07-19     冪談天下

原標題:21年磨一劍!韓國KF-21首飛成功,綜合作戰能力僅相當於殲-10C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產超音速戰機KF-21「獵鷹」原型機在當地時間今下午3點40分,於慶尚南道泗川市的空軍基地跑道上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考慮到此次為首飛,KF-21未以超音速飛行,而以時速400公里飛行了33分鐘,測試了機體性能,於下午4點10分安全降落。

此次試飛中,KF-21掛載了4枚流星(METERO)空空飛彈配置模型,但不裝備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等重要子系統。KF-21 原型機飛行員是安俊賢少校,他是空軍第 52 測試和評估中隊的試飛員。韓國防衛事業廳表示:「通過此次首次飛行,韓國戰鬥機的開發進入了飛行試驗階段,今後將通過2000次以上的飛行試驗,擴大飛行範圍。」該系統的開發將於2026年結束。」

21年磨一劍

韓國總統金大中於2001年3月在空軍士官學校畢業典禮上首次宣布了KF-X先進多用途戰鬥機項目,該項目旨在生產取代韓國老舊的F- 4D /E鬼怪II和F- 5 E/F虎II戰鬥機的現代化戰鬥機。2002 年 11 月,韓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確定具體的研發要求,即開發比當時韓國的主力戰機KF-16更高級別的戰鬥機約 120 架。KF-X項目進入全面推廣階段。

該計劃的最初目標是開發一種單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其隱身能力超過達索「陣風」和歐洲「颱風」戰鬥機,但低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閃電II」。 韓國建國大學武器系統概念開發應用研究中心認為,KF-X的作戰距離要比F-16「獵鷹」戰鬥機大50%,機體壽命要延長34%,航空電子設備、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有效電子戰、數據鏈能力等都要優於F-16戰鬥機。他們的建議還規定了兩台發動機大約5萬磅(22萬牛)的推力,超音速攔截和巡航能力,以及多用途能力。該項目需求後來被韓國空軍(ROKAF)降級為具有有限隱形能力的4.5代戰鬥機。

2010年7月15日,與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夥伴關係,印度尼西亞將為KF-X項目提供20%的資金,通過國有的印度尼西亞航空航天公司進行技術開發合作,併購買預計生產的大約150-200架飛機中的50架。土耳其也曾考慮以20%的份額加入,但希望擁有比韓國更多的控制權。韓國政府承諾承擔60%的費用餘下的20%由本國及外國公司提供。

2015年韓國航空宇宙工業公司(KAI)進行工程研製,2018年6月KF-X通過初步設計評審。2019年9月KF-X完成了關鍵設計評審。2019年韓國對外展示了KF-X全尺寸模型。2020年9月開始組裝首架KF-X原型機。2021年4月9日韓國舉行KF-X戰鬥機原型機出廠儀式,並宣布該型機的編號為KF-21,命名為「獵鷹」。

對於從來沒有研製一款真正戰鬥機的韓國來說,研製4.5代飛機談何容易。為此韓國向美國提出了技術援助。為此美國洛馬公司向韓國提供了21大項目上百種技術的轉讓。當時韓國向美國提出了總數為25大項目的技術轉讓,但是有4個項目美國不同意轉讓,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紅外探索與追蹤(IRST)、光電瞄準吊艙(EO TGP)、電子戰裝備(EW Suite)。因此韓國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和外國公司的幫助進行研發。

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開發過程中,韓華負責雷達天線和電源組件,並與以色列埃爾塔系統公司的信號處理器集成。KF-21的AESA雷達原型機大約有1088個收發通道(TRM),預計2023年將達到約1200~1300個,與F-35持平。KF-21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約200km,合成孔徑雷達(SAR)模式解析度超過1m,雷達可檢測/跟蹤數百個地面目標,性能優於韓國空軍KF-16V的AN/ APG-83雷達。

在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方面,韓華與萊奧納多子公司Selex ES開展了合作。KF-21的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基於Selex ES的SkyWard-G系統開發而來,屬於無源系統,可以在無電磁輻射的情況下遠距離搜索並跟蹤威脅目標,提升了飛機的隱身性能。韓華負責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中的傳感頭單元(SHU)和處理器單元(PU)開發。

在光電瞄準吊艙系統方面,韓華是韓國唯一擁有FLIR(前視紅外)技術的公司。它與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合作開發的光電瞄準吊艙系統可以提供包括目標搜索和跟蹤、武器精確制導、目標識別等功能,該系統與韓國現有開發項目共享80%的技術,未來可以整合到其他飛機上。

在射頻干擾系統方面,KF-21將採用LIG Nex1開發的產品。LIG Nex1公司將射頻干擾系統簡稱為「KF-X EW Suite」,是一種自我保護干擾器,旨在檢測、分析和干擾敵方雷達和飛彈的信號。LIG Nex1此前已經成功研製成功了SLQ-200K射頻干擾器和ALQ-200機載射頻干擾器,在此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基礎。

據《韓國時報》報道,有719家韓國企業參與了該項目,KF-21的3萬個零部件中,65%是在韓國製造的,並計劃提高這一比例。

據KAI介紹,KF-21的最大推力為19950公斤,飛行距離為2850公里,最高時速為每小時2250公里,最大有效載荷為77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為25580公斤。KF-21擁有11個翼下掛點,可以掛載多種武器彈藥,不僅能夠執行空中打擊任務,同時有著對地打擊能力,未來還將擁有對海打擊能力。《韓國時報》稱,韓國計劃到2028年部署40架kf -21,到2032年將部署120架,如果這一計劃實現,韓國將成為世界上第8個利用自己的技術開發先進超音速戰鬥機的國家。

KF-21綜合性能與殲-10C相當

美國政府將4.5代飛機定義為具有先進能力,包括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大容量數據鏈、增強的航空電子設備,以及部署當前和合理預見的先進武器的能力。因此,4.5代戰鬥機還達不到F-22和F-35等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標準。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低配版的F-22。4.5代戰機還包括美國的F-15E/EX打擊鷹,中國殲-10C和俄羅斯的蘇-35。

殲-10C戰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3代改進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配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航電系統及多型先進機載武器,具備中距制空和對地面、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殲-10C機體採用了半隱身設計和隱身塗料。雖然KF-21外形採用了隱身的設計有一定的隱身能力,但是KF-21並沒有內置彈倉,所有武器都要外掛,這就使其隱身能力大打折扣,與殲-10C相當。殲-10C比KF-21體積要小,雷達反射橫截面自然也就小。 兩者都裝備有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是據專家說韓國的KF-21採用的是砷化鎵,而殲-10C採用的是氮化鎵,比KF-21領先了一到兩代。

殲-10C採用了一台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而KF-21使用了兩台通用F414中推發動機,總推力會比殲-10C大一些。但兩者飛行速基本相當。綜上,兩者各有千秋。不過在性價比方面,殲-10C有優勢。KF-21單價為6500萬美元,而殲-10C只有5600萬美元。KF-21的發動機是美國產的,韓國要想出口還得看美國的臉色。

雖然KF-21綜合性能與殲-10C相當,但是在新一代國產戰鬥機的研發方面已將日本遠遠的甩在了後面,日本的F-3戰鬥機還停留在PPT上,這一點就足夠讓韓國人爽麻了。(冪談天下/張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dd8b42fb846f9baa07f05ee25250a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