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首屆中國·張掖七彩丹霞熱氣球節成功舉辦,2019年張掖·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激情開賽,中國(臨澤)體育嘉年華暨臨澤生態馬拉松激情開跑;8月,第十一屆張掖黑河濕地萬人徒步穿越活動在甘州區、臨澤縣、高台縣舉行……
僅僅兩個月時間,我市累計舉辦各類戶外賽事21次。不間斷地舉辦戶外賽事,戶外運動由「夏秋火爆」向「全年恆溫」轉變,為張掖發展帶來旅遊收入和旅遊人次的增加,更為張掖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高端「粉絲」,戶外運動品牌賽事日益成為張掖對外宣傳的「活名片」「活載體」,戶外運動日益成為張掖靚麗的城市名片,助推全市旅遊經濟「井噴式」增長。
品牌賽事升溫
近年來,我市相繼建成戶外運動基地42個、戶外運動精品線路30多條,張掖沙漠體育公園、祁連山滑雪場、喀爾喀體育特色小鎮、民生小鎮戶外拓展基地等一批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相繼落成,以健身步道、露營、汽車越野和山地自行車等為內容的戶外運動基地初具規模,全市戶外運動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同時,深入推進實施「百萬公里健身步道工程」,相繼完成了蘆水灣健身步道、高台黑河濕地健身步道、臨澤繞城健身步道、山丹焉支山登山健身步道等步道工程建設任務,累計建成各類健身步道近400公里。
以「中國·張掖戶外運動節」為統一包裝品牌,以「六大品牌賽事」為引領,集競技、休閒、健身、娛樂和文化為一體的全國和省級戶外品牌賽事增加至26項,帶動戶外活動組織、賽事策劃、應急救援、戶外用品等產業發展,形成了以戶外賽事聚集產業要素和體育服務的新格局。今年,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贊助、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已累計舉辦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張掖段比賽)、全國徒步大會、汽車拉力錦標賽、臨澤生態馬拉松、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北京大學「絲路行知集結號」、馬拉松自行車騎行大會、國際商學院絲綢之路絲域挑戰賽、絲路大賽馬、七彩丹霞熱氣球節等全國性戶外賽事45場次、省級戶外賽事3場次,形成了周周有戶外賽事的良好格局。部分縣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免費向中小學生開設滑雪課、游泳課,連續舉辦7屆祁連山冰雪運動嘉年華、4屆冰雪馬拉松賽。不間斷地舉辦戶外賽事,戶外運動由「夏秋火爆」向「全年恆溫」轉變,吸引CCTV5等近百家媒體前來現場宣傳報道,從根本上顛覆了國內外遊客對河西走廊、西部乾旱地區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傳統印象,達到讓世界了解張掖、讓張掖走向世界的目的。
名片效應顯現
加強安全監管和專業培訓,培訓具有戶外專業技能的指導員170多人,為戶外運動規範化、組織化提供保障。2014年成立了張掖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組建了全省第一支民間山地戶外運動救援隊伍——張掖雪豹山地救援隊,為戶外運動賽事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積極支持以大漠戶外等為代表的戶外賽事運營公司發展,提高賽事策劃、運營、保障能力,可保障1000人的戶外營地帳篷及用餐。培育發展戶外運動協會、俱樂部28家,年均開展各類戶外健身休閒活動1100多場次。
通過多年的持續培育打造,張掖「戶外運動體驗區」的聚合窪地效應日益顯現,逐步形成了「文化為魂、旅遊為體、體育為用、醫養為本」的多元融合發展格局。全市從事戶外運動的人數由2015年的1200人增加到現在的5200人,市內參加戶外運動的人數由2015年的12.2萬人次增加到現在的26.5萬人次、增長117%,實現了戶外運動從無到有、從特到精的飛躍發展,張掖已成為國內外戶外運動愛好者嚮往的天堂。在賽事舉辦方式上,實現了由政府主導辦賽事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投入相結合的轉變,政府主導舉辦大型綜合性、品牌性、國際性體育賽事活動,社會力量積極舉辦市場化、商業性和各類群眾體育賽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連續舉辦5屆絲綢之路國際商學院絲域挑戰賽、4屆清華大學「行知中國」絲綢之路全球商學院智慧精英挑戰賽、2屆「行至遠、愛無疆」弘陽集團極客遠征挑戰賽、2屆中國醫藥連鎖企業戈壁沙漠挑戰賽,實現直接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2019年,全市已舉辦各類全國性純商業戶外賽事活動30多場次,直接經濟效益近2000萬元。在賽事規模層次上,實現了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的轉變,每年的賽事密集期由以前的6至8月份延長到了3至12月份。
借體育平台聚集人氣、吸引遊客,借旅遊資源發揚光大體育賽事,使張掖戶外運動產業走上了從無到有的快車道,依託品牌賽事及特色體育活動推動體育與文化、旅遊、醫養等相關產業跨界融合,我市正努力走出一條以品牌賽事為引領,以戶外運動為核心,以多元融合發展為模式,富有張掖特色的體育融合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