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微信數據報告》:藏著哪些新女性的秘密?

2020-01-14     妮妮小屋

01

話說進入2020年,感覺已是「日月換新天」的年份了。

可有些消息看起來,似乎並不是那麼好。我從《2020年全球性別差異報告》里,看到一個讓人感到悲傷的結論:

「2019年徹底消除性別差距所需的時間縮短為99.5年,雖然比2018年的108年,有明顯下降,但對女性來說,這個時間真的是太長了。尤其衛生、教育、職場和政治等領域,男女很難在有生之年實現真正的性別平等。」

雖然政治領域裡,女性從政的數量大幅增加,但依然是實現平等進展最為緩慢的領域。最讓人嘆息的是經濟領域,經濟領域性別差距反而在擴大。

除了擔任管理層的女性比例長期偏低,絕大部分女性面臨職業生涯的三大不利的因素:

分別是在零售白領文員等受到自動化影響的職位,女性比例很高;在工資漲幅最大的技術主導行業里,缺乏女性員工;社會上缺乏家庭照料服務等渠道也限制了女性的職業機會。

這也確實是一針見血的說出了女性面臨的困境,短期之內難以改變。

不過,壞消息之外,也會有一些好消息相伴而來。

儘管處在相對不利的生態位,但多項調查顯示,女性面對生活和工作的積極態度、健康狀況以及人均壽命相對較長等方面,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02

幾天前,《2019微信數據報告》發布,幾個和女性直接相關的數據顯得很有意思。

第一眼,看到這個報告的關鍵提示語為「所有完成都是序章,所有未完成都是伏筆」,一股濃濃的文藝風,瞬間有莎翁附體的感覺。

不經意間就表達了和生命同呼吸的「陪伴式」運行狀態。這讓人有了一種想要趕快點開、仔細看看的衝動。

報告顯示,每天使用小程序的用戶畫像,女性的活躍高峰期分別是午飯前後以及下班晚飯後。

傳統這段本來是繼續投入家務,做好餐前餐後準備的時間,現在卻有更多的女性拿起了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數據得出的結論,女性用戶按照年齡比,年輕女性偏愛電商類內容,中年女性偏愛文娛類內容。

這讓我覺得,今天的女性更多把碎片化的時間,都用來瀏覽解壓式的資訊。

這兩種內容,往往都聚集了最新最逗的知識信息,休息時,也通過娛樂的方式,與生活形成了緊密關聯的「命運共同體」。

可以說,今天的女性,在休息的時候,都不會讓自己out。

「身體在宅,心在動;步數不過百,是對周末的尊重」的篇章里,相比於平時的微信運動日常人均步數6932步,周末的百步青年裡,女性的比例竟然高達64%。

這個數據簡直讓女性振奮。哪怕宅在家裡,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休息,哪怕周末最遠的距離是從床到衛生間的距離,偶爾當個「懶人」又怎樣?

過去女性要是「懶人」,總會有旁人指指點點,最後自己都會心生愧疚。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怕別人給我們貼上「懶」的標籤了。

愛咋咋地,就做真實的自己。

話說平時累了一周,周末在家,怎麼過?如何過?

當然是我說了算,我的地盤我做主。允許女性對自己的周末尊重,是這個社會對今天女性的善意。

也是今天這個時代的女性,不斷努力奮鬥,在工作日努力打拚,為自己贏來的權利。

周末選擇讓自己短暫休息,則是為了下周更好的出發。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

還有一些特別拼的斜槓女青年,可能正在利用周末時間瘋狂的學習充電或者讀書漲見識,她們把本來可以外出去曬太陽的好時間,留給了書桌和清茶,留給了刷劇和綜藝節目。

但你又怎麼能否認,她們就是能從眼下的閱讀和這些動態閱讀中,「見眾生見自己」,就算身體靜下來,頭腦和心,卻始終動個不停。

還有一些拼搏中的已婚已育的中年女性。她們很多也都是周末微信運動,步數不過百的指標構成者。

她們一般「以車代步」,周末行走的最遠距離,就是從家到地下停車場到公司停車場,或者是孩子補習機構的地下停車場的「兩點一線」。

她們,有的在利用周末,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以免在職場上落後於其他人;有的則是在陪娃風雨學習路上,選擇安靜的一旁等待……

這樣的步數不過百,其實比工作日還累。

但真有一群這樣的中年女性,活出了這樣的狀態。至少我身邊,這樣的中年女性並不少見。

就連我本人,也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周末步數不過百的那個人,但我近四年來,幾乎從未虛度過一個周末。

03

報告顯示,周末人均使用外賣小程序的次數,比工作日增長了93%。

要知道過去,很多人認為做飯是女性的專屬。

那些愛情小說里,也總是暗戳戳的教女性,「想要留住男人的心,就要留住他的胃」,估計這些小說,大部分作者都是男性吧。

93%的人群用外賣來解決自己的周末就餐,說明只要有吃的,其實誰做的並沒那麼重要。

有做飯的時間,兩人靠在沙發上,一部電影都看完了,一盤遊戲都打過癮了,一起做喜歡的事,是對周末的「加倍珍惜」。

現在有外賣這麼方便的事,那也沒必要你累我累大家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我們一起負責吃,就是男女平等啊。

偶爾吃吃外賣,就算不夠健康,也比累死累活在廚房裡忙活到焦慮健康。

廚藝發燒友除外,畢竟這樣把廚房當成享受生活的樂趣,也是一種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高級愛好。

對大多數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講,吃外賣的周末,才是不被耽誤時間的周末,生活就是這麼愜意。

接來再看報告中,一組關於收支的數據,不經意間就顯示出,男女兩性在微信世界實現的平等。

比如,外出吃飯時,41%的的單是女性買單;超市百貨購物時,57%的單是是女性支付完成;就連每月收紅包,女性占比也達到了58%。

這說明在今天我們的生活里,女性做東請客吃飯,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對於居家生活,女性的態度總會比男性更認真一些,願意泡在超市和百貨商店的時間,總會多一些。這也許,恰好是女性解壓的最好方式。

今天的女性,懂得用更多的方式為自己減壓,懂得更好的照顧自己。要不然為什麼女性在健康和長壽方面會優於男性?

最重要的是紅包這一項「男女人氣大比拼」,雖然都是有支出有收入,但總體上來說,女性收到的紅包會更多一些。

一個好好愛自己的人,當然值得被愛被關心。有時一個紅包的問候,瞬間就能收穫「你笑起來真好看」的溫暖,這才是「人間四月天」呀。

儘管嚴肅的《2020年全球性別差異報告》,帶給我們的現實的心理衝擊並不小,但也能不經意間被《2019微信數據報告》這樣的小溫暖觸動,稍微緩衝一下。

儘管我們知道,目前全球還有很多需要不斷付出努力「減少性別差異」,但存在著差距本身,就意味著需要經歷,不斷縮小差距,才能最終平衡的過程。

相信會有一天,女性會贏來真正忘記性別差距的那一天,讓這種差距本身變成歷史。

但實現這一切,需要我們從現在的每一天出發,不辜負當下的每一個「the moment」。

畢竟,每一個今天,每一個當下,都值得我們活成,不斷縮小性別差異的里程碑。

共勉。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4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Fsl8G8BjYh_GJGV9t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