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小人物的七個瞬間,串聯大家國的盛強

2019-09-30   Hi電影

目前來看,原本因電影時長158分鐘在國慶檔最不占排片優勢的獻禮大片《我和我的祖國》,將在國慶檔期間具有最高的觀眾期許。雖為獻禮片,但是可看性極高,28日超前點映創記錄,達到了超88%的上座率,有望衝擊高票房體量。電影中的七個故事各有千秋,也非常明顯的融入了幾個大導演的個人風格在其中。



影片提取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7個歷史瞬間作為創作素材,分別命名為:《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每一個故事都立足於小人物的細膩情感。毫不誇張地說,《我和我的祖國》也是迄今為止,最容易打動我們普通觀眾的主旋律電影。

首先,電影貼近生活。《前夜》有黃渤主演,電影的故事也從1949年9月30日開始說起……通過電影特殊技藝將70年前毛主席講話的瞬間剪輯到電影中,管虎導演也為《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打響的頭炮,電影的細節處理考究,道具嚴謹,緊張的氣氛令人難忘。



《相遇》則是由張一白導演,依然我們熟悉的導演風格,講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主人公高遠三年投身於研發事業中,三年的「失蹤」也讓他的戀人苦苦找尋。在愛情故事裡,融入了一個情與理難以抉擇的好故事,張譯的表演絕對是可圈可點。



《奪冠》則是由徐崢導演,在一個兩小無猜的愛情故事裡,融入了國人對中國女排的厚望,那一年,也是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冠,如今,三十多過去,由郎平挂帥的中國女排在媒體採訪中豪言:「我們參加比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升國旗奏國歌。」實在令人難掩激動。



《回歸》則是薛曉路導演,由杜江、朱一龍、任達華、惠英紅主演,將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瞬間紀錄下來,甚至,連交接儀式上出現的小狀況,也通過電影影像得以還原。作為我們曾見證過那一歷史時刻的一代人來說,十分令人動容。



《北京你好》則是離著我們非常近的2008年的故事,由寧浩導演。將汶川大地震與北京奧運會的結合,加上演員葛優的精彩表演,實在是一個讓人揪心的故事。一面是喜氣洋洋,一面又是沉痛瞬間。北京的光頭計程車司機,也從此成為了一位無名英雄。



《白晝流星》則是陳凱歌導演,依然是富有詩意,依然是飽含深情,《白晝流星》作為《我和我的祖國》七個短片里導演個人表達空間最多的一個短片,陳凱歌導演沒有拘泥於「中國人航空夢」本身,而是將故事與我國少數民族的希冀相結合,航天也不僅僅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更是人類探索自身未來的精神。當迷茫的兩位少年看到航天員重返地球時的場景,他們奮力追逐著「白晝流星」,那一刻他們的心化成了春天的河流,那一刻,他們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無依無靠的兩位少年,他們明白了「回家」的意義。這種表達背後的深意耐人尋味,真正做到了小人物大時代。



最後一個《護航》的故事,則是《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的作品,也是七位導演中最年輕的一位。將一位女飛行員的故事融入其中,既有巾幗不讓鬚眉的英氣,也有女子職場中脆弱的一面,小宋佳的表演極為細膩。



正是這七個風格迥異的故事,有愛情、有親情、有同理心,串聯起了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觀眾,總有一款戳中他的心。這當中,從1949年到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發射成功,再到80年代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冠,到1997年香港回歸,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中國第一次超長的太空旅行,再到2017年建軍90周年……按時間串聯而起,小人物的驕傲與大家國的盛強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值得強調一點的是,七個故事融入了七個歷史重要的時候,也紀錄下了人們感動的瞬間,這種現實題材與歷史重要時刻的剪輯藝術,在此前的電影作品中並不多。《我和我的祖國》通篇猶如七十周年以來一場老照片修復,意義重大。那些默默為祖國繁榮盛強而付出的人民英雄,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歷史重要時刻,值得每一位觀眾驕傲。



記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里有一句台詞,個人感覺說得非常好,也非常富有詩意:「我此刻的心情,就像是春天的河流。」看完電影,相信每一位觀眾,每一位國人都會有這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