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向未來! 創新驅動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

2022-02-12     成都科技

原標題:勇立潮頭向未來! 創新驅動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

2月10日

中國政府網發布了

《國務院關於同意成都建設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批覆》

同意成都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成都,站上了新的起點

就在4年前的今天,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府新區考察時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自此,公園城市這一全新的城市理念,從成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4年來,成都砥礪前行,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2021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1.99萬億元、增長8.6%,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躋身超大城市行列,城市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成績耀眼,活力無限。創新潮湧成都,正匯聚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動能……

創新驅動

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2月7日,虎年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天,北航成都創新研究院,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一大早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研究室中,紅綠指示燈不斷閃爍,科研人員緊盯眼前的顯示屏,尖端無人機、混合動力飛機發動機、無人機專用控制設備等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自落戶成都,北航成都創新研究院已面向航空航天領域的多個核心關鍵技術項目同時展開研究。研究院近幾年的發展,也見證了成都不斷增強城市創新策源能力,聚焦國家戰略和科技前沿,努力構建科技創新「蓄能—釋能—賦能」的引力場域,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不懈努力:

從集聚中科院、中國聯通等科技創新「國家隊」,到拓展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等高校「朋友圈」;從布局跨尺度矢量光場時空調控驗證裝置等「大裝置」,到國家級創新平台增至215個……成都以堅定的步履,跑出了科技創新的加速度。

如今,西部(成都)科學城正加快成型起勢,核心區域已聚集「中科系」「中核系」等國家級科研機構25家。天府實驗室「組團」出道,2022年,天府錦城實驗室和天府絳溪實驗室也將掛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格局正逐步起勢。

這一過程中,不斷優化的創新環境以及人才成長發展環境,也為成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助力。「成都給予我們的支持,給了我們留下來安心搞科研的決心,工作生活在這裡『幸福感』滿滿。」北航成都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恆道出了科研人員以及眾多科技企業落地成都的重要原因。

創新協同

科技創新舞動「雙城」

日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辦公室正式印發《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重大項目名單》。其中,共建科技創新中心是重點任務,30個項目計劃投資約750億元,透露出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就在2021年12月17日至18日,成都市黨政代表團前往重慶市考察學習交流。考察期間,重慶市與成都市簽署了「1+5」合作協議。共同助推西部科學城建設、加強雙核創新聯動推進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重要內容,兩地科技協同合作將再上「新台階」。

事實上,自2020年中央發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動員令後,成都、重慶相向而行,成渝科技創新協同合作的多項工作已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在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等12家高新區,還建立協同創新戰略聯盟。此外,3所在蓉高校及科研機構參與共建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已開展科技合作項目22項,數模碼、耐視特等成都科技企業與重慶大學等在渝高校院所聯合實施「基於人工智慧的汽車模具快速設計軟體」等一批人工智慧技術攻關及重點新產品研發項目。

數據顯示,川渝兩地以「一城多園」模式高標準共建西部科學城,推動川渝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4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054.5億元,其中雙核涉及項目31個,總投資949.5億元。

「兩地將發揮各自科技資源優勢,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沿交叉平台、技術創新平台,凝聚形成科技創新合力,同時,在人才引育、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轉化、擴大開放合作等方面兩地將攜手展開進一步合作。」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快推動成渝兩地科技合作,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成渝一直在加速相向而行。目前,相關工作正有序開展,已初步形成合作思路。

創新潮湧

跨越式發展走向未來

時間撥回到去年12月6日。四川觀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敲鐘上市。至此,成都A股上市公司數量成功突破100家大關,成為全國第10個上市公司總數超過百家的城市。

2021年對成都而言,是資本市場上的豐收之年。數據顯示,成都上市企業數量及募資額均增長一倍多,雙雙躍居全國第7。從上市企業的類型來看,科技是主打名片。

科技屬性增強的同時,成都上市公司也是全方位全產業鏈的布局,既有行業大龍頭企業,又有專精特新的高新技術企業,這背後是成都不斷完善科創企業成長培育機制,以及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的努力,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加快創新主體培育,成都正在開展科技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硬核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實施「政策支持+投資孵化+科技服務」定向扶持組合拳,以催生更多創新型領軍企業,激活創新活力。

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工業網際網路等重點領域,成都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21個,突破納米孔基因測序等核心技術100項,成功研製一批打破國外壟斷的高端裝備核心部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視覺終端專用晶片實現量產。

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成都為科技企業引金融「活水」。僅2021年,「科創貸」新放貸款1903筆、金額61.55億元,增長40.34%、60.99%。「科創投」子基金群總規模達到45.06億元,投資項目186個。「科創通」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

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高新技術企業數預計達7800家,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全年實現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016家,增長16.3%;技術合同登記金額預計超1220億元,增幅超6.5%;新增科創板上市及過會企業11家、總數位居西部城市第一。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其腳下根植的「創新土壤」,這是一個城市與企業「雙贏」的故事。正如觀想科技董事長魏強所說,成都給了企業最好的成長環境,「不管以後發展多大,但是根永遠在成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6b99982a87f5267313e33d7a0fcb964.html