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初一語文期中考試試卷
說明:1、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否則不給分。
一、語言知識及運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嚎鳴(háo) 凜冽 一如即往(jì) 鮮為人知
B詰問(jié) 煩躁 忍俊不禁(jīn) 無精打采
C.熾痛(zhì) 塌敗 瀝盡心血(yǒu) 斷壁殘桓
D.咀嚼(jué) 骷髏 撲朔迷離(suǒ) 眼花了亂
【答案】B
【解析】A項,一如既往;C項,熾痛(chì)、瀝盡心血(lì)、斷壁殘垣
D項,撲朔迷離(shuò)、眼花繚亂
2.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獨裁 奠基 至死不懈 目不窺圓
B.深宵 小楷 婦儒皆知 馬革裹屍
C.摯友 卓越 心不在焉 瀝盡心血
D.碩果 草率 不以為然 慷概淋漓
【答案】C
【解析】A項,目不窺園;B項,婦孺皆知;D項,慷慨淋漓
3.下列句子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潛心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而有關大禹精神的傳承在當代社會顯得更為迫切。
B.鄧稼先被張愛萍將軍稱為「兩彈元勛」,是當之無愧的。
C.做學問最關鍵的是要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如果見異思遷,終將一事無成。
D.我想多踢一會兒足球,可是爸爸原形畢露,威脅我說:「你再不回去做作業,小心晚上不給你飯吃。」
【答案】D
【解析】D加點詞語使用不當。原形畢露:本來面目完全暴露。指偽裝被徹底揭開。貶義。用錯了對象。
此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成語)的能力。在平時的複習中應養成規範使用漢語言文字的習慣,不要被一些媒體的錯誤用法所誤導,並注重積累。積累一些常見的近義詞、易錯詞,注意區分近義詞中不同語素的含義,做題時根據語境分析哪個更合適;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培養語感,注意詞語使用的語境。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中學生寫作文,要細心觀察各種事物,各種現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編亂造。
B.成績的好壞首先取決於能否刻苦學習。
C.保護並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D.目前,我國各方面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還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
【答案】B
【解析】A前後矛盾,切忌……不,刪除不;C項語序混亂,了解並保護;D項成分殘缺,缺賓語,滿足……需求。
5.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語句,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於是我轉念想,對於我們,家又何嘗不是一隻船?
四周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
但因為乘在這隻熟悉的船上,我們竟不感到陌生
但只要這隻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為美麗的風景
歲月不會倒流,前面永遠是陌生的水域
這是一隻小小的船,卻要載我們穿過多麼漫長的歲月啊。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據語意連貫的原則,可判定句的「這「指代「家何嘗不是一隻船「,然後根據段末的句式與剩餘的四句形式判斷剩下四句應為兩兩對應的轉折句式,由句末尾的「歲月「判定後面應為,由句內的「陌生「判定轉折句為,由此可判斷答案為C。
二、古詩文閱讀與積累(20分)
(一)閱讀下面古詩,完成第6-7題。(4分)
古代詩歌賞析(4分)(每小題2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釋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秋季做此詩。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迥:邈遠的樣子。下榻:指留宿。行杯:謂傳杯飲酒。回:迴蕩,擺動
6、下列對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首聯寫登高臨遠所見到的遼闊景象。
B.領聯寫大雁高飛,月出山口,詩人表達的是流放遇赦後的喜悅心情。
C. 頸聯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一般。
D.尾聯寫醉後涼風四起,衣袖翩翩起舞,詩人的心緒也不由得悲涼起來。
正確答案:D
解析: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洒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心緒應該是豪放的。
7.下列對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五律就其風格而論,意氣豪放,境界闊大,抒情寫景有一種長風浩蕩的筆力。
B.「雁引悉心去,山街好月來」,運用了比喻手法,賦予了大雁、高山以人的動作。
C.「雲間連下塌,天上穩行杯」 一句,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D.本詩沒有一處正面描寫樓高,卻無處不顯接高。不露斧鑿痕跡,渾熱天成。
正確答案:B
解析:運用擬人的修辭
譯文: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奔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雁兒高飛,帶走了憂愁心頭的苦悶;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一般。
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
古詩文積累。(8分)
8、古詩文默寫《每空1分》
1.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2.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3.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4.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6.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
7.你知道哪些關於黃河的古詩,請寫關聯的兩句:黃河遠上自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題(8分)
【甲文】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乙文】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遽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然則以今日之危者,豈非前日之幸乎?
