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去辯護,用心去救贖,《親愛的敵人》道盡婚姻百態

2022-08-02     深度文娛

原標題:用愛去辯護,用心去救贖,《親愛的敵人》道盡婚姻百態

「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這是錢鍾書在《圍城》中對婚姻的精闢總結。而在當下社會想「逃出來」的人明顯越來越多。據統計,2020年全國有433.9萬對夫妻辦理離婚手續、離結率高達45.9%,2021年全國法院受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1769487件。從最親密的愛人,到「勢不兩立」的敵人,面對婚姻破碎,我們該何去何從?

近期,國內首部婚姻律政紀錄片《親愛的敵人》開播,引發關注熱潮,話題「出軌男子贈空姐百萬前妻索賠成功」「婚內出軌可以要求對方凈身出戶嗎」登上新浪微博熱搜,全網話題閱讀量超10億。婚姻的盡頭,有遭受背叛後的絕地反擊,也有和解後的重獲新生。《親愛的敵人》從四位資深婚姻家事律師的專業視角出發,講述跌宕起伏的婚姻故事,揭示親密關係中的困局,並通過從「敵人」到「故人」的轉變,折射當代社會婚姻現狀。

專業律師視角

帶領當事人走出婚姻迷局

當家庭關係瀕臨破碎,曾經的愛人變成「敵人」,家事律師鄭重登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為愛辯護、重塑美好。他們嚴謹專業,輕鬆駕馭各類訴訟,既是法律從業者,更是情感的心靈導師。經過節目組層層篩選,最終確定了四位律師作為被拍攝對象:鄒露璐、劉舟、熊麒、舒蓉月。「我們希望人物有鮮明的性格特點和獨特表達,最重要的是要有和當事人共情的能力,這也是我們選擇被拍攝對象的標準之一。」總導演肖姝在採訪中說到。

四位律師性格迥異,既有被稱為「正房保護傘」的網紅案件代言人、洞察人性的談判高手,也有跟家暴男正面硬剛的「大女主」律師,還有以理服人的「邏輯大師」……當面對婚姻博弈,家事律師在工作中會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難與誤解?又如何在情與法的碰撞中尋求平衡?片中的律師們,抽絲剝繭,層層突破,用法律保護破碎婚姻中當事人的權益,為維護健康的婚姻關係起到了促進作用。

當今人們對律師行業依然存在一些偏見。「律師就是拿錢辦事」「律師也會幫助壞人」等觀念仍然存在。對此,《親愛的敵人》挖掘出了律師們的真實想法:「那要看壞人是如何定義的,你認為他是壞人,那只是你以為的。」「我所堅持的公平正義,你理解不了,那我就要放棄嗎?」該紀錄片不僅揭示了律師行業的高壓高危,也傳遞出律師們堅定的信念,塑造了該群體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

在片名的動畫製作上,特意在「故」字上方手寫一撇,「故人」變「敵人」。這個設計正好體現了家事律師的職責——把曾經的「敵人」變成一別兩寬的「故人」。這一撇就像橫在當事人中間的一條槓,只有拿掉它,才能開始新的人生旅程。片名設計所傳達出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貴」的思想觀念。在主創團隊看來,這也是家事律師與其他律師的不同之處。他們從來不會扮演挑撥者的角色,而是時刻擔任著矛盾衝突的調和者、家庭秩序的守護者、情感關係的引導者的角色。如何讓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是律師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如何與敵人和解、與自我和解,是每個人需要用一生去探索的命題。

直擊婚姻痛點

通過典型案例解構親密關係

《親愛的敵人》直擊社會熱點,家庭暴力、出軌、撫養權爭奪、共同債務、婆媳矛盾等等,一樁樁錯綜複雜的家事案件有著怎樣的高能反轉?女性群體的傷痛和自救、「90後」的情感糾葛、孩子的生存狀態和心理健康、感情與金錢的矛盾……該紀錄片通過多元典型的主題,與觀眾一起探尋自我救贖。

站在對立面的,是現在的「敵人」,也是曾經最親密的人。正如鄒露璐律師所說:與其說婚姻家事律師是幫人去終結一段婚姻,不如說,是幫人重塑一段關係,甚至重啟一段人生。婚姻的破碎不代表終結,只有梳理好這段感情,才能更好地向下一段出發」。《親愛的敵人》呈現出了當代人的婚姻觀和感情觀。這些複雜的婚姻故事和激烈的矛盾衝突正是該紀錄片的看點:有人因無法生育而被離婚,有人想要追回巨額婚內財產,有人努力爭取孩子的撫養權等,每一個真實的故事都能引起強烈的話題討論和情感共鳴。

