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搶著來東湖當農民,和植物咵天,還每天寫QQ空間

2019-12-27     武漢東湖



常常去武漢植物園看花散步,時不時碰到講解,湊過去聽一耳朵,就能收穫不少奇妙知識。


偶然得知,原來講解員裡面有不少人都是志願者,除了義務講解,他們還在武漢植物園進行各種工作。


原來早在90年代,武漢植物園就有志願者的身影。2017年,武漢植物園正式為志願團隊起名為「杉行」,每年公開徵選一次,至今已有100餘位志願者加入。


// 志願者吳虹正在熱帶溫室進行講解。


這些志願者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有退休幹部、橋樑工程師、學生等等。他們在植物園進行科普講解、引導、園藝維護、標本製作、攝影攝像等工作。


志願者要經過公開徵集和面試篩選,再通過培訓和考核,才能正式上崗,還要在專門的APP上籤到,每個月至少要有1天的出勤。


而所有的志願工作,都是無償進行。


// 志願者們有專門的休息室,也有定期的活動、培訓、會議。


好奇心萌生,在武漢植物園做志願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上周末,東湖君潛入志願者隊伍,發現植物園志願者的世界裡,有說不完的故事。


「有這麼大的花園,多幸福啊!」

月季園志願者 陸儉 58歲 / 吳虹 53歲


// 吳虹告訴小東,龍舌蘭一生只開一次花。正巧武漢植物園的熱帶溫室里,最近有一棵龍舌蘭就要開花了哦,大家可以去看看!


陸儉和吳虹都是月季園的志願者,吳虹還在家中陽台上種了30多種月季。


但她「不知足」家裡的陽台,來到武漢植物園的月季園,跟著科研老師在這片超大花園裡打理200多種月季,滿足自己「花式折騰」的心愿。


// 志願者陸儉在修剪月季。


在他們眼中,每一朵花都有可愛的特點。


「藤彩虹」會變色,「紅雙喜」有濃郁香氣,「月月粉」是中國最古老的四季開花品種,它被引進歐洲,帶去了「月月開花」的基因和「高心翹腳」的花型。論起資歷輩分,現在花店裡常見的進口玫瑰,都得叫它一聲爸爸。


// 進行扦插等培育工作的科研溫室。


隨著季節變化,他們需要處理修剪、整枝、扦插、幼苗維護等工作。愛好加實踐,兩個人的腦中都有了一本月季養護知識大全。


其中扦插最需要耐心,要把枝條剪成段,在生根水裡浸泡,再插進科研溫室專用的營養土裡,每天定時噴霧3次,持續20多天,才會長出根來。


// 植物的枝條插在扦插床里,鋪滿扦插床的深色顆粒叫「蛭石」,它無菌、透氣,含有多種營養素,可以幫助植物更快地生根。


和月季一起在科研溫室培育的,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植物。


例如因三峽工程建設而遷居到武漢植物園的「豐都車前」,在野外環境已經完全滅絕,科研老師和志願者們照顧的這座小小溫室,就是它生存的最後希望。


// 豐都車前,原本僅分布於三峽庫區重慶市內的兩個長江江心島,三峽工程蓄水後,這兩座島已完全淹沒。目前,武漢植物園正在進行它的遷地保護研究。


// 疏花水柏枝,僅分布於四川省、重慶市和湖北省。中科院武漢植物於1984年在三峽地區發現並定名,確定該物種為珍稀瀕危物種。


「服務到了遊客,我就開心!」

遊客引導志願者 李濤 64歲


// 李濤在整理植物。


志願者李濤和武漢植物園結緣於一盆菊花。


2013年,武漢植物園舉辦了武漢市第30屆金秋菊展,在「斗菊擂台賽」中,李濤獲得了「養菊初級明星」的稱號,和科普辦的老師們熟悉起來,自然而然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


幾乎每個周末,李濤都會坐公交車從卓刀泉的家裡來植物園,引導遊客,回答他們的提問,在有大型節慶的時候還會參與布展。



// 李濤的QQ空間裡,有一個專門的相冊存放在武漢植物園拍攝的照片,有各種花花草草,也有志願者們工作的身影。



// 李濤和志願者小夥伴們。


李濤也是攝影愛好者,做志願者的這2年,他用鏡頭記錄下工作里的點點滴滴,照片配圖寫成小文章,發在朋友圈裡,已經發了21條,還在持續更新。


當有熱門活動的時候,志願崗位要靠「搶」,李濤會主動報名額讓給年輕學生們參加,「我退休了,時間多,改天來也可以。反正能服務到大家,我就開心!」


「從志願者到科研助理,

我花了3年。」

藥用植物資源學科組 黃天悅 26歲


// 黃天悅在修剪錦屏藤。


把愛好學到極致,有的志願者甚至留下來成為了正式員工。


26歲的黃天悅是工業微生物專業的研究生,今年夏天剛畢業。還在校讀書時就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在蘭花保育溫室幫忙拍照記錄、維修遮陽網、整理資料庫、進行一些日常打理工作。