[注釋]楚:古國名。折:調頭。旋:轉彎。椎:用椎敲。古代作戰,前進時以去鼓為號。亟:突然。犯:碰到。柁:同「航」。
9.解釋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公亦以此自矜 (誇耀) 其始折旋疾徐(快)
10.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兩處2分)
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歷之
解析:考查文言文斷句。按照句意劃分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裡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
解析:關鍵詞「釋」「 睨」的意思
(2)然則已今日之危者,豈非前日之幸乎?
然而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
解析:關鍵詞「危」「 幸」的意思
文言文譯文:1、康肅公陳堯咨善於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誇。曾經(有一次),(他)在家裡(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裡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後)氣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於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於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
2、楚國有一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學習的時候,船掉頭還是船轉彎,只聽從師傅的(教導)。因此他到江中島嶼之間的小河裡小試身手,沒有不如人意的,他於是就認為自己已完全學會了駕船的技術。
(就)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是靠擊鼓來發布號令的)徑直快進,突然遇到危險,(他)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現在造成的危險,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嗎?
三、現代文閱讀(共20分)
(一)閱讀下列文章,完成第12-13題
老王
(1)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麼高。也許他平時不那麼瘦,也不那麼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殭屍,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2)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裡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3)我忙去接。瓶子裡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麼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4)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5)他只說:「我不吃。」
(6)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後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7)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
(8)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9)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塗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麼回家的。
(10)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麼了?好些沒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麼時候……」
(13)「什麼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
(14)他還講了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麼溝里。我也不懂,沒多問。
(15)我回家看看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麼,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12、第一段劃線句子用了什麼寫作手法?用了什麼描寫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3分)
【答案】第一段劃線句子採用了人物描寫中的外貌和語言描寫,此處充分(誇張)地表現出老王瘦弱無力、僵硬的毫無生氣的病態。
【解析】此題考查人物描寫的知識點,並且考查對人物描寫作用的掌握,「外語動心神」,牢記住這一句話
13、「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數不完。」有限的雞蛋卻數不完,你能說出其中的含義嗎?(2分)
【答案】這些雞蛋凝聚了老王對「我」一家的真誠謝意,所以作者覺得雞蛋多得數不完。
【解析】考查對句意的理解,需要在讀懂句子表層含義的同時,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並結合文章作答
14、文末寫道「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請問:「我」一家當時受到了衝擊,處境並不好,「我」為什麼還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面對老王為什麼還感到「愧怍」?(4分)
【答案】雖然「我」一家當時受到衝擊,處境不好,但比之身患殘疾、生活貧困的老王,自感還是幸運的。這體現了「我」對不幸者、卑微者充滿愛心的人道主義精神。(1分)
「我」感覺到自己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1分)
【解析】身體應該清楚一些,本題有兩問,需要逐問回答,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5—18題(11分)
薄暮下的刀鋒
酷暑之下,他仍著一襲草綠的建設服,前胸是污漬,後背是汗鹼,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褲子,兩隻褲腿挽到膝蓋。他推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後架上綁著一個鄉下才有的窄長板凳,車把上掛著一個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視著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時並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說:「磨。」
我住一樓,很快就又走出門來。見他已騎在窄凳上,工具整齊地擺在腳下,可見他是個成熟的匠人。
