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4類菜,處理不好當心變「毒物」!吃前一定要多做這幾步

2022-07-05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常見的4類菜,處理不好當心變「毒物」!吃前一定要多做這幾步

俗話說「病從口入」,就在我們的味蕾細細品味美食的同時,一些天然食物中含有的天然毒素也成了防不勝防的潛在威脅。

這些毒素有的是由於存放的問題,有的是因為清洗不到位,還有的則是烹制方法不當,使得美味變身「毒物」,嚴重的還有生命危險!

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識別這些天然毒素,以及化解的辦法~

1

「生著吃」的豆類

生的四季豆、毛豆等鮮豆類

案例

在一檔綜藝中,黃磊做飯的時候,嘗了一根四季豆,試試熟不熟,發現沒熟,也沒當回事就咽下去了,宋丹丹也嘗了一根沒熟的四季豆,還吐槽太老了。結果到了半夜,兩人都出現了反覆嘔吐等食物中毒症狀。

而原因就是這沒熟的

生四季豆

那麼,四季豆里的毒究竟是什麼毒呢?答案是:四季豆、毛豆等鮮豆類中含有的皂素、凝血素、亞硝酸鹽和胰蛋白酶等物質。

皂素會強烈刺激人的消化道,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而亞硝酸鹽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體的腸胃。如果沒有煮熟煮透,食用後1-5小時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四季豆做菜的三個技巧

1、挑嫩的四季豆,老的四季豆口感差,毒素相對較多。

2、將四季豆兩頭和邊筋摘掉,這兩個部位也是相對含毒素較多。

3、炒過四季豆以後,加適量的水,蓋上鍋蓋燜10分鐘左右,並用鏟子不斷地翻動四季豆,使它受熱均勻,徹底熟透。

假沸的豆漿

豆漿的隱患就在於,當它加熱至80℃左右時,黃豆里的皂素會受熱膨脹,產生很多泡沫,出現一種特有的「假沸」現象。飲用這種豆漿,在0.5-1小時出現中毒,主要表現為胃腸炎症狀。

建議:在煮豆漿時,出現「假沸」後還應繼續加熱,直至100℃,沒有泡沫為止,然後再用小火煮10分鐘左右,將有效濾除皂素等有毒成分。

值得放心的是,家用的豆漿機一般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2

「發芽發綠」的薯類

發芽、發綠的馬鈴薯

發芽馬鈴薯中的龍葵素含量急劇增高,可達到平時的40-70倍,人體食入龍葵素0.2~0.4克即可引起中毒。

所以發現發芽或皮肉呈黑綠色的馬鈴薯,最好不要食用。

未經處理的木薯

木薯作為世界三大薯類之一,廣泛被製作成木薯粉,可供食用或工業上製作酒精、果糖、葡萄糖等,還用作烹飪時勾芡用的澱粉。

紅薯和木薯因名字相似,常被人混淆。紅薯沒有毒素,除了日常食用之外,常被製成粉條、粉皮;而木薯形狀更長,更像根,常被製成木薯粉,加水煮熟後會呈透明狀,口感帶有彈性。

並且,木薯的根、莖、葉都含有毒物質亞麻仁苦苷,這類物質在食用後與胃酸作用,生成氫氰酸,引起毒性反應。如果攝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以及喝木薯煮的湯,都有可能引起中毒。

建議:食用木薯前要先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毒素溶解。一般浸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毒素,再加熱煮熟,即可食用。

3

「不新鮮」的青皮紅肉魚

青皮紅肉魚主要指的是三文魚、金槍魚這些深海魚。這些魚身體呈梭形或紡錘形,頭尖口大,背部青黑或青藍色,腹部白色或淡黃色,魚肉發紅色,因此被統稱為青皮紅肉魚。

青皮紅肉魚體內的組氨酸含量都是很高的,當這些魚不新鮮甚至腐敗時,在細菌的作用下,組氨酸脫羧基產生組胺。達到一定量時,就容易導致過敏性中毒。

不過預防青皮紅肉魚食物中毒的方法也很簡單,兩大妙招即可輕易化解:

預防青皮紅肉魚食物中毒的方法

1、巧選購,挑新鮮。不買魚眼變紅、顏色發暗、肉無彈性的魚。

2、巧烹調,浸水泡。買回來的魚及時烹飪,烹調前去內臟、洗凈,切段後用水浸泡2~3小時,建議紅燒或清蒸,不宜油煎油炸。適量放些山楂,烹調時再加點醋,可以使組胺含量下降。

4

「過量、未久煮」的蘆薈和野菌類

過量的蘆薈

蘆薈的成分主要含有大黃素苷(類似瀉藥大黃的物質)。蘆薈中毒量為9-15克,若內服蘆薈過量,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從而引起消化道一系列毒性反應,嚴重者則可能引起腎炎。

即便中醫用藥也應限制在5克以下,而且不能長期服用,一般連吃3天到一周就要停服。

未辨清、未久煮的野菌類

同樣,食用山野菜、野菌最為要緊的是首先要辨認是否有毒,即使是可以食用的山野菜、野菌也一定要經過去毒處理。

建議:食用鮮野菌最好採用蒸煮,一般煮沸的時間需要90分鐘。野菌經過久煮可以揮發出其菌內所含有毒的成分,降低毒素。

兩招簡單鑑別野菌是否有毒的方法

1、在煮野菌的時候,在鍋內放進幾粒白米飯。若白米飯變黑,則有毒;如果米飯沒有變黑,那就是無毒,可以食用;

2、把野菌丟入水中浸泡10多分鐘,若清水變濁或呈牛奶狀混濁,則說明有毒。

文章來源於:北京衛視養生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963f4a406616046358c12452ba559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