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3 種學生思維,拖慢你的自我發展

2019-11-29     進擊的阿秀

最近,我們公司的業務在不斷壯大,人員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流動,所以我花了很多精力在招人上。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明明已經工作了三、五年,但是學生氣仍然很重,工作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太大的進步。

我跟很多老闆和HR 交流過這個問題,大家的一致意見是:

我們都經歷了漫長的學生時期,大部分人都習慣了老師和家長,拿著鞭子督促,手把手教學的成長方式。

一方面思維方式的變遷極其困難,學生思維很難完全根除;另一方面當我們走上社會之後,往往就沒人全心全意的教我們了,一切只能靠自己。

如果我們的自我進化能力不夠,那麼就長期無法適應社會。

這就是很多人之所以 30 多歲,做事還是有十足的學生氣,工作很長時間沒有長進。

據我觀察,學生思維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01.喜歡慶祝平庸,對「職業」缺乏敬畏


用一個老闆的話說,很多具有學生思維的人,都缺乏對職業標杆的了解,喜歡慶祝平庸,取得一點點小的成就,立馬沾沾自喜。

因為他們走上社會以後,缺乏追求精益求精的動力,總是「差不多就行」,一取得什么小成績,就很容易自我滿足、自我獎勵。

去年我跟一個某出版社編輯合作,請他們幫忙製作課程,每套課程給她10W 元預付款。

最開始,我請她給到候選老師的簡歷,以及課程的詳細策劃案。

由於這個編輯在前期聊合作時,要麼說自己主持的 xx 內容,曾獲得羅振宇和「得到」高度評價;要麼說自己負責的凱文·凱利的新書,獲得了哪些大佬的一致認可;要麼說 xxx 大平台,都在搶著跟自己合作……

怪我江湖經驗淺薄,我還以為她真的實力強勁,所以儘管內容拖了兩周才給我,我還以為她真是敬業,準備了這麼長時間。

每次我問她項目進展,她都會說非常順利,這個課程一定非常符合市場需要,會讓市場耳目一新。因此我滿懷期待。

結果交稿的時候我傻眼了,候選人簡歷就簡單的幾句話,還都是從百度百科上複製的,字體、字號都沒改,甚至連超連結都沒去掉。

策劃案只有短短的幾行字,整體邏輯也狗屁不通。

Excuse me?這就是你準備了兩周的內容?你這個策劃案能值10W 塊?

既然你言必稱羅振宇,你知道他講過藝術界的一個概念,叫「神聖的不滿」麼?

意思就是,每件藝術品都跟藝術家性命攸關,很多頂級藝術家對自己要求極為苛刻,在完成前會反覆修改,直到作品完全達到自己對完美的定義,才算完成。

對自己放縱也就罷了,但你不能不敬畏自己的作品,更不能藐視市場和金錢,不然會遭報應的。

而那次的報應就是,我冒著違約的法律風險,強行開掉了這個合作方。

我的建議:

1)主動學習。

了解行業標杆的工作水平,明白自己跟對方的差距在哪裡。

2)不要放縱自己。

你的作品們,共同組成了你的簡歷,未來你能走到哪一步,完全看你現在是怎麼工作的。至少,你的工作成果,要對得起甲方或公司出的錢。

3)培養自己的目標感,一切以業績為核心。

當你交出一份作品時,一定要捫心自問,這個工作成果能實現業績預期麼,能夠達到目標麼?

02.玻璃心且內心戲格外多,一點批評都受不了


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在著作《原則》中說:進化最大的障礙就是 ego(自我)。

越是關注自我的人,心理防禦機制就越強。他們對可能打破自我的事情就越加敏感,甚至沒有證據也能憑空造出證據來,前者叫玻璃心,後者叫戲精。

你總想要維護「自我」,你本能會對一切批評進行辯駁,別人一批評你就怒了;因為你害怕面對複雜的東西,暴露自己複雜的無知、無奈,你就總是希望把問題簡單化。你的出發點不是為了面對現實,而是充滿了「我我我我」。

這是人的本能,無可厚非,但如果你總是這樣,成長就會放慢腳步。

有個星友在知識星球諮詢過我,他公司剛招了一個應屆女孩,這個女生非常玻璃心,而且對批評特別不耐煩,總覺得別人是沒事找事,故意針對她。

有一次,這個女生的一個策劃案出了大問題,她的 leader 專門跟她談話,想要指出問題的根源,希望她下次不要再犯。

但是這個leader 每說一句,女生就反駁一句,最後還說「你就告訴我哪裡錯了,我改不就完了麼,說那麼多幹嘛」。

這個女生還洋洋得意,跟同事們說 leader 吃飽了撐的,自己把對方駁得啞口無言。

工作不是尊嚴的格鬥場,領導批評你的錯誤不是為了壓你一頭,更不是無辜找茬,而是因為你錯了。

理性地看待自己的錯誤,改正才能進步。

我在網上看過一個老闆分享的案例,我覺得蠻有意思。他們公司有個項目做不下去了,必須要解散。有一個員工煞有介事的跟同事們分析,老闆這個項目是一個做了三個月的局,目的就是想讓他入局,並裁掉他。

我看到覺得很好笑,你以為你是誰,老闆還要花三個月時間,用那麼多人力物力組建一個局,才能讓你離職?