我拿出的兩把刀雖經年使用,因勤於擦拭,刀面光潔,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裡說,其實是無須磨的,不過是照顧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過刀去,順刀刃斜睨了一下,笑著說 :「您這兩把刀,雖光亮唬人,卻都還沒有開刃呢。」我說:「這怎麼可能?」他說:「您看,這刀身與刀刃一樣厚薄,手指頭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過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試一試。」一試,果然沒有鋒利感覺。
他將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環縛住刀尾並蹬在腳下,使其牢靠,然後施以銼刀,一點一點地銼去刀刃上多餘的部分。其實,窄凳的一端就安著一盤砂輪,但他居然舍輕就重,用手。如此做來,這將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我便表現出不耐煩,說:「幹嗎不用砂輪?」他憨然一笑,說:「您這把刀是合金做的,鋼口是脆的,一上砂輪,會崩出豁口。」我還是不能信服,便問:「你們磨刀的是論件數,還是論工時?」他說:「論件數,一把4塊。」說完,他好像明白了我問話背後的含義,臉不禁紅了。我看到了樸實的模樣,便心生一絲慚愧,說:「就依你。」
刃開過之後,他從工具袋裡拿出一塊中間凹陷的磨刀石,不緊不慢地磨了起來。磨過一個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並用手指在刃上試一試,再接著磨下去。我覺得那刀口已足夠鋒利了,但他還是覺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動作不斷反覆。其間,因為離得近,更看出他皺紋綿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說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說:「我自己知道行與不行,您儘管去忙,不必等。」
這把刀終於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鋒閃閃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著搖了搖頭。拿過刀來,他也笑著搖了搖頭,說:「還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還是重複既有的程序和動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煩,轉身走了,把刀和人遺棄在那裡。
人在家裡,卻總是時時地到臨街的後窗旁看一眼那人。那個人專注地工作著,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臉上,慢慢收斂,已看不見他的臉色,只有身姿還在,一如剪紙。
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門。掏出10元紙幣給他付工錢,「不用找了。」我說。他堅決把2元毛票塞進我兜里,說:「8塊錢是我的手藝,10塊錢就是人的貪心了,我一輩子最恨的就是貪。」
他表情嚴正,我內心歡悅,情不自禁地學起了《紅燈記》里的一句喊 :「磨剪子來——戧菜刀——」
鄰人被驚動,紛紛拿刀出戶,匠人有了新的商機。沒想到他滿臉驚慌,推車欲走。我說:「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這是為什麼呢?」他說:「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說:「不是有路燈嗎?」他說:「我眼神不濟,燈光下看東西是模糊的,會磨不好。」便倉皇騎遠,一如逃。
最先來到的是縣中張老師。我便把磨刀的經歷與他言說。聽完敘述,他感嘆道:「這就是小人物的可愛了——小人物不趨時、不趨利,他們不怕辛勞,只怕欺心,這叫什麼,這叫輕賤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我回味著張老師的感嘆,在路燈下不停地踱步。我發現,夜色越深燈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軀殼照進內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鋒。
15、以「磨刀人」為中心梳理文章情節,根據所給的短語形式填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刀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工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試刀鋒 ;磨刀鋒; 拒商機(格式相同動賓短語,意對即可)
【解析】文章的第3段寫的是磨刀人為我試刀鋒,開刀刃,文章的第4、5段寫的是磨刀人為我磨刀鋒,文章的第8段寫的是磨刀人收工錢,文章的第9段寫的是磨刀人拒商機。
16、文中有三處提到夕陽(見文中劃線句子),這樣寫有什麼好處?(3分)
【答案】扣題;交代時間的推移,暗示故事情節的發展;烘托磨刀人工作認真辛勞的形象。(一點1分)
【解析】這三處都屬於環境描寫,對這人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文章情節的發展等都一定的作用。
17、說說文章末尾劃線句的作用(2分)
【答案】點明題意;升華主題;磨刀人等小人物的樸質善良,像刀鋒一樣閃亮,並在我內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答到「點明題意」或「升華主題」得1分,意思理解得1分)
【解析】理解此句的作用,可以從結構與內容兩個角度來分析。結構上:總結全文,與文章的標題相呼應;內容上:點明題意,升華主題,磨刀人等小人物的樸質善良,像刀鋒一樣閃亮,並在我內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8、「輕賤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結合連結材料及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連結】那天早上父親天沒亮就起了床,我聽著父親的腳步聲很輕地響進院子裡去。我起來時,父親已在新屋門口踏黃泥……那時已經是深秋,露水很大,霧也很大,父親浮在霧裡。父親頭髮上像是飄來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
【答案】「輕賤卑微」的小人物,堅持做人的原則,不趨時、不趨利、不違心、不怕辛苦,他們才是品德高尚的人;(2分)
連結材料:身為一位普通農民的父親樸實忠厚,用自己的艱辛勞動,終於建起了有高高台階的新屋,他的執著、堅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品重」的體現,(2分)文中這位鄉下的「老人」為了將主顧的刀磨好,不貪圖眼前利益,卻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機會,他對工作的熱忱與敬業又何嘗不是「德高」呢!(2分)
四、寫作(50分)
19.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總有讓我們內心感動的事、物或人,有時母親頭上的一根白髮,父親臉上的一條皺紋,朋友的一聲問候,兄弟的一次謙讓,老師的一句安慰,風中掉落的一片葉子,浪中疾行的一葉白帆,枝頭孤伶的一朵殘花,腳下踏行的塊地...可能觸動我們的心弦,讓我們著實動了感情。只要我們的心還未麻木,我們總被感動.....