// 黃天悅在做志願者期間的「組培」實驗。(攝影/黃天悅)


喜歡植物,他慢慢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也靠近了植物。


研究生的畢業實驗就在植物園的園藝中心完成,內容是「菊花組織培養」,就是用一段菊花的莖葉,在實驗室培養出一整株菊花苗來。


畢業後,黃天悅被介紹到藥用植物資源學科組,負責保育繁殖工作,成了一名正式員工。


// 當有閒暇時間,他還會琢磨三色堇的雜交實驗,花朵開滿窗台,綻放出彩虹般的色澤。


春天授粉雜交,夏天晾曬種子,秋冬忙著收集園區落下的杉樹葉,曬乾後進行冬季的保溫覆蓋。這些瑣碎的工作,在黃天悅心裡也「超級有趣」。


當愛好成為工作,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探險。


「這些葉片里,有古老的生靈。」

園藝維護/標本製作志願者 雷麗萍 62歲


// 雷麗萍在處理植物標本。標本館的研究員老師一天可以粘貼處理好一百份標本,一個熟練的志願者,一天也可以做四五十份。


今年62歲的雷麗萍在曾是一位橋樑設計工程師,55歲退休後又被單位返聘。兩年前「杉行」志願服務隊剛剛成立,雷麗萍聽說了招募的信息,果斷向公司提出了辭呈。


家住沌口,開車到武漢植物園需要80多分鐘,雷麗萍每周都會來,協助園藝維護、布展等工作,一待就是一整天。


// 固定標本用的白色紙條,都是用A4紙大小的白色相片紙手工裁剪出來的,有韌性、易彎折、貼得牢,是經過實踐後很適合固定標本的材料。


她也在標本館幫忙製作植物標本,把經過乾燥處理的植物擺在卡紙上,沿著植株輪廓,用小錐子在卡紙上扎洞,再用3毫米寬的小紙條穿過,在背後用膠水貼好固定。


這些標本,最終都會密封好,保存在武漢植物園的標本庫里,成為後續科學研究的範本與依據。


// 雷麗萍也參與了今年菊展的布展,她最喜歡這個用破牛仔褲拼接出來的布袋子。


雷麗萍說,在花紅草綠的繽紛世界裡勞作,會讓她覺得特別幸福。在植物園做志願者,就好像開啟了新人生的旅程。


「和植物、標本相處很奇妙,就像穿越了時空,和古老的生靈有了對話。」


「當一個農民。」

園藝維護志願者 李陽 45歲


// 志願者李陽(前)和黃天悅(後)在修剪植物。


李陽兩年前加入「杉行」,頻率高的時候,一個月有9天都出現在植物園。


李陽的志願工作主要是園藝維護,她形容自己的志願工作「就像一個農民」,了解不同植物的脾性,學習精細管理的技能。


// 武漢植物園的月季園。


觀察物候變化,發現第一朵花開;當有搗蛋的獾子把植物扒亂,要帶著鐵鍬去整理「作案現場」;種植物的時候把坑挖大,讓它們的根不要打卷,舒服快樂地生長……


最奇妙的體驗是在過渡圃,這裡有從全國各地野生林引種的植物,經過「馴化」後才進入植物園。


攝影 / 李陽


這些在武漢別處都見不到的奇妙植物,讓李陽發現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鉤藤每對葉子下面都有一對小勾子,就像在比心。羊乳有大大的紫白色鐘形花朵,花心是五邊形,好奇特。」


// 武漢植物園的熱帶溫室,每年冬天這裡都有蘭花展,志願者們會來幫忙布展。


和植物相處久了,李陽也變得更加「不慌」了。


「從前看到雜草,就非要扯得乾乾淨淨,看到有小蟲子會怕植物死掉。後來慢慢知道,保留一些雜草可以給土壤保濕,而只吃特定植物的小蟲子吃完了就會自己離開。」


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間,體會到自然的奇妙和宏大,也收穫了更加平和的內心。


///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為植物學家,去分清楚一朵花的「門綱目科屬種」。


喜歡一朵花,去親近它、了解它、照顧它,讓更多人都能發現這朵花的美好,或許就是做志願者最快樂的事情。


「服務大家,快樂自己。」與美好的植物和人待在一起,心也變得柔軟了。


如果你也對植物感興趣,歡迎加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杉行」志願者的隊伍。



武漢植物園志願者報名啦!


2020年1月,武漢植物園將進行新一年度的志願者統一招募。感興趣的小夥伴,可關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微官網」,找到「志願者服務」板塊在線報名。


應徵成功後,有志願服務基礎知識培訓,定期的科普講解知識培訓,不定期的各類志願交流與分享活動。


地址 | 武漢市東湖風景區魯磨路特1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CmoV28BMH2_cNUgs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