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多變的皇子,是偉岸的大丈夫,也是荒誕的小丑

2019-08-27     林間野史

邵陵王蕭綸其實是一個很難評價的人物,他的前半生與後半生判若兩人,一半是魔一般是人。人魔轉化的心路歷程,沒有人說得清。他荒誕的時候,超越古今,他為國捐軀時,則是偉岸的大丈夫。

蕭綸是梁武帝蕭衍的第六子,此人小時候就表現得非常聰穎,博學多才,文章寫得好。少年時代的記錄空缺,只知道他七歲被封為邵陵(今邵陽)郡王,十七歲以西中郎將身份,代理南徐州刺史。蕭綸的荒誕事,從這裡開始。

荒誕不經

蕭綸的荒誕,讓人懷疑,他從小受到過什麼刺激,時而殘忍變態,而是喪德無倫,時而精神錯亂。總之你很難想像,這件事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

一、逼商販吞黃鱔而死

「在州輕險躁虐,喜怒不恆,車服僣擬,肆行非法。遨遊市裡,雜於廝隸。」

飽讀詩書的蕭衍,在徐州期間喜怒無常,為人暴虐,僭越違法如家常便飯,毫無顧忌。而且這傢伙「親民」,喜歡成天在市井遊蕩,跟身份低下的人混在一起。王爺的工作肯定不是要飯,也不需要長期臥底調研,這個舉動很讓人費解。

有一天,他問一個賣黃鱔的商販:你覺得刺史怎麼樣?商販並不認識蕭綸,就說了句刺史「躁虐」。這下惹得蕭綸大怒,逼著商販活吞黃鱔!活黃鱔在人肚子裡掙扎是什麼滋味?想想都毛骨悚然,商販被活活折騰死了!

這件事讓徐州的老百姓心驚肉跳,從此「道路以目」,都不敢說話了,生怕被這個活閻王聽到了!

二、替人當孝子

有一天,蕭衍在大街上,看到一個送葬的隊伍。不知道那根神經搭錯了,他衝上前去,一把扒下人家孝子身上的孝服,自己穿上。蕭衍肯定不是因為孝服漂亮,而是「工作需要」。他穿好孝服,在眾人瞠目結舌的眼神中,一頭跪倒在靈車前,嚎啕大哭,比人家孝子哭得還認真!

三、暴揍「假爹」

蕭綸的荒誕行為,嚇壞了「簽帥」(朝廷派駐在藩王身邊的文書,其實就是皇帝的耳目),他趕緊把情況向梁武帝做了彙報。梁武帝下旨將蕭綸狠狠地斥責了一番,蕭綸呢,把父親的斥責當屁放,絲毫不改。梁武帝一氣之下,免了他的代理刺史之職。

父親的舉動,沒讓蕭綸醒悟,他再次做出了荒誕絕倫的行為。這傢伙按照梁武帝的樣子,找來一個老頭,讓老頭穿上皇帝的冠冕,並端坐於上。蕭綸則以君臣大禮相拜,然後對「爹」大倒苦水。

傾述完了,他的「魔怔」達到高潮,他一把「爹」從座位上揪下來,三下五除二剝光冠冕,又把「爹」拉倒院子裡,一頓猛捶!

四、給活人發喪

又有一天,蕭綸突發奇想,讓人做了一副棺材,做好後,召來州司馬崔會意:躺進去吧,給你發喪!倒霉的崔會意,不明就裡,也不敢反抗,乖乖地躺進棺材。蕭綸讓人把棺材抬上輓車,一路白綾孝帳,紙錢飄飛,還特地雇來幾個大媽,哀嚎不停。

有給自己活出喪的,沒見過強迫給別人活出喪的,不知道崔會意哪兒得罪了蕭綸。崔會意不堪其辱,半路「詐屍」跳出棺材,騎了一匹快馬直奔京城告狀。

梁武帝忍無可忍,派禁軍將蕭綸抓捕回京,準備賜死。虧得太子苦苦哀求,才以罷官奪爵換了一條命。三年後,蕭綸被復爵,又過了五年,二十五歲的蕭綸拜揚州刺史,又乾了件荒誕事。

五、刺殺府丞何智通

在揚州蕭綸老毛病復發,他又突發奇想,想給自己的器物和將軍們,全部穿上紅衣服,還要給屋裡全部拉上帷幔。按理來說他也不缺錢,卻讓採辦員給布匹商行打白條賒貨。

商家一聽,來個軟對抗,全部關門歇業,弄得採辦員雞飛狗跳,也弄不到貨。這件事被府丞何智通上報給了朝廷,梁武帝一道聖旨,責令蕭綸閉門思過。

蕭綸很生氣,他令手下人找何智通尋仇,在一個小巷子裡,給何智通來了個「透心涼」!何智通臨死前,用自己的血在牆上寫下「邵陵」二字。私殺朝廷官員,蕭綸被逮捕下獄,整整戴了一個月的枷鎖後,被廢為庶人。

驅魔歸性

梁武帝愛子心切,不久又恢復了蕭綸的爵位,又授予他郢州刺史。

蹊蹺的是,從此蕭綸身上的「魔」不見了,當初一個死刑都沒讓他改邪歸正,難道一個月的枷鎖,壓跑了「魔怔」?

十六年後,四十一歲的蕭綸,以大都督身份,統兵征討作亂的侯景。短暫的勝利後,蕭綸在鐘山潰敗,第二年,侯景攻破台城梁武帝被侯景軟禁,不久餓死。

蕭綸救援不得,逃奔禹穴(浙江會嵇山),想聯合宗族子弟抗擊侯景。可惜的是,蕭家子弟相互猜忌,心不往一處使,蕭綸輾轉巡陽,來到郢州,「假黃鉞」設百官,成立了一個流亡政府。

為國捐軀

侯景之亂,讓南梁政權風雨飄搖,蕭家兄弟子侄,各懷心思,到處稱孤道寡。蕭綸的七弟蕭繹圍住河東王蕭譽猛攻,無奈之下向蕭綸求救,寫了一封信,希望兄弟團結,一致對外。其實,蕭綸的努力註定白費,皇權之下都是紅眼病,誰管得了誰?就在蕭綸準備向侯景發動進攻時,蕭繹先下手為強,端了蕭綸的老窩,逼得他逃往武昌。

大寶二年,蕭綸在老部下李素孝的幫助下,收復了一些城池,準備再次攻打侯景,卻又被北魏襲擊,蕭綸城破被俘。被俘後的蕭綸顯得非常偉岸,他拒絕投降。蕭綸死後很久屍體不腐爛,大雪都有意避開他的屍體和墳墓。當地的老百姓懷念他,還給他建了一座祠廟。

我總覺得,關於蕭綸的記載存在太多「筆誤」,紀錄多有不實,造成一個前後完全割裂的人格。從善良的角度,真心希望蕭綸的故事,一個浪子回頭的典範。

(作者:歷史小螞蟻 責編:蝸牛)

更多有趣的歷史,一起加入圈子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OHL1WwBJleJMoPMEf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