第一集《為何婚姻會傷人》中的兩個案件,是關於離婚財產的分割問題。丈夫以姜女士無法生育為由提出離婚,在離婚冷靜期的最後一天,姜女士發現丈夫提出離婚的真相是出軌女大學生!並在自己做試管嬰兒期間,陪女大學生流產兩次。在家事律師鄒露璐的幫助下,姜女士不僅成功追回丈夫送給第三者的15萬彩禮,還開啟了嶄新的人生。曾經轟動一時的網紅案件——「長沙帥哥出軌空姐豪擲百萬被悔婚」也在節目中迎來後續,「長沙帥哥」豪擲空姐的百萬竟是婚內財產。前妻把空姐告上法庭,在家事律師鄒露璐情理、法理的「雙策略」勸說下,「長沙帥哥」同意出庭作證,前妻也追回了自己應得的財產。

第二集《媽媽的絕地反擊》聚焦了兩位不同境況的媽媽。劉女士不僅被前夫暴力威脅凈身出戶,還被前夫搶走小女兒,導致母女8個多月無法相見;陳阿姨年逾四旬的兒子為爭奪房產,不惜持刀暴力相向,導致陳阿姨面部淤青浮腫、骨折,手臂上更是留下了長達8厘米的刀疤。

走投無路的媽媽們,在家事律師劉舟的幫助下,積極尋求法律和公安的力量保護自己,最終劉女士成功取得了小女兒的監護權,陳阿姨施暴的兒子也被公安介入約束,媽媽們給出了一記漂亮的絕地反擊!

當下,年輕人對於婚姻普遍比較焦慮與排斥。《親愛的敵人》希望通過真實的故事讓觀眾更客觀地看待和理解婚姻。《親愛的敵人》不僅涉及婚姻關係,也呈現了代際問題,希望觀眾能更理智地看待家庭中的親密關係,遇到不可調和的矛盾時,不要羞於啟齒,要積極尋求法律幫助。

順應市場需求

引導職業紀錄片向好發展

近年來,職業視角成為觀察世界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各大視頻平台上表現職業特質的紀錄片數量也在呈上升趨勢。在不同的職業環境中,人物時刻面臨著不同的選擇。特殊情境下,主人公本身的性格、情感和價值觀又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職業與情感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讓觀眾在新奇的體驗中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與感悟。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和人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在某一職業領域裡可以較為集中地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職業題材紀錄片既能夠感性地表達人情關係和社會關係,也能夠從職業的角度理性地給觀眾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議。《親愛的敵人》正是以律師的視角切入,才能呈現出感性與理性相互交織的複雜情感關係。

在監製朱樂賢看來,以往很少有紀錄片作品聚焦家事律師這一群體,《親愛的敵人》是一次題材上的創新。「《親愛的敵人》是通過對一個人的長期跟蹤拍攝,展現其人性的變化。從時間維度上講,《親愛的敵人》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觀眾不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家事律師行業以及這類事件的解決辦法,也會對這個時代有更深的理解。」朱樂賢說道。職業題材紀錄片是通過提供多元化的人生樣本,幫助觀眾理解這個時代和社會,並且更好地認識自己,最終和世界和解。

優酷敏感地捕捉到了年輕一代受眾群體強烈的精神需求,以「陪伴式成長」的方式製作了從婚姻情感、生育、教育到醫療關愛等多部精品紀錄片,做社會大眾的聆聽者,和受眾共同成長。優酷泛文娛內容中心紀錄片頻道總監韓芸表示,「優酷紀錄片將堅定不移地投入現實題材紀錄片的創作研發,期待越來越多的用戶與我們分享人生的底片。」

據悉,優酷接下來會推出反詐題材紀錄片《戰鬥吧!檢查官》,以及關注容貌焦慮的紀錄片《改頭換面》等,不同時代側面的題材布局除了給時代留影,也讓時代中的同行人更加感同身受,從而在一種共生的力量中被治癒。從平台的角度來看,優酷紀錄片堅持現實表達,彰顯社會責任,為創新中國故事表達打開了新思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b019bf9514004a7e913fef7593ced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