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是「心」跟「亡」的組合。我們都崇尚「付出」與「收穫」成等式。但有時候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付出並不都會有收穫。而「忙」也不是一個人事業有成的標誌,真正會工作的人也是最會偷懶的人。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是講三個死去的商人遇見了上帝,上帝說要通過他們在人世做出的功績大小給他們判定一個分數。
一個商人聽後馬上講述了他在人世的情況,他說自己和家人並不為即將破產的企業擔憂,每天都能愉快地享受生活,感受快樂。上帝聽完他的話,給他打了50分。
另一個商人嘴角露出一絲嘲笑之意,接著講述了自己在人世的功績,他說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生意上,通常很少和家人在一起共度時光。
他說自己在死前已經是一個擁有億萬財富的成功者了。上帝聽完他的話,毫不猶豫地給他打了50分。這位商人有些失落。
這時最後一個商人開始講述他的人世功績,他說儘管他每天也要打點自己的生意,但還是會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家人,而且經常和朋友們暢談交流,他經常會在打高爾夫球或是釣魚時談成許多生意。
講到最後,他感慨說:「人生真的太有意思了。」
上帝聽完他的話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給他打了100分。其他兩個商人露出疑惑的神色,上帝指著第三個商人對他們說道:「他是最會享受生活恩賜的人,而你們卻浪費了在人世間最好的光陰。」
聽完上帝給出的解答,我想大家都會明白上帝為什麼會給最後一個商人打了滿分,因為我們的生活並不應該只有享樂,但也不應該一味追求事業上的成功。
事業成功未必是人生的成功,列寧曾經說過:「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我國也有一句名言:「一張一弛,謂之文武之道。」
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說治理國家需要張弛有度。而它的引申意遠非如此,這句話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學會適當的休息和放鬆,不能總處在緊張與疲憊之中;
無論是我們的身體,還是我們的心情,都要學會「偷懶」,這樣才能成為真正享受生活的人。
乍聽起來,在工作中偷懶好像是職場上最大的禁忌,不過許多著名的職場專家或者人才培育顧問卻認為,那些懂得正確偷懶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如何工作的人。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偷懶行為都無益於自己的工作。如果是出於對工作的懈怠或者漫無目的地偷懶,並且最終延誤了自己的工作,受到責怪也很正常;
如果是由於工作的原因,為了更好地利用自己有限時間的偷懶,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好地將精力運用在合適的位置上,這樣的偷懶則是有益於自己的工作的。
作為職場人士,你是不是每天都像陀螺一樣,為工心得不可開交,可是最後沒有取得自己理想中的業績呢?如果你正經歷著這樣的困境,不妨讓自己放鬆一下,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偷懶」吧!
我認識一位名叫趙陽的職場達人,才三十出頭的他已經是一家大型廣告公司的設計總監了。趙陽是一個很看重工作效率的人,因為他明白,在如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職場拼殺中,一丁點的落後都可能讓自己輸得一塌糊塗。
正因為這樣,在平時的工作中,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於自己的下屬也是如此。無論做什麼工作,他都喜歡親力親為。
儘管每天的工作強度極大,可是他帶領的小組總會取得最好的成績,每個人的收入也是公司同等職員中最高的。所以,當小組成員李薇向上級提出申請,想要離開自己帶領的小組時,越陽感到十分地不解。
那天,趙陽將80後的李薇叫到辦公室問話,沒想到李薇卻反問他:「我們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為了業績?為了生存?這樣的工作強度我實在受不了了,連續工作好幾個月,連一個正常的周末都沒有……你快把我們逼瘋了!」
對於李薇的說辭,趙陽可以很不屑,可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將情況如實報告給自己的上司時,卻被上司臭罵的一番:「你一年可以做二十幾個設計,可是其中大部分設計的構思都如出一轍,根本沒有新意可言。我想這就是你凡事親力親為的結果吧!我想問你,其他人的創意在哪裡?年輕人的創意又在哪裡呢?」
被上司臭罵一番後,趙陽生氣極了。這些年他為公司無怨無悔地付出,沒想到最後卻得到了這樣的回報。也許是出於氣憤,也許是為了表示抗議,他向公司提出了一個月的假期申請,公司也批准了。
這還是趙陽五年來第一次請假呢!平時難得有機會偷一下懶。他以為公司沒有自己會亂成一團,可是當他休完假回到公司的時候,卻發現同事們仍舊井然有序地工作著。
而且在這一個月里,他所帶領的小組也提交了幾個設計,雖然質量上遠遠沒有達到他的標準,可是卻得到了公司的大力讚揚。這讓他產生了一絲小小的挫敗感。
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在休假的這一個月里,自己疲憊不堪的身體得到了緩衝,和妻子、孩子的關係也不像以前那樣淡漠了。他們一家人還去海南旅遊了一番,拍了好多溫馨的照片……」
想到這些,趙陽好像頓悟了一樣,決定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
在之後的半年裡,他不再固執己見,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而是給年輕的小組成員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樣的「偷懶」方式讓趙陽十分受益,他自己的工作量大大減輕了不說,之後提交的幾個設計還得到了公司甚至業界的一致好評。
趙陽和我談到自己的從事經驗時感慨地說道:「在思維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應該給年輕人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很多事情甩手讓他們去做,我們自己給予一些正確的建議和意見就可以了。
這樣的『偷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輕鬆,對於工作也有益無害,何樂而不為呢?」
的確,對於職場精英們來說,正確的「偷懶」並不是職場操守的問題,而是換一種方式去工作,讓自己的付出取得更多的回報,從而使工作效率得到全面地提高。
這樣的「偷懶」方式不僅能夠事半功倍,也是一種職業技巧或者職業能力的象徵。
那麼,職場精英應該怎樣去「偷懶」,有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呢?
首先你應該明白,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的黃金時段是上午的時候,而午休時間過去之後,人的專注力也跟著下降了。
因此,正確的「偷懶」達人懂得充分利用甚至延長上午的黃金時段,而在下午專注力下降的時候專心偷懶或者做一些不用腦力的簡單工作。
其次,一個人的專注力平均能夠集中15分鐘左右,因此在工作進入疲態,或者心神渙散的時候,你可以拿出15分鐘的時間,一心一意地「偷懶」。
你可以利用這15分鐘伸展一下身體,或者閉目養神,之後再回到工作中時你發現自己擁有了全新的狀態。
另外,對於老闆臨時布置的任務你不一定照單全收,特別是它會影響你手上的正常工作時,更要學會有技巧地「偷懶」。
在「拒絕」老闆的時候要表現出自己願意接受這份臨時任務,只不過由於一些原因——原因一定要具體而且足夠充分——可能分身乏術,無法幫老闆解憂了。當然,「拒絕」的時候還要配合肢體及面部表情的「情非得已」,這樣才更有說服力。
最後你要明白,任何工作都是有輕重緩急的,對於一些要緊的事情,比如老闆突如其來的請託,或者客戶的緊急預約,就得將手頭上不算特別重要的事情擱置一旁;
相反,如果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要處理,手頭上的工作也很清閒,那麼這正是「偷懶」的好時機。你可以趁這個機會好好放鬆自己,儲備更多的精力去面對之後複雜而緊張的工作。
總之,無論何時你都應該記住:「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勞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正如一位哲人曾說「爬山的時候,別忘了欣賞周圍的風景」。
如果一個人只為實現目標,用一生去奮鬥,那麼他到死也不會明白他來世上的意義是什麼。他不曾真心的笑過,也不會享受過真正的快樂。
所以,各位年輕的朋友們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千萬別忘了適當的「偷懶」,讓我們好好享受生活,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