請以「 撥動了我的心弦「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不少於600字。
【解析】
一、本次作文題為半命題作文,文題重點在於「撥動」,「撥動」可以是一種感動,一種影響,一種感召,不論是寫人或是寫物,最終都要落地到對「我」的心靈觸動。
二、空白處中可填的主體大致可分為三類型:
1、某樣讓你觸動的事物,母親頭上的一根白髮,父親臉上的一條皺紋,你生病時母親為你熬制的魚片湯,可藉助這些微小的事物抒發對身邊人的感念之情。
2、某個領域中傑出的有一定社會感召的自帶光環的社會名人,比如:莫言、楊絳先生、錢學森、林清玄、史鐵生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也會在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們。
3、某個讓你觸動的事件,可以是社會熱點事件,也可以是生活小事,著眼於一處,寫精寫細。
範文1:
魚片粥撥動了我的心弦
凌晨時分的軍訓宿舍里,老式空調機吹出冰冷的風,像無數隻螞蟻爬上了我的每一寸皮膚,我全身暴露在冷風之中。咕咕的腸胃蠕動聲使我從夢中驚醒,我感到自己的腸胃像一條毛巾,被一隻無形的手扭擰著,發出無力的叫聲。半晌,我終於無法忍受地爬下床,向醫務室走去。
女校醫揉著腫脹的睡眼漫不經心地遞給我一瓶藥油和一部手機,「估計是急性腸胃炎了,打個電話給家長,去醫院看看吧。」我抓著手機,我按下一串號碼,忐忑地等待回聲。
鈴聲響了好一會兒才被人接起,電話那端的人清了清嗓子,問道:「喂,你好,請問是哪位?」我抓著手機的手有點發抖,忍著腹痛說到:「媽媽,我急性腸胃炎,肚子好痛。」媽媽顯然愣了一下,隨即馬上又說:「我現在去學校接你。」然後便迅速掛斷了電話。
我離開醫務室,向校門走去。即使是盛夏,半夜的風也仍然不懷好意地刮過我的每一寸皮膚,一顆顆小疙瘩在手臂上生出來,很快,熟悉的車進入眼前,我忙不迭走過去,駕駛座上的媽媽飛快地扭過頭來看我一眼,發出極其不滿的埋怨:「衣服都不拿一件?又該著涼了!」然後從旁邊的座位上拿起一件自己的外套,緊緊裹在我身上。
到了醫院便是程序化的流程:挂號,診病,吊針。媽媽一直緊張地站在一邊,等到終於能安坐著吊針時,我的腹痛已經大大緩解,只是經過大半夜的折騰而感到有些疲憊。天邊已隱隱有金光閃現,我坐在冰涼的椅子上,媽媽的外套上有淡淡的香味,讓我有種莫名的安心。媽媽卻忽然不知所蹤,過了一會兒,媽媽手上提著一個塑料袋又急匆匆地走進來——這時我才發現,她腳上還套著一雙拖鞋。她三步並作兩步向我走來,將手上提著的東西遞給我:一碗魚片粥。「先吃早餐吧。」她簡短地說著。「那你不吃嗎?」我問道。她停頓了一下,說:「我怕你餓了,買了一碗就趕緊回來。」過了一會兒,媽媽又補充說:「我不餓。」
塑料碗里的魚片粥閃著潤澤的光,薑絲和魚片混合出誘人的香味。我舀起一勺,鮮香的滋味流過喉嚨,直抵腸胃,鬧騰了一夜的腸胃似乎終於被慰藉,停止了不安的扭動。媽媽坐在旁邊,卻早已打起了瞌睡。我吃著粥,感到一陣有一陣的溫暖順流而下,撥動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