太過於關注「自我」的人,他們一切思維出發點都是「我」,會認為一切事情都與自己有關,他們會格外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情緒上的委屈。

但你關注「自我」的精力越多,你就越沒有精力去關注外部世界,對一切可能改變「自我」的事情就越是抗拒。

我常說「順著天賦做事,逆著本性成長」,你那麼呵護自己的「本性」,又怎麼可能成長呢?

我的建議:

1)你要明白,你沒有那麼重要。

你越是重視「自我」,防禦心就會越強,對別人的批評就會越抗拒,成長也就越慢。

就像任正非說的「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在乎面子」,你越在乎面子,你的面子就越不值錢。

2)儘可能保持理性,情緒過多會影響你對問題的判斷。

建議你有事在身不在心,不要過度的體會自己的情緒,儘可能平淡看待。

3)真正能夠證明你自己的,不是辯解和玻璃心,而是業績。

4)如果你下意識地想要對批評辯駁,建議你先忍住。

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錯了,如果自己確實做錯了那就不要怪別人批你,要怪就怪自己沒本事。無辜找茬的除外。


03.總喜歡把眼光放在過去,給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很多人特別喜歡強調出身論,總喜歡把注意力放在過去,實質上是在為當下的失敗找藉口。

前幾天一個星友在知識星球提問:我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做事情不是很有專注力,而且沒有長性,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父親年輕時就是這樣,我受他影響也變成這樣了。請問我該怎麼辦?

我說,從不賴你父親開始。

你已經三十多歲年紀一把了,離開家的時間,怕是接近二十年了,或許你父親真的對你產生過影響,但這二十年的時間裡,你絲毫沒解決自己的問題,難倒不應該先怪自己麼?

問錯了問題,就不會得到正確答案。

不管你的現狀是由家庭還是自己造成的,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接受自己的現狀,並為現狀負責。

我每次在文章中分享案例,難免會提到比爾·蓋茨、馬雲、馬化騰、任正非之類的企業家,總會有人神秘兮兮的跳出來說,跟人家可比不了,人家家世如何如何顯赫……

好,這些人或許家世顯赫,但是當初家庭的那些幫助,相對於現在的成就,還是相對太小了吧。

這就好比踢足球,就算你的隊友給你發球,也並不意味著你一定進球,更重要的還要靠球員在場上的無數努力,才有可能進球。更何況,絕大多數進球,也並不是因為別人第一記就把球發給了你。

更關鍵的是,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了,糾結也沒用。像你這個年紀,想要讓你爸媽成為學霸考上清華北大,再奮鬥成高官、首富,想必比你自己奮鬥可難多了。

所以有時間怪你父母沒能給你發好球,還不如自己勤學苦練,自己去搶球,說不定還有一線機會。

我的建議:

1)成年人要接受自己的現狀,並為此負責。沒必要怨天尤人,既沒有用,也很 low。

2)不要過度強調選擇、機會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但很多人對這句話會錯意了。選擇很重要,但並不意味著否定努力。

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應該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但只有非常努力才知道該如何選擇,才能有選擇的機會。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的是,雖然學生思維影響了你的發展,但並不意味著有學生思維的就是傻 X,就技不如人,更不應該因此氣餒。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你成長路上必經的一環。

我們不應該把問題看作是結果,而更應該把問題看做過程,一個幫你診斷問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有問題沒必要焦慮,客觀理性地解決問題;沒問題也不必要沾沾自喜,人生在世觀人照己,以人為鏡可以快速成長。

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年輕人成長很快,但也有很多年紀大的人,工作很多年也成長不起來。

後者的天賦、聰明才智未必很差,只不過他們缺乏對標標杆的意識,以及自我驅動的力量;總喜歡維護自己廉價的面子,拒絕理性客觀地正視問題;封閉式的看待問題,認為一切原因都出在環境、家庭、別人身上。

最終他們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只好把問題歸結到命運不公,運氣不好。做為成年人,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應該對自己負責,承擔一切責任。

因為,哪怕運氣最不好的時候,你也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走上成長的快車道,祝好,加油!



*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CA3uW4BMH2_cNUgQG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