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央行發布普惠金融報告:推動《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儘快出台

報告》指出,加快補齊地方金融監管制度短板

9月29日,銀保監會、央行發布《2019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展示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最新數據成果,總結了中央部門、地方政府、各類市場主體在增加對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服務供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技術和產品、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加強信用信息和擔保增信體系建設、完善差異化監管機制、強化貨幣財稅政策激勵、彌補制度短板、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開展的各項舉措。

據了解,《報告》總結梳理了普惠金融體制機制、產品服務、資本市場融資、信用信息體系、擔保增信體系、差異化監管、貨幣財稅政策、法律法規、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的舉措。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指出,加快補齊地方金融監管制度短板。完善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商業保理企業等六類機構監管規制,起草《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補充規定》《融資擔保公司非現場監管規程》《典當管理辦法》《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關於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等制度,印發《關於加強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繼續推動《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儘快出台,為相關監管規制提供上位法依據。

研究修訂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制度。以統一監管規則、防範風險為根本任務,秉持審慎包容理念,穩步推進配套制度完善,逐步構建立體化、系統化,具有前瞻性、動態調整的開放性制度體系。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網際網路人身險業務分級分類監管制度,進一步規範網際網路人身保險經營行為,持續優化網際網路人身保險供給機構,防範創新風險。

普惠金融發展成效顯著,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獲得感明顯增強。具體而言,截至 2019 年 6 月末,我國人均擁有 7.6 個銀行帳戶、持有 5.7 張銀行卡,較 2014 年末分別提高 60%和 50%。2019 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移動支付 434.24 億筆,金額166.08 萬億元,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金融覆蓋形式不斷創新。截至2019 年6月末,全國鄉鎮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為95.65%,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 99.20%,比 2014 年末提高 8.10 個百分點;全國鄉鎮保險服務覆蓋率為 95.47%。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已達 82.30 萬個,多數地區已基本實現村村有服務。

《報告》指出,持續增加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供給,各項服務可得性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實現增量、擴面、降本、控險平衡發展。截至2019年6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63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0.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27%,比各項貸款增速高7.14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戶數1988.31萬戶,較年初增加265.08萬戶。

2019年上半年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6.82%,較2018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58個百分點。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3.75%,較年初下降0.43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2017年末 2018年6月末 2018年末 2019年6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萬億元)保險累計服務34.37萬家小微企業,助其獲得銀行貸款

533.68億元。

深化普惠金融體制改革,初步形成「敢做、願做」普惠金融的機制。5家大型銀行在總行和全部185家一級分行成9立普惠金融事業部,10家股份制銀行已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或專職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部門及中心,在單列信貸計劃、授信盡職免責、內部考核激勵、內部資金優惠等方面對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服務實施差異化激勵。

創新普惠金融技術和產品,「能做、會做」普惠金融的局面有所改善。積極引導各類機構藉助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如,建設銀行「小微快貸」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網商銀行基於線上大數據風控的「310」模式。保險公司運用保險科技,以較低成本擴大了風險保障範圍,如網絡購物退貨運費損失保險,可以按照約定為消費者因退貨而產生的運費損失提供保險保障。

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功能,拓寬市場主體融資渠道。截至 2019 年 6 月末,新三板掛牌公司小微企業累計發行 5120 次,融資金額達 1285.5 億元。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 2.75萬家,展示企業 10.32 萬家,累計實現融資 10020 億元。

《報告》還強調,加強信用信息體系和共享平台建設,緩解因缺信息造成的融資困難。繼續深化「銀稅互動」。研究擴大受惠企業範圍,提高信用信息共享效率,加快銀稅數據直連,加強數據安全管理,提升銀行的授信審批、風險管理效率,支持小微企業「以稅促信、以信申貸」。

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個人和企業資料庫分別接入機構 3642 家和 3524 家;共收錄 9.99 億自然人、2757.5 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相關信息。下調徵信 服務收費標準,降低普惠金融服務對象徵信成本。

有序推進徵信系統非金融信息採集。發揮市場化徵信機構作用,截至2019 年 6 月末,人民銀行共備案企業徵信機構 130 家,2019年上半年對外提供各類徵信產品和服務 22 億次。

同時,彌補制度短板,健全普惠金融發展的法律框架。制定「兩權」抵押相關法律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明確土地經營權可以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進一步做好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銜接工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穩慎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

此外,《報告》指出,加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強化普惠金融領域信息披露和市場透明度建設。定期披露普惠金融相關數據,及時披露監管信息,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引導金融機構及時披露產品服務信息。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關注

趣識財經(qscj2018)趣談財經百態,識悟商業心經。

玩轉新消費(wzxxf2018)把握消費升級浪潮,重新定位消費理念,穿越紛繁消費迷霧,玩轉新型消費時代。

天天區塊鏈(TT_Blockchain)聚焦區塊鏈熱門話題,分享區塊鏈最新資訊。

財經人物畫報(Fin-Character)聚焦財經人物,了解商業大佬背後的故事。

中心出品

必屬精品

投稿/合作:QQ 2139305516 2139305516@qq.com
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柒財經旗下自媒體平台,被稱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輿論風向標。是全國首個網際網路金融記者自媒體平台,是所有關心關注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人士的聚集地,彙集行業新鮮資訊,專注獨家報道與解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Qx2gW0BMH2_cNUg-j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