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全媒體中心
記者 胡潤田 實習記者 郭林林 劉鵬飛
楊福增教授接受農業科技報全媒體記者採訪
採訪楊福增教授,約到了華燈初上的晚上,來到位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農業農村部北方農業裝備科學裝備科學觀測實驗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巨幅標語,一台台農機具整齊有序;室內,莘莘學子正在研讀,濃厚的學術氛圍讓人肅然。
在這裡,我們見到了楊福增教授。他戴著厚厚的近視鏡,穿著黑色的外套,圍著一條咖啡色的圍巾,謙和儒雅。楊福增教授是工學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導,現任農業農村部北方農業裝備科學觀測實驗站主任,同時是農業農村部農業裝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北地區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楊福增教授承擔著科技部「863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主要研究的內容是針對西北旱區小麥、玉米、馬鈴薯、蘋果、烤煙等作物生產中的機械化、自動化作業需求開展科研,包括農業機械作業載荷構建、坡地及梯田機械化作業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創製、丘陵山地輕型動力盤關鍵技術、林果機械化作業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創製、溫室電動拖拉機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創製等。
在旱區農業機械新技術與新裝備方面,特別是在果園機械研發和教學方面,楊福增教授成績優異,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研製了「遙控型液壓高差」機構,解決了輕型動力底盤在坡地作業時的「倒翻」及「人跟機走、操作不便」等問題;研製了「膜上開穴、下種、對穴覆土」聯動機構,解決了西北旱區早覆馬鈴薯特種人工作業「用工多、強度大、效率低」等問題;研製了「挖坑-施肥-覆土」仿生作業機構,解決了果園挖坑施肥人工作業強度大、環節多等問題;研製了「小型田間多功能作業機」、「2CMX-2型」膜上馬鈴薯穴播機、微型丘陵山地遙控機等。
談起我國果園機械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楊福增教授感觸良多。他說,果業在我國的「三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這幾年果業的發展趨勢是朝著西北方向發展的,如河南省靈寶、山西省運城、陝西全省、甘肅靜寧、平涼、天水等地。西北高原地區種植蘋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裡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生長出的蘋果在全國享譽度逐漸增高,形成了較多的知名品牌。如在陝西就有一千多萬畝的蘋果,洛川蘋果、靜寧蘋果等都是美譽傳天下,美國來的客人吃了這裡的蘋果都連連點贊。
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些現狀還是讓人關心的,首先是各蘋果主產區老果園的面積比例都多。老果園是什麼概念呢?現狀是樹枝樹葉嚴重交叉,用農學專業家講的話,這就叫「鬱閉性果園」,它的特點就是鬱悶封閉,不透光不透氣,也有稱為「密制性果園」的。總而言之空間很小,高度只有1.2米,國內外農機具進不了地,沒有辦法去作業,這就嚴重製約了我國蘋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其次是勞動力成本很高。蘋果在春季套袋和秋季採摘的時候,每天的工錢出到300多元都找不到人,因為年輕人都到城裡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婦女、兒童、老人,繁重的體力沒人幹活。蘋果管理收穫的季節性很強,如病害防治,要在幾天之內打完農藥,老果園非常密閉,每年打藥至少打七遍,多到十二遍,果園太密閉了,大的農機具進不了地,只能人工拿手持的噴槍,有時農民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往往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果園管理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直到無人化的智慧農業、無人農業、無人農場等新的概念的提出,是農業發展的方向,更是果園管理的發展方向。
楊福增帶領著科研團隊,針對我國中西部果園的現狀進行重點研發,經過努力,一款適合山陵地區的果園智能遙控植保機械問世了。這款機子體積小,有組合導航系統,特別適合在密閉的果園實現可靠的導航,自動自主實現無人化作業,適用於老果園,人工拿著遙控器就可以操控,徹底實現了的人藥分離,把藥液對人體的傷害幾乎可以降為零,這樣種植戶的人身安全性就有保障了。目前,團隊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正在研發導航履帶式機器人,用以提高作業的效率。因此,農業機械發展核心就是群體智能化,以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研究採摘機器人,實現蘋果採摘的智能化,包括美國、日本、比利時等在內的已開發國家所關注,也是未來果園機械的發展趨勢。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中心
編輯: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